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众对慈善组织的信任是慈善事业正常运行和持续发展的前提。信息披露机制是慈善组织与民众建立信任关系的渠道,也是民众、政府监督慈善组织运行的手段。清代慈善组织的信息是通过征信录披露的。清代慈善组织信息披露机制包括三个部分:信息生成制度、信息披露方式、信息披露原则。通过信息披露制度的研究,我们发现信息公开的对象是民众、政府、其他管理者以及神灵。而征信录的编制和传送,在当时客观上形成了一个由内部监管、民众监管、政府监管、神的监管共同组成的慈善事业监管体系,这一体系有力地促进了清代慈善组织监督机制与信任机制的建立,促进了慈善事业的繁荣。  相似文献   

2.
慈善事业在社会领域中发挥着独特作用。西方慈善事业的发展经验对我国尤其是温州慈善事业发展有着重要启示。借鉴西方慈善事业发展的经验,通过科学地引导慈善组织的发展,增强慈善组织独立性,宣传和弘扬社会慈善文化,加强慈善组织自身建设,温州慈善事业将得到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的慈善事业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但与此同时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公信力不断遭受来自大众和社会舆论的拷问。美国的慈善事业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比较、分析中美两国在慈善文化、慈善组织建设、慈善法律体系、政府与慈善事业的关系、慈善监督制度等方面的不同,找出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经验,对我国慈善事业公信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我国慈善组织由于没有确立独立的法人地位而影响了其自身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慈善法律的缺失和不完善造成了慈善组织建设滞后,慈善组织本身存在的问题影响了民众捐赠的积极性。慈善事业的发展需要实现政府与慈善机构的分离,需要法律制度的完善,需要加强慈善机构的组织建设,以发挥慈善事业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慈善组织通过帮扶、救助等实际工作,在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方面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认识慈善组织在和谐社会存在的现实基础,积极作出慈善组织发展的战略选择,是关系到慈善组织和慈善事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中美两国慈善事业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第一,中美慈善文化具有“博爱”和“仁爱”的差别:美国基督教的慈善思想强调本能意识,具有民主性且开放,而中国儒家的慈善思想则重视道德教化功能,政治色彩浓厚且比较封闭。第二,中美慈善管理模式具有“民间主导”和“政府主导”的差别:一是美国慈善组织登记注册的程序简单、条件宽松、形式多样,而中国慈善组织的注册登记采用双重管理体制;二是美国慈善组织的税收管理制度成熟,而中国慈善组织的税收管理制度不成熟;三是美国采用多种监管模式并存的监管制度,而中国对慈善组织的监管采用的是以行政为主的多主体监管制度。第三,中美慈善组织的发展也有成熟与稚弱的差别:美国慈善组织数量多、类型多样,专业化程度高且社会公信力高,而中国慈善组织和机构数量少、类型单一,专业化程度不够且社会公信力低。因此积极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慈善文化。加快推进慈善事业的管理体制创新,并努力营造慈善组织发展的良好环境是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正慈善事业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再分配的实现形式,通过募集社会资金、物资和志愿服务,将资金、物资和服务输送给困难群体。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公报提出:发展慈善事业,完善社会捐赠免税减税政策,增强全社会慈善意识。《公报》将慈善事业纳入社会保障体系,这说明慈善事业已经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发挥着独特作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则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是一种多元参与的治理体系,慈善组织也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开展慈善组织的研究旨在探索慈善组织如何参与社会治理,并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慈善事业发展得好坏影响着和谐社会的构建。目前慈善事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公民慈善意识较差、慈善立法缺失、慈善捐赠不足、慈善组织发展不完善等问题。推动慈善事业健康发展,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从培养慈善意识、加快慈善立法、规范慈善行为、建立多元化筹资目标和方式、加强慈善组织自身建设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9.
英美慈善事业的发展模式根植于西方传统的基督教文化,同时受到本国政治、经济和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英国慈善事业发展模式体现了政府与民间慈善组织的合作关系,而美国则具有很强的民间自发性和独特之处.英美慈善事业发展模式对我国慈善立法的启示在于,需要健全慈善激励、慈善监管和慈善文化法律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0.
清代是我国农业社会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国家的大力倡导下,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社会慈善体系.文章通过对清代发展较好的直隶省会保定育婴堂、全节堂的分析,认为清代的慈善组织是国家与地方社会精英之间互动的结果,而国家的统治理念与地方士绅的社会目标的基本内涵是一致的,都着眼于维护儒家思想的基本信条,缓和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的农业社会.在一定程度上这一理念与目标决定了社会慈善组织的组织模式和实施效果.事实上,这一理念与社会弱势群体的期望是不一致的,这种偏差始终制约着农业社会慈善组织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有关慈善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影响了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完善我国慈善事业法律制度应采取以下措施:1.加快慈善事业立法进程,制定《慈善法》等基本法律。2.推动社会力量兴办慈善机构,增加慈善组织的数量。3.赋予慈善组织独立法人的法律地位。4.提高慈善捐款的免税率,简化退税程序。5.加强对慈善组织监督的力度。  相似文献   

12.
中国当代慈善事业的发展虽然时间较短,却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但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也面临公民的慈善观念还比较落后、需要慈善救助的对象数量庞大等六个方面的挑战和问题。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需要从以下方面加以努力:加强慈善文化建设,营造良好慈善氛围;积极发展慈善组织,加强自身能力建设;继续壮大志愿者队伍,深入开展服务活动;完善慈善税收减免政策,保护公众慈善捐赠的积极性;加强慈善工作队伍建设,促进从业人员的职业化;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依法推进慈善事业。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会背景下的慈善文化建设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慈善事业作为第三次分配,已逐渐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目前中国社会对慈善的理解还不够成熟,慈善事业的发展也刚刚起步.要发展慈善事业,必须要有深厚的慈善文化做根基.建设慈善文化可着力从培育慈善观念、完善慈善制度、搭建执行载体三个层面由内及外,全面切入,从而解决慈善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切实发挥慈善事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慈善是一个道德的范畴,是仁德与善行的统一。慈善文化包括了支持慈善事业发展的一切思想观念、法律制度、组织机构和行为实践的总和。慈善文化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的慈善意识等为目的,以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等为依托,以慈善知识、慈善价值观、慈善行为规范等为内容而进行的宣传、培训或系统教学活动。慈善文化教育对于推动我国慈善事业发展、和谐社会构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国慈善事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我们要通过创新制度,加强政府监管与服务;创新管理理念,重视慈善组织的建设,提高慈善事业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创新文化理念,形成全民慈善理念;创新激励机制,调动民众参与慈善事业的积极性;创新发展思路,做大做强慈善品牌,引领慈善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1949年以前上海民间慈善事业发展史的梳理,发现在近代上海慈善事业发展过程中,各善会善堂不断整合,并形成了一些大型慈善组织。这些大型慈善组织通过联合与合作,从组织结构、慈善活动和资金扶持等方面织成了一张巨大的社会网络。慈善网络在慈善事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桥梁作用,从而使得即使在政局变动不居、华洋杂处的上海,民间社会仍然发挥出了巨大的自我组织和自我管理能力。这表明在近代中国社会变迁过程中城市社会正在逐渐形成和发展出适应社会变迁需要的自我组织和自我管理系统,而并非全是“一盘散沙”式的无序与混乱格局。  相似文献   

17.
慈善是一个道德的范畴,是仁德与善行的统一.慈善文化包括了支持慈善事业发展的一切思想观念、法律制度、组织机构和行为实践的总和.慈善文化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的慈善意识等为目的,以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等为依托,以慈善知识、慈善价值观、慈善行为规范等为内容而进行的宣传、培训或系统教学活动.慈善文化教育对于推动我国慈善事业发展、和谐社会构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近代港澳台地区的慈善事业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由于西方慈善观念不断渗透,港澳台地区的慈善事业经历々不寻常的发展进程,体现出中西慈善文化碰撞与交融的特点。具体言之,教会慈善组织传入与发展,使得三地的慈善组织“西化”色彩日益浓郁;同时,受闽粤善堂影响较深,华人慈善团体蓬勃兴起,且与内地联系紧密。港澳台慈善界在致力于本土慈善事业发展的同时,也一直积极参与内地的赈灾恤贫。表现了血浓于水般的亲情。  相似文献   

19.
慈善公益信托因在解决慈善捐赠组织合法化与慈善捐赠行为非营利性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成为慈善事业信托化发展中的创新组织.在慈善法即将出台、信托法亟需修订之时,建议加强慈善法与信托法的相互协调,使慈善公益信托尽快纳入法制化轨道.  相似文献   

20.
抗战时期工合在西北地区的业务展开,远远超越了工业合作化本身,包括着更为广泛的慈善性内容。其在安辑流亡、慈善教育、慈善医疗、妇女工作等方面都做出了突出成绩。相对之前的慈善事业而言,工合运动不仅扩展了慈善的领域,在目标的追求上,也意味着从简单的具体的治标慈善,转向为积极的彻底的慈善。工合运动在西北地区开展的慈善事业具有了系统性意义,代表着慈善事业的整体性转向,寄希望于在更高经济发展水平上的社会公正与人人得享幸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