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期最值得评的是毕飞宇的《睡觉》(短篇)。毕飞宇惯用女性主人公内视角来构筑叙事,从《青衣》、《哺乳期的女人》开始,他总是郑重交付给读者一种带血的入木三分。然而到了《睡觉》,滋味却与之前的作品迥然有别。小美大学毕业就“入了行”:从没恋爱过的她跟了温文尔雅、不失浪漫的“先生”,成为了时下人们熟知的“二奶”。谁知“先生”的真正目的却是要正值青春的小美为自己生个男孩。小美以各种方法包括避孕来避免自己在这场金钱与青春的交易中吃亏。  相似文献   

2.
毕飞宇的小说《玉米》《玉秀》《玉秧》(即《玉米》三部曲)揭示了女性在父权社会的生存困境,表达了女性的欲望主题。论文从身体书写的角度分析毕飞宇《玉米》三部曲,揭示女性在父权社会中受到的压抑和束缚。在父权文化中,女性身体一直处于“被凝视”的状态,女性在男性的凝视下,对身体进行自我规训,并屈从于父权社会。在《玉米》三部曲中,女性身体的觉醒带来的是对父权社会的反抗,女性企图出卖身体来获得权力,以“反凝视”的方式来揭露男性的虚伪和卑劣,然而结局最终走向失败。毕飞宇的女性身体书写肯定了女性情欲的合理性,表达了对父权制社会的反抗,揭示了女性在自我解放的道路上探索的艰难。  相似文献   

3.
从毕飞宇小说《叙事》的叙事分析来看,毕飞宇历史小说在历史叙事上有着自己的独特风貌:多个层面中的多重叙述,跳脱叙述的历史沉思,叙述历史的当代回应。叙事的特色凸显其闪耀历史蕴藏的同时兼备现代哲思的突出品格。  相似文献   

4.
“权力”主题是毕飞宇小说创作中不可忽视的主题。从演绎历史到目光转向现实,毕飞宇执着地书写权力在中国社会持续地存在。毕飞宇小说创作的权力叙事中,对权力的批判或许可以界定为对权力失控和权力无能的批判,并非对权力本身的批判。  相似文献   

5.
毕飞宇的长篇小说《平原》通过对零余者精神状态和人性嬗变的透视,展示了特殊年代里人们戏剧性的命运变迁和时代落差,为我们重新理解20世纪70年代提供了一块崭新的审美空间。毕飞宇从权力系统对零余者精神世界的全面牵制这一角度入手,全面分析政治、经济和身体的权力结构中所包含的人性的异化及其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6.
《文学教育(上)》2010,(3):157-157
《咬文嚼字》杂志社今年刊物第一期把“众矢之的”对准了毕飞宇,并公开了对毕飞宇作品的“咬嚼”报告。毕飞宇的小说《楚水》里,有个叫冯节中的。开了家妓院。他说:“妓有九级,由下到上分成私窠、碱水妹、大姐、小娘、官人、二三、幺二、长三、书寓九样等级。”其中的“碱水妹”应当作“咸水妹”才对。小说《受伤的猫头鹰》中说“猫头鹰是白昼与黑夜的双栖动物”,这个说法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7.
《玉米》系列中女性权力意识的虚妄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女性主义视角下,对毕飞宇的《玉米》系列进行重新解读,以文本之内到文本之外的三重证言,揭示其女性权力意识的虚妄性,即女性权力意识的存在性虚妄、女性权力意识的本质虚妄、女性权力意识主体虚妄或虚妄的预设性条件。虚妄的实质在于男性意识中心下的男性话语强权。  相似文献   

8.
毕飞宇的中篇小说《玉米》,描写了七十年代发生在王家庄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村支书王连方,几乎玩遍了村里的所有女人,包括他比较钟爱的柳粉香。其妻施桂芳对此坐视不理。其他受侮辱之人则敢怒不敢言,王连方可以为所欲为。作为王连方长女的玉米,要强、早熟、颇有心计,作为全篇的女主人公,在她开始掌家时,她的权力意识就彻底浮出水面:“权力就这样,你只要把它握在手里,捏出汗来,权力就会长出五根手指,一用劲儿就是一只拳头。”直到最后玉米不惜任何代价攫取权力。故事中的王家庄是典型的封闭、沉闷、被统治得滴水不漏、吹不进风的中国农村的代表。故事的背景是文革,这是作者由对“宏大叙事”的哲学的历史的表达转向对生活原野作“日常书写”的人间之路后,对“文革”的思想根源及遗毒进行探讨、采用新的技巧。作者故意疏远宏大的历史背景,代之以平民化的生活场景。正是这平淡的生活却包容了如此恒定和残酷的思想意识。  相似文献   

9.
毕飞宇的长篇小说《平原》在他的乡村叙事形态中呈现出令人惊喜的变化。但这种变化从整体上看还是有限的。论文从小说艺术的角度对该作品在作者“王家庄”乡村叙事序列中的地位与意义做出了评价。  相似文献   

10.
《柳乡长》是阎连科描写乡土生活的力作.小说以椿树村和九都市为基本的叙事空间,并延续了现代文学中“乡下人进城”这一母题.小说以寓言性的叙述,呈现出狂欢化叙事的特点.同时,这一狂欢化叙事又为权力所宰制,权力庇护了掠夺者,主流话语沦为反讽之语,主流价值体系也遭遇了虚假的尴尬.  相似文献   

11.
由于赵匡胤出身低微而开宋基,自宋朝始,民间即广泛流传着关于他的故事,后来“飞龙”逐渐成为赵匡胤发迹变泰故事的代名词。宋元的相关笔记、小说,金、元、明的相关戏曲,以及明、清时期相关的小说、戏曲,脉络清晰地揭示了《飞龙全传》的成书过程。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底层文学"中的"农民"题材小说,整体上渗透着一种启蒙精神。其知识分子立场下的启蒙叙事着重体现在对愚昧的揭露、对权力的批判上,并通过揭示农民生存悲剧的根源,反映当下中国社会深层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3.
西方文学中的书信体小说自出现之始就受到读者的热烈追捧和专家学者的持续关注,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亦有深远的影响。其中《新爱洛伊丝》是卢梭的对话式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是歌德的独白式书信体小说。以叙事学理论为依据,比较两部作品在叙述者和叙述接受者方面的异同,分析其叙述特点,可以加深我们对书信体小说文体的认识,并丰富和完善叙事学的研究品类。  相似文献   

14.
毕飞宇小说“玉”三章与《青衣》是集体主义文化的批评文本。前者表达了作者对集权下人性异化的忧虑.后者则张大了抗击集权文化的人性力量。谄媚或反抗现实成为这几部小说可资比较的基础,传达出毕飞宇知识分子的批判立场,以及在体制外建立个人乌托邦理想之于文化乃至人的存在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美国女性作家自上个世纪初以来,开始长成特立独行的一支力量。女性在近几个世纪以来所经历的心理上的抗争和地位上的转变无不体现在这些女性小说中。本文即是试图剖析女性小说之所以打动人、鼓舞人的重要因素——女性小说中由女主人翁的人生悲剧所体现的悲剧力量。  相似文献   

16.
《卡斯特桥市长》与《受活》侧重表现现代工业文明侵入农村所导致的乡土中人悲剧性生存的主题,着重从观察城市文明以及权利欲望如何破坏乡土的生活方式与扭曲人的灵魂的角度,来揭示小说隐含的寓言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和铁凝的长篇小说《大浴女》分别是各自时代展示女性精神成长的优秀作品。用成长小说的视角来比较和考量这两部小说,会发现"成长"这一主题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化,可以看到中国文学现代性的某些变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从处女作《收藏家》到抗鼎之作《法国中尉的女人》,福尔斯作品中女性的形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两位女主人公的人物塑造变化真实地反映了福尔斯女性观的变化。从米兰达面对有形的地下室禁锢到萨拉面临无形的社会道德禁锢,米兰达是一位被男性虐待的受虐者而萨拉成为救赎男性的智慧女人,从米兰达香消玉殒到萨拉最终得到自由,福尔斯对女性自由和女性解放的理解变得更为彻底和深刻。福尔斯也深化了读者对女性自由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镜花缘》和《笔生花》的作者均充分肯定女子的才能,才女们在外都高中科举,并参与平定叛乱。两部作品对女子的家庭生活都有描写,如才女们的家庭教育、婚姻状态、日常生活等方面,并显示出各自的描写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