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范琳琳 《青年记者》2010,(16):49-50
近年来,网络上先后出现了多起明星隐私泄露事件。今年年初闹得沸沸扬扬的“兽兽门”事件,以及前不久的闫凤娇“不雅照”事件,再一次将公众人物隐私权问题带进人们的视野。如何正确引导、运用传播的力量,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保护明星的隐私权不被侵犯,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网络上先后出现了多起明星隐私泄露事件.今年年初闹得沸沸扬扬的"兽兽门"事件,以及前不久的闫凤娇"不雅照"事件,再一次将公众人物隐私权问题带进人们的视野.如何正确引导、运用传播的力量,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保护明星的隐私权不被侵犯,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网络时代,未成年人涉案事件已经成为网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认为,未成年人有普通未成年人和未成年公众人物之分,既不能用未成年人隐私权保护对抗舆论监督未成年公众人物,也不能借舆论监督之名肆意侵害普通未成年人隐私权;网络侵害未成年人隐私权还来自于法定监护人的传播权,而法定监护人的传播权受制于法定监护权,必须进行适当限制,让其慎重而又节制地传播未成年人的隐私内容;代理律师的传播权受到法律和职业伦理的双重规范,避免律师通过博客、微博等传播平台操纵舆论,影响和干扰案件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4.
陈伟 《今传媒》2011,(4):22-27
类似"铜须门"事件的侵犯个人网络隐私权事件,在过去的几年中在我国可以说是层出不穷。如果任由网络隐私侵权继续泛滥,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本文首先提出了网络隐私权的概念,同时,概括了网络隐私权不同于传统隐私权的四个特点。文章还归纳总结互联网上侵害隐私权的主要形式:对他人数据的收集、散布、利用和交易;并分析网络隐私权的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提出侵权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本文对网络隐私权侵权责任问题的研究和网络隐私权的保护都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陈伟 《报刊之友》2011,(4):22-27
类似"铜须门"事件的侵犯个人网络隐私权事件,在过去的几年中在我国可以说是层出不穷。如果任由网络隐私侵权继续泛滥,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本文首先提出了网络隐私权的概念,同时,概括了网络隐私权不同于传统隐私权的四个特点。文章还归纳总结互联网上侵害隐私权的主要形式:对他人数据的收集、散布、利用和交易;并分析网络隐私权的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提出侵权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本文对网络隐私权侵权责任问题的研究和网络隐私权的保护都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宁 《新闻世界》2011,(2):68-69
"维基解密"事件被《时代周刊》评为2010年十大国际新闻,其影响力可见一斑。笔者通过对"维基解密"事件基本情况的介绍,透过事件本身,思考其背后所体现的如网络信息传播、公民知情权、隐私权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女子虐猫事件”背后的网络传播伦理危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女子虐猫事件”中,正是凭借网络传播的力量,虐猫主角身份才得以迅速调查清楚。但与此同时却折射出深层次的网络传播伦理危机:网络传播侵犯个人隐私权、制造污染信息、制造语言暴力等现象层出不穷。一系列原因造成了网络传播伦理危机,妥善应对网络伦理危机已是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8.
隐私权是最高层次的人格利益.在网络经济时代,对用户网络隐私的确认和有效保护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必要性,现实中侵害网络隐私权的现象非常多,因此,迫切需要确立和加强对网络隐私权的保护,而隐私范围的界定又是理论和实践的核心问题.文章由"Google Earth"事件说开去,探讨了网络隐私权的特点和隐私范围的界定,并结合我国有关问题的现状,提出了我国网络隐私权保护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网络传播对法制新闻报道影响的表现在:网络聚焦法制议题,使个别问题变成全局性问题;网络上的二级传播影响网民认知;网络极群化现象致使法制信息在特定网络群体中传播。因而,网络法制新闻报道面临新闻源可信度降低、泛娱乐化、侵害隐私权和干扰司法独立等问题的挑战。对此必须坚持新闻价值与法制价值的统一,以正面报道为主依据我国现行法律,严格保护公民隐私权不受侵害;坚守新闻职业伦理道德,不干扰司法独立。  相似文献   

10.
高尚  邓利平 《新闻界》2013,(18):44-48
"雷政富事件"凸现了网络舆论监督与政治公众人物隐私权相冲突的问题。手握公权力的官员应是网络舆论监督的对象,同时隐私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格权利也应受到法律保护。当前我国隐私权保护的法律不够健全,网络舆论监督环境过于复杂,而官员又缺乏一定的媒介素养,这些都是导致网络舆论监督与政治公众人物隐私权相冲突的原因。因此,缓解网络舆论监督与政治公众人物隐私权相冲突的途径是当前网络环境下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新闻界》2015,(11)
"周一见"事件在短时间内吸引了广大网民的关注,成为了2014年微博传播的焦点性事件。一方面极大地满足了网民对于明星八卦的好奇心,另一方面披露了公众人物的隐私。虽然为了满足公共利益和大众知情权的需要,公众人物隐私权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隐私权作为自然人当然具有的人格权,理应得到新闻媒体的尊重。尤其进入微博时代之后,信息传播加快,公众人物隐私权的问题更应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2.
汪思婕  杨璞 《新闻世界》2009,(12):147-148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信息的共享性和开放性使明星隐私遭遇危机。由于我国有关网络传播的法律法规,媒体职业道德规范与责任体系不够健全,以网络媒体为主的报道侵犯明星隐私权的事件时有发生。本文以网络媒介为例,探讨媒介披露明星隐私的合理界限,寻求媒介报道权、公众知情权和明星隐私权三者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3.
基于网络技术下的读者隐私权保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邓爱东 《晋图学刊》2008,(1):1-2,61
网络的发展使个人信息的收集、分析和传播越来越容易,现代图书馆观念的传播和读者权利意识的觉醒,实现和维护读者隐私权已不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实践的迫切要求。文章论述图书馆在网络信息服务工作中侵犯读者个人隐私的可能方式,着重讨论基于网格技术下的读者隐私权保护的安全架构。  相似文献   

14.
周烈琼 《新闻世界》2012,(2):124-126
技术在进步,各种新媒体新技术层出不穷,新闻工作者有更多渠道和更多的便利去完成新闻传播。世界在发展,人们的意识也在提高,新闻传播过程中对有意或无意对隐私权的侵犯越来越引人关注,新闻自由和隐私保护的冲突问题越发突出。文章以《世界新闻报》窃听事件为例对新时代新媒体背景下的新闻自由和隐私权的冲突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时代完善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需要确立相应的原则,首先应当通过利益平衡原则在网络隐私权与网络信息传播权、网络自由言论权之间进行平衡,寻求以最佳方式解决各种利益之间的冲突,然后通过对网络个人信息的控制支配、知情同意、最小使用等具体原则切实保护公民的网络隐私权。  相似文献   

16.
读者隐私权保护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网络的发展使个人信息的收集、分析、传播越来越容易,以及现代图书馆观念的传播和读者权利意识的觉醒,实现和维护读者隐私权已不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实践的迫切呼唤。文章阐述了隐私权的基本定义和内容,探讨了我国图书馆工作中可能涉及到读者隐私权及其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7.
媒介生态视角下的网络隐私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媒介生态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探讨了网络媒介生态中的隐私权侵害问题,集中分析了网络媒介生态的特点以及新的传播范式对个人信息保护带来的冲击,并提出了保护网络隐私权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未成年人网络隐私权是未成年人隐私权在网络空间的延伸.所谓未成年人网络隐私权,是指未成年人在互联网络中享有的个人信息、网上个人活动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犯、知悉、收集、复制、公开、传播和利用的一种人格权.网络隐私权的出现,使隐私权从“神圣不可侵犯之人格权”演进为当前具有积极性的“免于资料不当公开之自由”.①网络的开放性和信息共享性,使得商家获取未成年人的信息成本较低,获得的效益很高,更容易侵犯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因此,加强对未成年人网络隐私权保护是十分必要的.现实生活中,未成年人网络隐私权受到侵犯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对未成年人的网络隐私权保护进行法理分析是十分必要的.未成年人网络隐私权与公众知情权、言论自由权和政府查询权存在冲突,需要进行平衡.  相似文献   

19.
网络隐私权是指公民在网上享有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犯、知悉、搜集、复制、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也指禁止在网上泄漏某些与个人相关的敏感信息,包括事实、图像以及诽谤的意见等[1].本文由"Google Earth"事件说起,对网络隐私权的特点进行了探讨,认为网络隐私权的客体范围较传统隐私权有所扩大.  相似文献   

20.
网络隐私权的自我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网络时代和信息社会的来临,特别是进入Web2.0时代之后,利用网络来披露和传播他人隐私的情况日益增多,也更难以发现和控制。另外,网民自身的隐私被侵害的案例也频繁发生。因此,网民在进行网络传播时,如果能明了什么是网络隐私权,网络隐私权和网络隐私侵权的分类,网络隐私侵权的具体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