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虽然美国文艺复兴时期经典作家拉尔夫·华尔多·爱默生所倡导的新英格兰超验主义思想与康德的唯心主义哲学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但二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通过对爱默生散文代表作《论自然》中超验主义哲学思想形成过程的分析可知,当时美国唯心主义哲学思想的两个主要传播者托马斯·卡莱尔和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对爱默生独特哲学思想的形成有着重大影响,应当在他们那里探求德国唯心主义哲学思想在爱默生处“变奏”的根源。这一“变奏”有着深刻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学哲学课主要承担着传授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任务 ,对于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但它也存在着哲学政治化倾向 ,对许多智慧观点作了庸俗化理解。哲学的本性在于怀疑、反思和批判 ,是一门追求人间智慧、传播人类文明、关注人生存境遇、展现人思维方式的学问 ,在文化激荡中彰显真善美 ,提升人的道德涵养和精神境界。本文试着从提升中国哲学思想文化价值的角度 ,谈谈推进中学哲学课程开发。一、中学哲学课程存在着片面理解唯心主义哲学命题的问题哲学课程评价唯心主义哲学观点时 ,往往把它放在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3.
王德明 《福建教育》2022,(26):53-56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升华,错误的哲学观点也是。在哲学教学中,教师在讲授唯心主义哲学家或者形而上学观点时,应该引导学生看到错误的哲学观点中也会包含合理的哲学思想。因此,在分析哲学家的错误观点时,我们不妨引入思辨,让学生认识到唯心主义也体现着人类智慧;引入哲学家的生平,把握哲学思想的生活基础;引入哲学史,帮助学生动态把握哲学思想的变迁,从而以科学的公正的态度看待哲学史上“美丽”的错误。  相似文献   

4.
课程哲学影响着学校课程的价值取向,进而决定着课程的决策与开发。可以说,每个学校课程的目标、内容、结构、评价都隐含着课程设计者的相应哲学思想与观念,其中学校课程计划往往被看成课程哲学最直接的表现。上海市风华幸刀级中学在校本课程计划的编制过程中发现:  相似文献   

5.
通过剖析笛卡尔对上帝的论证及其观念,探讨笛卡尔哲学思想中上帝的性质和地位问题,揭示笛卡尔心物二元对立思维方式的哲学蕴含及其近代意义,进而分析笛卡尔哲学在整个近代哲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努力探索一条研究笛卡尔哲学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马克思著作分析,我们认识到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不断否定和辩证扬弃的进程,在这一进程中,马克思实现了从自然神论到唯心主义无神论、从唯心主义无神论到唯物主义无神论的理论思想转变,其中,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哲学理论思想对马克思完成上述思想转变起了决定性的影响作用,正是通过对黑格尔哲学与费尔巴哈哲学的不断革新与超越,马克思才能够完成其哲学思想的理论变革,完成了其唯物史观的科学构建,进而实现了对黑格尔与费尔巴哈哲学思想的双重超越([1])。  相似文献   

7.
通过剖析笛卡尔对上帝的论证及其观念,探讨笛卡尔哲学思想中上帝的性质和地位问题,揭示笛卡尔心物二元对立思维方式的哲学蕴含及其近代意义,进而分析笛卡尔哲学在整个近代哲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努力探索一条研究笛卡尔哲学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散悟和漫谈的方式交待了作者的哲学心路历程,坦白了作者时下的哲学玄思断想。作者在卡尔.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启迪下,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实践人道主义”和“以人心为体”的“实践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并以此为基础,对几十个当代哲学的重大问题,给出了自己的“实践唯心主义”的理解和了悟。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世界上哲学思想繁荣发达的国家之一,中华民族是富于哲学思想的民族。中国古代哲学是独立发展的,中古时代虽曾受印度佛教的影响,但是占主导地位的仍是中国固有思想的继续和发展。到了近代,西方思想传入了,出现了试图融合中西的思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入,开辟了中国哲学思想发展的新阶段。中国哲学的发展过程主要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立斗争和相互影响相互推移的过程,同时包含辨证法思想与形而上学观点的对立斗争。中国古代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经历了二千多年的发展演变的过程,可谓源远流长。在中国哲学的长期发展过程中,每一时代的重要哲学家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提出典型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早期哲学思想有一个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的发展过程。1911年以前毛泽东的主要哲学观点是唯心主义,1911年到1918年他接触了唯物主义学说,伴随着新化运动的深入,他的哲学思想里面又渗透了一些唯物主义的因素。1918年到1921年,他受李大钊宣传的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读了不少马克思主义书籍,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实践,完成了由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一独立学院课程设置的教育哲学基础学校课程理论的提出和课程的实践,都离不开一定哲学思想的指导。每一种学校课程都隐含着课程设计者的某些哲学思想与观念,只不过其表现形式有的明彰,有的隐晦。[1]教育哲学以哲学为基础,更加渗透到了学校教育活动当中,发挥其指导和批判的作用。课程设置作为学校教育当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它总是与教育价值密不可分。而作为独立学院的课程设置应以独立学院的教育价值为基础。教育价值的核心在于主体的需要与客体属性二者之间的关系。[2]主体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禅宗是中国独创的佛教哲学中的一个典型。它对我国后期封建社会的哲学斗争和发展,产生了特别深远的影响,特别是为陆王心学唯心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活水般的思想源泉。因此,研究禅宗的哲学思想,对理解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心学的形成和发展有着直接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泛神论作为寓上帝于自然的哲学观点,实质上是一种神学的唯物主义观点。它虽然继续承认着上帝的客观性,但却否定了上帝的独立性,而把上帝同自然看作不可分割、互为前提的矛盾统一体。泛神论正因其这种贬抑上帝、推崇自然的革命倾向,才使自己成为了取代中世纪经院哲学的近代欧洲哲学的时代特征。黑格尔哲学作为近代欧洲哲学的理论总结,吸收了以往泛神论哲学的合理因素,把泛神论哲学在唯心主义的基础上推向了最高发展阶段,使自己成为哲学史上最彻底、最  相似文献   

14.
当代美国哲学指的是第二次大战以来的美国哲学。与本世纪初至第二次大战以前的那个时期相比,这个时期的美国哲学主要受欧洲大陆各哲学流派的影响,而不是像前一时期那样主要受英国哲学的影响。美国原来是英国的殖民地,独立战争后由于语言、民族、文化传统等原因,仍与英国保持密切联系,在哲学思想上深受英国经验论哲学传统的影响。十九世纪末美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美国哲学舞台上先后出现的绝对唯心主义、实用主义、新实在论等等流派,大都直接或间接地发源于英国哲学。在这段时期里,英国哲学和美国哲学的关  相似文献   

15.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制度大变动的时代,在文化思想上出现了百家争鸣,中国古代哲学也进入建立体系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哲学争论,特别是围绕“名实”关系这个哲学基本问题的辩争,从形式或内容上都对秦汉以后的哲学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虽然对此问题各个派别作出了不同的回答:有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合理成份;也有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消极因素,但研究他们的哲学思想,对我们掌握和了解哲学基本问题是有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方峰  吴锵 《文教资料》2010,(30):204-205
针对理工科学生哲学知识匮乏的问题,本文作者从“材料科学基础”课程中提炼哲学概念,使专业课教学有了新的展开维度,并促进了理工科通识教育的开展。通过挖掘“材料科学基础”课程中蕴涵的哲学知识,本科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还感受到哲学思想与哲学方法的魅力,将自然科学范畴的材料专业知识与人文科学范畴的哲学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对本科生知识水平和综合思维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王守仁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他所创立的“阳明学”,是宋代理学的直接继承和发展;它是以儒家思想为骨干,吸收释、道两家的某些宗教哲学,依据当时社会的需要,顺应当时社会思潮发展的态势,构成的一个有特色的哲学思想体系。这个哲学思想体系从总体上讲是主观唯心主义,但其中有积极的思想内容,对明代中叶以后中国哲学思想的发展起过启迪作用。曾有一个时期,哲学史学界对其多持否定态度,最近已经开始注意到全面评价这一哲学思想。这是双百方针的体现,有利于学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学校课程哲学是从学校课程土壤里中生长出来的哲学。一所优质学校应该有自己的课程哲学,应该有自己关于"课程哲学是什么"的判断。1、学校课程哲学是学校对课程的本质性理解在西方教育史上,自斯宾塞首先提出"课程"这一术语,课程最初被界定为"教育内容的系统组织",西方教育学者在此基础上不断拓展课程的内涵,课程的本质理解也在不断丰富。随着哲学流派的演进、课程观的转向,课程的本质被认为是知识、经验、计划、目标、结构等,课程本质的认识不同,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小学课程自主权的下放,学校课程向特色化、多样化发展,建设富有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成为推动中小学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但由于受学校教育哲学缺失、学校课程领导力不足、学校相关制度不健全等因素制约和影响,学校课程体系建设还存在较少关注学生需要、过分追求数量以及支持系统薄弱等问题。为此,需要提炼学校教育哲学思想、加强学校课程领导力建设以及建立相应的支持与保障制度来确保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的完整性、逻辑性和深刻性。  相似文献   

20.
孔子哲学思想的实质是哲学界长期争论的一个问题,本文通过从孔子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来加以探讨,认为孔子哲学思想既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唯心主义,也不能给它下唯物主义的定论,它是处于春秋末期这样一个交替时期在思想领域产生的一种反映时代特征的充满矛盾的哲学形态,它不仅充满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而且也存在着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矛盾。因此这时对它进行辩证地、历史地分析研究,才能真正反映孔(?)学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