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2 毫秒
1.
随着生态文明时代的到来,国内外对于生态文明观的研究越来越多,马克思经典著作中有许多生态文明思想值得我们借鉴,为了响应我们党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强国"号召,分析马克思的生态文明思想,将马克思的生态思想同当代生态文明领域的研究进行结合,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下总结出生态文明观的主要内容,将生态文明观分为生态自然观、生态伦理观、生态法制观、生态科技观、生态消费观和生态价值观,有利于为生态文明观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力求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在当代中国的最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新的理论境界、新的话语体系。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自觉地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全过程,聚焦问题导向,加强综合治理与监管,不断丰富并扩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生态领域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高校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教育,是培养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者、帮助大学生实现绿色就业、提高马克思主义教学质量的迫切需要。我们要以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理论为基础、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为核心、以西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为补充,通过专题、渗透、实践、研究、比较等教学方式,使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教育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4.
先进的生态文明理念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内生力和驱动力。科学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念,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念,不仅是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前提,也是我们"建设美丽中国"的内在保障。因而,从中华民族传统生态智慧、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伟大实践分别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念的文化基因、理论基石和实践基础进行三维解读,是未来我们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和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所必须面对的一项重大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观念及其建设目标与任务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有关社会文明发展的理论,是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转型规律的历史性把握,也是对当代中国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的实践凝聚和理论提升。在理论上把生态文明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把生态文明同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并列,并提高到科学发展的战略地位,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一个组成部分,将极大地促进和增强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及其当代创新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及论述 ,阐明了人与自然的统一及实现形式和途径 ,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关系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和作用 ,对当代全球生态理论的发展及实践显示了普遍和深远的意义 ,尤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内涵的丰富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党的十六大提出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认识 ,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生态思想继承传统文化生态观,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态的理论,吸取国际环境保护经验教训形成于当前我国所面临的生态问题的社会背景下。主要包含文明观、发展观、民生观、法治观、安全观五个方面。习近平的生态思想具有鲜明的民本性和创新性特色,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指导建设我们美丽的中国,同时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传统文化基本生态观以及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三个方面归纳阐述了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渊源,并指出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传统文化基本生态观以及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基础、重要来源以及合理借鉴,以期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有现实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以人和自然的辩证关系为中心内容,以实践的观点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为逻辑起点,从战略的高度深刻论证了自然、人、社会三者之间的统一性.在新的历史时期,探讨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对于我们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思想,作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应对全球生态挑战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将生态文明思想引入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也能够为培养具备生态智慧和全球视野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提供有力支撑。基于此,文章以生态文明思想引入高校思想政治课为研究主题,阐述生态文明思想引入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意义与现状,提出生态文明思想引入高校思想政治课的创新路径,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生态文明的基础之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设生态文明"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良性循环.生态文明观是社会主义文明观的当代新发展,是摈弃了人类中心主义的一种价值观突变,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和社会主义的根本属性.生态文明观的提出是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哲学依据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指导下,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新发展,是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重要内容。马克思、恩格斯对人、自然与社会三者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以人与自然关系为核心的生态思想,为我们今天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3.
阿格尔从重建马克思危机理论出发,系统分析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主要问题,对资本主义生态危机展开了有力批判,指出异化消费是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他认为要消除生态危机就必须克服异化消费,途径就是进行"期望破灭的辩证法"的社会变革,只有无情地粉碎人们对资产阶级商品永远丰富的期望,重建生态社会主义,才能走向绿色解放之路。他返本开新的研究,大力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并对我们当前进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其内容来说,既包括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政治理论、文化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也包括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的中国化。从生态视角梳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对于我们进一步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十七大以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理念问题,更是实践问题.如何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到目前为止,理论界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探讨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些成果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评价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利于我们更有效地开展大众化的活动.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目前的研究还不深入,至少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其一,理论化不够;其二,实践性不够;其三,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途径的研究容易忽视政府的责任.  相似文献   

16.
从马克思生态思想、人的生存权利的实现、生态正义和生活自然的"和谐"等方面思考"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在机理,提出生态文明是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超越,是人类文明的新阶段和新发展,符合人类的生存权利走向现实的"定在"。生态文明与小康社会、生态文明和人的生存与发展,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而,我们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加强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7.
从马克思生态思想、人的生存权利的实现、生态正义和生活自然的"和谐"等方面思考"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在机理,提出生态文明是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超越,是人类文明的新阶段和新发展,符合人类的生存权利走向现实的"定在"。生态文明与小康社会、生态文明和人的生存与发展,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而,我们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加强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8.
从马克思生态思想、人的生存权利的实现、生态正义和生活自然的"和谐"等方面思考"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在机理,提出生态文明是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超越,是人类文明的新阶段和新发展,符合人类的生存权利走向现实的"定在"。生态文明与小康社会、生态文明和人的生存与发展,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而,我们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加强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9.
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经历了一个坎坷的发展历程.在这一过程中,既取得了巨大成就,也遭受了不少挫折.这一过程显示了我国政治文明发展的基本特点,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对当今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经历了一个上升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也向我们证明: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坚持和改善中国共产党对政治文明建设的领导;充分认识政治文明建设的长期性,并用法律和制度加以保障和推进;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在建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