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4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由深圳大学文学院、深圳大学国学研究所精心筹划的"人文思想与人文教育研讨会暨韦政通先生八十八寿诞学庆活动",在深圳大学举办并取得了巨大成功。会议汇集了来自海峡两岸的四十余位专家学者,他们均是长期投身人文教育,对人文思想有独到理解和强烈担待意识的学术精英。会议的核心活动主要有三项:著名思想家韦政通先生的两场报告和一个演讲(即文学院"汤一介儒学讲座"的第一讲和第二讲,还有韦先生就自己的人生历程所作的精  相似文献   

2.
深圳大学文学院、深圳大学国学研究所举办的"人文思想与人文教育研讨会暨韦政通先生八十八寿诞学庆"于2014年11月30日圆满结束。2014年11月27日晚,韦政通先生应邀抵达深圳。湖南科技学院张京华教授、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张宏敏博士亦先后到达。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韦政通先生第四次来深圳大学讲学,由深圳大学国学研究所王立新教授召集,韦政通先生七十岁后结交的海内外友人,共聚深圳大学,同庆韦先生八十八岁米寿,共商人文教育大业。本次会议,给韦政通先生安排了三场讲座,前两场主要以"活化儒家人格教育"为主题,最后一场,韦先生则从三个方面,对他自己的生命历程做了精彩纷呈地总结。这三场报告,从学术的层面来讲,无疑又是一次创新。韦先生通过三场报告,将中国哲学的未来发展,向前推进了一大  相似文献   

4.
自2014年11月28日到12月1日在深圳大学召开"人文思想与人文教育研讨会"这场世纪盛会,韦政通教授后半生教导的重要学生全部相会于深大,彼此相谈甚欢。笔者深感我们这些如今已在各大学任教的昔日同窗都因先生而相识、相知与相惜,都在不同层面里深受先生的启发与影响,对先生感念甚深,基于纪念这难得的奇缘,彰显先生素来重视人文思想与自由精神,并希望更凝聚彼此,征得韦先生的同意,在笔者负责的国立宜兰大学生命教育研究室设立"政通学者"这一荣誉  相似文献   

5.
整理者按:2014年11月30日下午15:00-16:00,韦政通先生在深圳大学国学研究所发表了对自己一生定位的感言——《九十感言》。兹根据整理者的手工记录(没有根据录音整理)整理发表。如有不妥,敬请先生海涵、读者谅解。这次深圳大学国学研究所举办的"人文思想与人文教育研讨会"的会议闭幕,虽然办得很圆满,但并不是我人生的谢幕!前面有年轻的朋友问我孔子有"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相似文献   

6.
作为当代著名学者,韦政通先生不仅对中国思想史进行了深湛的研究,还对当代新儒家提出独到见解。他立足当下、追溯过去、展望未来,对当代新儒家的内在特质、基本义旨、未来前景作了一系列的分析与评判。韦先生之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明晰当代新儒家对民族命运与文化前景的忧患之思和现代追寻。  相似文献   

7.
丁涛  盛健 《鸡西大学学报》2015,(2):35-37,50
韦政通中国思想史研究方法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对思想家做全面的研究,无论是其编"观念的索引",还是注重思想发展的环境和不同领域的交互作用,以及借用西方理论方法等,都是为了全面地看问题,做全面地分析。此外,他对"偏见""成见""主见"三个观念在思想史研究中作了解释说明,强调要超越"偏见",克服"成见",发展"主见"。他还分析了历史的主观性与客观性,认为绝对客观的史学是不存在的,历史的客观性和主观性是相对的。  相似文献   

8.
韦政通是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史上一位具有原创性的思想史家,也是当代中国最有活力的思想家之一。他出入于二十世纪现代新儒家和自由主义两大思潮阵营,在两大思潮中都是重要的代表,对两大思潮都曾深入又都曾超越,独立走出了一条立足客观理性、自由"思想探险"的学术研究之路。  相似文献   

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教育思想,这为陶行知先生的人文教育思想提供了丰厚的滋养。文章着重探讨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教育为公""教人求真,学做真人""以教人者教己"三大方面人文教育思想的渊源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熊振鸿 《师道》2012,(11):60-61
李镇西先生教育思想的一个关键词是:人文情怀。从去年开始,我一直关注李老师的博客,关注《中国教师报》上的"镇西随笔",我感觉到李镇西老师是深具"人文情怀"的一个人。无论是对朋友,对同事,还是对学生,他总是以一颗真诚的心、尊重的心、赞赏的心去对待。我想,凡与李老师交往过的人,一定会有这方面的同感(只可惜我还没有与李老师见过面)。有这样一份"人文情怀",人心所向,就在情理之中。"遇到"李镇西先生,是一名教  相似文献   

11.
人文素质教育对于当前社会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带头人的杨叔子先生,长期以来致力于推广人文素质教育。在他出任校长期间,促进人文素质教育讲座的创办,推进中国语文水平达标测试的实施,建立全国第一个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基地。退休后,杨叔子先生将自己多年的教育实践转化为理论思想,全身心投入到人文素质教育思想的研究,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人文素质教育理念。其中,他所提出的大学教育功能的核心是"育人"而非"制器""科学人文应该相互交融""以文化人,文化育人"等核心思想,对我国推进并实施人文素质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韦政通先生是国际著名的思想家和思想史家,台湾资深学者,著述等身,而最具代表者有《中国思想史》、《中国十九世纪思想史》、《中国文化概论》、《伦理思想的突破》等。2006年4月14日,韦先生应邀到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讲学,就中国思想史的研究方法,发表了专场演讲;17日又就相关问题与研究所博士生专门座谈。本文是在演讲记录基础上,结合座谈记录,由何卓恩教授整理而成,标题为整理者所加。文章整理后,经韦先生审阅。  相似文献   

13.
庞朴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学者、哲学思想家、文化史学家,其研究领域既广泛深刻,又独辟蹊径。2005年8月27日下午,笔者就山东大学儒学研究中心,儒学研究、文化问题、郭店楚简以及火历等问题采访了庞先生。  相似文献   

14.
2018年11月12日,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北京师范大学的著名教授孙喜亭先生在与病魔抗争15年后不幸仙逝,走完了他89年的光辉历程。孙喜亭先生是一心向学玉汝于成的励志楷模,是爱生善教乐育的人生导师,是独立思考守正出新的刚毅学者,是不畏困苦挑战命运的生活强者,是教育学园的永恒记忆与不朽丰碑。作为我国改革开放时代教育研究的积极推动者、研究者和传播者的杰出代表,孙先生以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的使命担当、求真勇气、务实品格和远见卓识,数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上下求索;教书育人,诲人不倦,为推动我国教育研究的深入发展和教育学科的重建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全国教育基本理论领域留下重要学术成果,他和师长同道一起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他的离去,使教育学界失去一位杰出学者,晚辈失去一位优秀教师,家庭失去了朝夕相处的亲人。先生虽逝,他给后世留下永不消退的美好回忆和历久弥新的学术遗产。为了传承和学习孙喜亭先生的教育思想,以孙喜亭先生为榜样,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进一步推动我国教育研究的全面深入发展,2018年12月9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举行"孙喜亭先生教育思想研讨会",百余位学者专家与孙先生的亲人、同学好友以及数十名弟子怀着万分悲痛的心情缅怀孙先生的光辉一生和高尚品格,研讨孙先生的教育思想。今年,《当代教师教育》设专栏发表研讨孙喜亭教育思想的论文和缅怀文章,特邀我提供"孙喜亭先生教育思想研讨会"的发言稿件,并以此摘要兼作编者按,我很高兴,也特别感谢!愿意以此表达对孙先生的敬意、感谢和怀念!  相似文献   

15.
庞朴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学者、哲学思想家、文化史学家,其研究领域既广泛深刻,又独辟蹊径.2005年8月27日下午,笔者就山东大学儒学研究中心,儒学研究、文化问题、郭店楚简以及火历等问题采访了庞先生.  相似文献   

16.
校订前言:笔者恩师韦政通教授为素负盛名且享誉海内外的国学大师,毕生关注华人现代化议题,对儒家思想与人性心理有深刻的研究。这回基于对生命教育的使命感,应笔者邀请,特别于2013年12月13日来国立宜兰大学参加"2013高中生命教育创新教学研讨会",对一百五十余位全台高中教师与宜大师生演讲"我踏过的山河岁月:生命教育的创新与发展"。韦政通教授如同家中慈祥和蔼的长者,用声如洪钟的健朗音调,将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做毫无保留的倾吐,获得无数热烈的  相似文献   

17.
在汉语中,"人文"一词最早出自儒家的经典,主要指本于人的道德理性而建立的人生信念、价值准则和伦理规范等。人文教化是传统儒学的核心精神。传统儒家成人之道的教育理念,经典教育、礼乐教化等教育模式对当代高校人文教育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著名教育家、哲学家、书法家涂又光先生逝世两周年之际,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岭南师范学院于2014年12月5-6日在湛江联合举办了"涂又光先生教育思想研讨会"。来自武汉、北京、上海、兰州、重庆、南宁、广州、深圳等地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近3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这是国内研究涂又光先生学术精神与教育思想的一次学术盛会。一、缅怀和领略大师风采  相似文献   

19.
杜学元 《文教资料》2012,(9):120-123
文辅相是我国高等教育学界的知名学者,十分关注人文教育尤其是大学生的人文教育,其人文教育思想很有现实意义。文章简述了文辅相的人文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20.
汤一介先生已83岁高龄,是活跃在当今学术舞台上为数不多的几位学问大家之一.他在儒学、道家道教、佛教、中外文化比较、构建中国解释学、<儒藏>编撰与研究等领域都有自己独特立的思考和贡献.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都尊称汤一介先生为国学大师、哲学大师,但汤先生多次反对称自己是大师,因为他有自己的大师标准,他仍然在前进之中,仍在追求更高的学术理论境界,即构建以中国文化为主体又具有世界普世价值意义的理论体系.5月23日下午,笔者很荣幸,独家采访到了汤先生对最近10年学术研究工作的所思所想所作,并请汤先生回顾了过去数十年的治学心里路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