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圳大学文学院、深圳大学国学研究所举办的"人文思想与人文教育研讨会暨韦政通先生八十八寿诞学庆"于2014年11月30日圆满结束。2014年11月27日晚,韦政通先生应邀抵达深圳。湖南科技学院张京华教授、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张宏敏博士亦先后到达。  相似文献   

2.
由深圳大学文学院、国学研究所举办的"人文思想与人文教育研讨会暨韦政通先生八十八寿诞学庆活动"于2014年11月28日-12月1日在深圳大学举行,这是著名思想家韦政通先生第四次受邀莅临深圳大学进行讲学。此次活动汇集了海内外四十余位对人文思想、教育充满热心的学人参与,为期两天的会议议程主要有韦先生主讲的首届"汤一介儒学讲座"以及与会学者对人文教育的交流探讨。[1]"汤一介儒学讲座"是深圳大学为纪念已故的著名人文大学者汤一介先生而设立的,汤  相似文献   

3.
2014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由深圳大学文学院、深圳大学国学研究所精心筹划的"人文思想与人文教育研讨会暨韦政通先生八十八寿诞学庆活动",在深圳大学举办并取得了巨大成功。会议汇集了来自海峡两岸的四十余位专家学者,他们均是长期投身人文教育,对人文思想有独到理解和强烈担待意识的学术精英。会议的核心活动主要有三项:著名思想家韦政通先生的两场报告和一个演讲(即文学院"汤一介儒学讲座"的第一讲和第二讲,还有韦先生就自己的人生历程所作的精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韦政通先生第四次来深圳大学讲学,由深圳大学国学研究所王立新教授召集,韦政通先生七十岁后结交的海内外友人,共聚深圳大学,同庆韦先生八十八岁米寿,共商人文教育大业。本次会议,给韦政通先生安排了三场讲座,前两场主要以"活化儒家人格教育"为主题,最后一场,韦先生则从三个方面,对他自己的生命历程做了精彩纷呈地总结。这三场报告,从学术的层面来讲,无疑又是一次创新。韦先生通过三场报告,将中国哲学的未来发展,向前推进了一大  相似文献   

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教育思想,这为陶行知先生的人文教育思想提供了丰厚的滋养。文章着重探讨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教育为公""教人求真,学做真人""以教人者教己"三大方面人文教育思想的渊源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人文素质教育对于当前社会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带头人的杨叔子先生,长期以来致力于推广人文素质教育。在他出任校长期间,促进人文素质教育讲座的创办,推进中国语文水平达标测试的实施,建立全国第一个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基地。退休后,杨叔子先生将自己多年的教育实践转化为理论思想,全身心投入到人文素质教育思想的研究,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人文素质教育理念。其中,他所提出的大学教育功能的核心是"育人"而非"制器""科学人文应该相互交融""以文化人,文化育人"等核心思想,对我国推进并实施人文素质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校订前言:笔者恩师韦政通教授为素负盛名且享誉海内外的国学大师,毕生关注华人现代化议题,对儒家思想与人性心理有深刻的研究。这回基于对生命教育的使命感,应笔者邀请,特别于2013年12月13日来国立宜兰大学参加"2013高中生命教育创新教学研讨会",对一百五十余位全台高中教师与宜大师生演讲"我踏过的山河岁月:生命教育的创新与发展"。韦政通教授如同家中慈祥和蔼的长者,用声如洪钟的健朗音调,将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做毫无保留的倾吐,获得无数热烈的  相似文献   

8.
人文教育的要旨在于回归大学的育人理念,重建大学的教育思想,最终实现培育完善人格的教育目标.中国大学的人文教育在实现这一目标上存在很大偏差,需要重新加以审视、改革与重建.  相似文献   

9.
整理者按:2014年11月30日下午15:00-16:00,韦政通先生在深圳大学国学研究所发表了对自己一生定位的感言——《九十感言》。兹根据整理者的手工记录(没有根据录音整理)整理发表。如有不妥,敬请先生海涵、读者谅解。这次深圳大学国学研究所举办的"人文思想与人文教育研讨会"的会议闭幕,虽然办得很圆满,但并不是我人生的谢幕!前面有年轻的朋友问我孔子有"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相似文献   

10.
随着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网络型、创业型、企业型大学不断涌现,关于大学的界定日渐模糊,通过分析大学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对比国内外大学的根本职能,阐明大学的本质在于育人。文章探究了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兴衰交替过程,指出科学教育衍生的"科学主义、实用主义、功利主义"造成了人文危机。关注科学教育的同时,加强人文教育(首在思想先行,重在课程建设,贵在培养方案)可使现代大学在快速发展的高等教育环境下健康前行。  相似文献   

11.
徐宁  冷静 《文教资料》2008,(10):159-160
在"科教兴国"的今天,如何善用而不致误用大学已成为一个时代的课题.人文教育作为大学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却得不到其应有的地位,丧失其应有的尊重性,导致人文教育在大学的失落.本文试探讨人文教育的"突然"与"应然"的差距及其原因,进而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12.
熊振鸿 《师道》2012,(11):60-61
李镇西先生教育思想的一个关键词是:人文情怀。从去年开始,我一直关注李老师的博客,关注《中国教师报》上的"镇西随笔",我感觉到李镇西老师是深具"人文情怀"的一个人。无论是对朋友,对同事,还是对学生,他总是以一颗真诚的心、尊重的心、赞赏的心去对待。我想,凡与李老师交往过的人,一定会有这方面的同感(只可惜我还没有与李老师见过面)。有这样一份"人文情怀",人心所向,就在情理之中。"遇到"李镇西先生,是一名教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确立人文教育思想在体育教学中的基础地位、体育课堂教学切入人文教育思想的优势及现代体育回归人文精神的必由之路三个方面,阐述了人文教育思想与现代体育课程建设的关系,强调重视体育教育人文性的研究,建立"以人为本"的体育教育体系,这是体育学科建设的要求,也是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体现人文关怀,既是我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基本理念,也是高等学府应有的大学精神,更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自身内在属性的必然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来自学校的温暖和尊重,有利于培养彼此的信任和情感,使思想政治教育在和谐、轻松、对等的氛围中开展下去,保证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及先生之所以能够在语文教学领域取得一系列显著成就,与他具有正确的语文教育观是分不开的.在教学改革中,他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继承和发扬传统教育思想的科学成分,突破陈腐落后的教育思想的束缚,从实际出发进行语文教学改革."语文课标"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做了详细的表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里所说的"工具性",主要指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课程的实践特点;"人文性"则主要指对学生进行思想感情熏陶的文化功能.在"人文性"与"工具性"关系的把握上,及先生始终坚持文道统一,坚持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在高等教育改革过程中,人文教育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点,并且我国非常重视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在不断革新,无论是国家规定的教学课本,还是教师的教学方案设计,都有人文教育的应用。现在,人文素质教育已经成了大学政治思想教育课的重要支柱。文章针对人文素质教育在大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相互制约,才可能是一种现代大学的"完整教育"。广州大学作为地方院校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初步探索和实践:转变教育思想观念,确立科学和人文相融合的现代大学完整教育理念;整合资源整体搬迁,促成院系、学科、专业之间的依托、补充和融合,优化科学和人文相融合的现代大学完整教育环境;改革课程编制,实现课程的综合化,丰富科学和人文相融合的现代大学完整教育内涵;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关注科学和人文相融合的现代大学完整教育的师魂塑造;创造各种条件,鼓励形式多样的学生社团活动,营造科学和人文相融合的现代大学完整教育的校园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8.
理工科大学发展人文社会科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和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提出了理工科大学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任务。理工科大学发展人文社会科学面临着一些问题,树立"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教育理念对理工科大学有着特殊的意义,理工科大学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应该有自己的目标定位,特色学科和交叉学科是理工科大学发展人文社会科学的比较优势,为此理工科大学可以通过相应的思路及措施来发展人文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相互融合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大学理科教学中,也应该适当融入人文思想和人文精神教育,才能实现培养高素质、有创新能力人才的需要.本文讨论了大学教育中理科教学融合人文教育的现实需要和可能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实例探讨了在生物教学中进行人文教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师正处于人文困境之中。大学英语课程的边缘化导致教师"尊重"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专业发展前途受限使教师"自我实现"的需求无法实现;教师专业素质准备、个人发展目标与大学英语专业岗位要求、发展目标错位,教师不能达到"高峰体验"的情感状态和工作佳境。对大学英语教师进行人文关怀,首先要变革观念,要建立教师——学生——教学这一整体化的教育生态系统理念,注意各生态要素的均衡发展,以维持教育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其次要引导社会对大学英语课程的重要性形成正确认识,使之真正尊重教师的劳动;再者,最为根本地,是要形成独立、专门的大学英语学科、专业建制,并建立与之配套的大学英语硕士、博士学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