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半个世纪以来学术界关于中国历史疆域的理论界定有多种观点。代表性观点有三种:一是以我国历史上历代王朝的实际疆域为历代国土的范围;二是以现代中国疆域为基本出发点研究历史上中国疆域;三是以今天中国疆域所包括的民族为出发点,去上溯中国历史上的疆域。本文认为中国历史疆域是中华各族在自古以来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上建立的国家政权长期统辖的区域所达到的范围,而以中华多民族统一国家最终确立时期清代初年的国家疆域为标志。凡是生活在清初疆域内的民族以及历史上生活在这块土地之上而后来外迁或消失的民族,都是中国民族的组成部分,他们在这块土地上建立的政权所统辖的区域,都是历史上的中国疆域。这一界定的基本内容包括历史疆域的主体、政权统辖区域所达到的范围和统一国家最终确立时期,这三者互相联系,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2.
试论羁縻政策的思想基础刘仲华在中国历史上民族关系是相当复杂的,它的发展变化直接影响着华夏大地的统一和分裂、战争与和平。历代统治者也都十分重视对民族关系的处理,他们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来解决民族问题,这其中很重要的手段就是羁政策,其主要内容也就是...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历史上,边疆问题一直是历代王朝实现国家统一、民族振兴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为了对边疆民族地区进行有效管辖,历代统治者制定和实施相应的边疆民族政策。清代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其采取的边疆民族政策呈现独特的历史特点,“满蒙联姻”“因俗而治”“分而治之”、利用宗教等都成为了清代边疆民族政策制定的依据和内容。对清代边疆民族政策度依据进行梳理和分析,对当今民族地区的稳定发展和民族关系的和谐处理可供历史借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三国民族政策优劣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三国以前历代民族政策的回顾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在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朝代,不管是统一的封建政权,还是分裂的割据政权,都少不了要和周边的少数民族打交道,因此,也就必然有个民族政策的问题。对于历代统治者所施行的民族政策,概括起来说不外两种:一种是以“和”、“抚”为主;一种是以“杀”、“掠”为主。以“和”、“抚”为主,就是怀柔政策;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如何运用民族平等原则,研究和处理历史上纷繁复杂的民族关系问题,史学界持续进行了讨论,取得不小进展,但歧见仍然很多。现归纳为几个方面,择要作一概述。一、历史上的中国及其疆域问题在民族关系史研究中,正确理解历史上的中国,是个首要问题,带有根本性质,它影响到对历史上的中国疆域、民族政权、民族战争、民族英雄等问题的见解。多数论者认为,经过儿千年来历史发展自然形成的中国,应是历史上的中国。凡生活在今天中国疆域内的各民族,包括现己消失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成员,他们的人们是中国人,他们的疆土是中国的疆土,他们的历史是中国历史的组成部分。理  相似文献   

6.
因为历代官方史料的匮乏以及回族民族本身在中国形成过程中的复杂性,目前学界对于回族何时形成为一个正式的民族尚存有较大争议。实际上,回族民族形成的历史轨迹具体表现为回族先民及其伊斯兰教始入中国、回族族称的演变以及回族民族形成的主要表征的问题。通过对这三大问题的考证发现,回族在中国正式形成为一个民族始于元代。  相似文献   

7.
文化全球化、历史整体化、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化时代既相交叉,又相互动,他们是探讨全球化进程,全球化观念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化时代的作用、价值诸问题不能回避的。文化全球化强调的是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渗透,反映了事物发展的普遍性;历史的整体化强调的是各个区域、国家、民族闭塞和隔绝状态的突破,反映了文化的扩散与汇合,体现了历史的系统性与联系性,其本质都是超越任何制度、民族、地域的界线使人类的活动越来越社会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整体观念、包容精神、贵和思想等是处理全球化所带来的问题的参照系。  相似文献   

8.
黄爱华 《考试周刊》2012,(58):36+67-36,67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如何处理好民族关系,一直是历代当政者关注的重大问题。孙中山作为20世纪初引领时代潮流的历史巨人,在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过程中,已充分关注到民族问题对国家命运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历史记述着我们的祖先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里的追求与奋斗,其中也包含着他们在民族发展、民族融合上所走过的漫长曲折的道路,记述着组成中华民族的各兄弟民族如何唇齿相依、水乳交融,共同创造出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的艰苦历程。了解与认识这一历程,对学生形成进步的民族观,正确看待历史上和当今的民族问题,无疑是大有益处的。然而,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错综、复杂、曲折,初中学生是否有兴趣探究,能否理解,有哪些认知障碍,他们对历史上的民族关系怎么看,  相似文献   

10.
宽严相济,恩威并重,王道与霸道结合使用,是中国历代封建专制主义治国治民的主要手段和最大特色。它给人民造成很深的奴性,给中国民族造成根本性的毁伤,使中国人民为此遭受长期深重的苦难,延缓了历史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在民族声乐演唱系统当中,戏曲唱法是中国传统唱法中最具代表性的唱法,它集中国历史歌唱方法之大成,又经过了宋元明清历代的锤炼,因而形成了既符合于自身审美特征又适应于自身发展的艺术范式,其许多训练方法是值得声乐界所关注的。文章以民族声乐戏曲唱法为题,试图窥探出戏曲唱法的训练规律,为民族声乐教学探索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学术界有关中国古代民族观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中国古代民族观的起源演化、具体内容、历史影响、儒家及历代著名人物的民族观等问题。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还应不断拓宽研究领域,大力发掘史料,加强交叉学科研究,继续分层次、分阶段、多角度对中国古代民族观问题进行科学审视。  相似文献   

13.
斯拉夫派与俄罗斯民族哲学张百春当一个民族的自我意识开始成熟的时候,它最关心的问题就是该民族的历史(过去、现在和未来),而一个民族自我意识开始关心自己的历史的时候,才标明它走向成熟。我们可以称民族意识所关心的历史问题为历史哲学问题。俄罗斯民族的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14.
欣赏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主要是通过中国历代美术作品简介和欣赏,让学生基本了解我国历史上一些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的情况,使他们对祖国极其丰富的古代文化和艺术遗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引导学生去理解、领会和感受艺术的美,通过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审美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情感,使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15.
中国历史上民族关系这个问题,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现在我们还有五十多个民族.因此,如何理解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不仅是个历史问题,同时也是个现实问题.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政策研究室所编《中国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16.
文章探讨了老一辈马列主义史学家翦伯赞在民族危机冲撞下的20世纪40年代的爱国主义史学观念,着重从总结中国历史发展规律、坚定抗战必胜信心,总结历代反时侵略的民族战争的经验教训,批判和继承中国传统封建史学和以古讽今、揭示蒋家政权必亡的历史命运等四个方面来加以论述;并且高度评价翦伯赞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爱国主义史学家,在宣传爱国主义思想和促进中国新史学的发展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及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政治意义;并以此文来纪念史学大师翦伯赞逝世35周年。  相似文献   

17.
笔者从蒙古高原西北游牧民族的兴起,论述了经过了多个民族、朝代的更替,琵琶始终伴随着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个民族,从历史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对琵琶的描述与记载“枇把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说明蒙古族历代音乐历史中很早就有使用琵琶的记载。清末民初以后,琵琶在内蒙古地区渐渐失传,在蒙古族音乐演奏中基本不被采用。如何摒弃歧见让琵琶这件历史上曾经被蒙古族人民所喜爱和广泛使用的乐器,为今天的蒙古族音乐所借鉴和使用,为蒙古族音乐服务,这是我们民族音乐工作者所面临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历代帝王将相在中国历史舞台上扮演过重要角色,起过不同的历史作用。阅读过卷帙浩繁的历史典籍的毛泽东,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现点对他们中的部分人物作了实事求是、别具慧眼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中华传统美德的现实价值曲阜师范大学王华“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美丽”(培根)。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长期积淀下来的被历代人们所推崇的美好道德,是优秀的民族精神、民族品质、民族情感和民族仪礼的总和。中华美德作为中国优秀文化的结晶,标...  相似文献   

20.
列宁曾指出:“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①中国历代的教育家从理论和实践上对教师的地位、职责和师生关系,即对师道、师责、师谊、师情等作了深入探索和深刻论述,其理论继往开来,其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