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小企业是一个国家重要的经济主体,国外中小企业发展的成功经验表明,完善的制度因素是促进中小企业融资和发展的关键。中小企业的发展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是我国与世界经济接轨的必经之路;但制度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深层次障碍。因此,在中小企业融资上进行制度创新,充分发挥政府在制度安排中的重要作用,将成为促进和保障中小企业顺利融资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由于中小企业的市场地位以及中小企业自身的治理机制特点,导致了中小企业融资难,从长期来看,中小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会越来越宽松,并会得到政府越来越多的扶持,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状况会进一步得到缓解,但是,目前强化制度建设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制度变迁角色定位视角下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融资制度变迁主体分为初级行动团体和次级行动团体,行动团体的划分有利于对其责任的划分,要采取正确的行动必须对主体有明确的角色界定。本文对科技型中企业融资体制中的主体进行了分析,并对他们应该采取的行动做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王玲玲  马杰 《科技广场》2009,(6):124-125
近年来,中小企业发展迅速,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然而,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融资困境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首要问题.本文以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为研究对象,以中小企业融资难为出发点,结合我国中小企业的实际特点,全面系统地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建议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应立足于我国实际,同时借鉴国际经验,切实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近些年来由于企业竞争激烈,融资难问题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因此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成为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支撑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强大动力,甚至成为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在繁荣经济、增加就业、推动创新、催生产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融资问题始终严重制约着中小企业的持续发展和壮大,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讨论和关注。现从中小企业所面临的融资现状、问题入手进行成因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郝晓黎 《科技风》2012,(15):273
中小企业在扩大就业、活跃市场、增加收入、社会稳定、改变收入分配状况、解决三农问题和加快我国城镇化进程以及形成合理的国民经济结构方面起着难以替代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中小企业的活跃程度标志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经济的活力的大小,我国的经济发展要求对中小企业给予足够的重视。但中小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其中融资困难、资金短缺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瓶颈"。其主要原因在于企业本身、金融机制、政府三个层面的原因,为解决这三个层面的不同问题就要制定相应的治理对策:企业要加快发展,切实提高盈利能力,增强自身信用观念,努力拓展融资渠道和方式;金融机构要解放思想积极创新,逐步消除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抑制,建立多层次的信用担保制度;政府要完善政策法律法规,加大对企业制度支持和金融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的中小企业面临着微观基础和宏观环境不利的经济运行环境,而其中融资渠道不顺畅这一问题尤为突出.本文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对这一状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发现贷款发放和管理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治理结构不健全以及银行组织体制的局限性等问题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重要原因.针对这些问题本文相应提出了一些粗浅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民营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资金贫血症"难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直接融资渠道不够通畅、银行经营政策与金融环境不佳、非正规融资的金融压制等所致。创新融资制度具有正当性与合理性。在创新民营中小企业融资制度的法制化路径上,可采取组建新型融资机构、建设资本市场、完善融资征信制度、规范非正规金融市场等多种途径。  相似文献   

10.
技术创新是支撑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生命,是中小企业运用新发明、新设计、新工艺等提高自身竞争能力,获取更大经济效益的经济行为.由于企业运作的特点,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活动中对融资的依赖关系较强.大企业可以凭借其资金实力、较高信誉和社会知名度使其外部融资较为顺畅.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往往受制于资金不足.如果能拓宽其资金瓶颈,发展融资担保,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动将会大大增强和有效.出于这一认识,本文主题旨在论述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融资环境要求和现代信用保证制度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使得银行不得不要求中小企业融资时提供足够的担保,从而使得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论文用举例分析法说明了社区银行扎根于基层,能够有效地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相似文献   

12.
企业创新的金融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毅  冯宗宪 《科学学研究》2002,20(5):539-543
在企业家进行技术创新的过程中 ,从提出新的技术经济组合的初始设想到建成比较稳定的持续经营的企业 ,往往有很长的一个时间跨度 ,这一时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并且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这是传统的融资方所无法满足的。针对这一业务领域 ,风险投资行业应运而生。但风险投资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制度 ,其效率与预算约束机制和特定行业的技术创新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13.
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梳理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信息缺失与信息不对称、云信用评价模式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发现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模式存在信息分散、数据来源单一、服务对象单一的不足。构建基于开放、共享、平等、效率的云创新理念,整合多样化海量信息,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支撑下,通过信息共享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实现各类信用模块资源整合的云信用评价模式,能够有效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数据缺失问题,缓解资金供求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以满足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并提高行业资金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4.
广东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广东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存在的融资问题,主要是外源性融资渠道不畅、融资不足,并深入剖析融资问题出现的成因,包括企业的内在因素和外部环境条件因素,在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解决好广东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促进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了寻找促进我国种业企业的发展的新对策,本文以我国主要种业企业为例,从资料和网络上收集相关数据,从政府资金投入和市场资金投入两方面分析了我国种业企业商业化育种科技创新资金投入问题和管理问题,并由此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希望对种业企业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成长期融资策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型高技术企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进作用.我国的中小型高技术企业大多处于发展阶段中的成长期,因此,针对成长期的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渠道进行分析是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以成长期的中小型高技术企业融资策略为研究对象,在对中小型高技术企业特性及成长阶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成长期的中小型高技术企业融资特征,进而提出了对应的、适宜的融资策略.为我国中小型高技术企业健康、良好地成长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7.
在深入分析政府补贴与企业技术创新两者作用机理基础上,建立门槛回归模型,利用2011—2019年广东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企业数据,通过计量回归和门槛检验,得出研究结论:其一,企业融资约束对企业技术创新有负向影响,且存在单门槛效应,对于融资约束指数SA大于-3.352的企业,政府补贴对其创新的促进效果更显著;其二,政府补贴可以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但是对产权性质不同的企业的影响有差异,对非国有企业的影响更显著;其三,政府补贴不仅对企业技术创新有直接作用效应,也可通过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间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但是直接效应比间接效应更显著;其四,政府补贴并不是越多越好,存在单门槛效应,当补贴强度大于4.417%时,企业技术创新政策效果会显著减弱。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以直接融资为主的美国证券型融资模式和以间接融资为主的日本主银行型融资模式各自的优缺点,然后结合中国实际,对中国应建立的融资结构目标模式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即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下多元化融资方式的企业融资结构.  相似文献   

19.
于世坤  王波  章敏 《科技与管理》2012,14(1):108-111
耗散结构是研究系统由无序向有序转化的过程的条件、性质和规律的科学。在简要地介绍了耗散结构理论之后,本文在分析企业员工流动系统具备耗散结构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了企业员工流动系统熵变模型,提出了利用系统熵值对企业员工流动系统进行分析的方法,最后总结出熵与耗散结构对企业员工管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钟璐 《科技与管理》2007,9(1):80-83
根据国际上近几十年来兴起的项目融资模式——BOT融资方式和ABS融资方式,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通过具体实例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分析,指出两种方式在基础设施领域的融资中各有所长,应灵活运用,不应片面强调哪一种方式,而应区分阶段具体的情况,选择运用其中一种方式,以达到最佳的融通资金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