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回顾2007年我校走过的新教育路程,我们无不感到欣慰。这一年,我校在新教育实验活动中努力探索,力求以此为突破口,走出一条促进师生成长的特色办学之路。为此,我校确定了符合我校实际的两个新教育实验子课题:一是营造书香校园,二是师生共写随笔。一年来,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全校师生的积极参与下,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2.
"小班化"教学是我校的特色,也是教育优质化发展的方向,课题组在这一优势下于2014年5月创建了"翻转聚焦"新课堂教学模式并展开实验与研究,为小班化教学赋予了新的生命与活力。在两年多的研究与实践中从根本上改变了师生的生存状态,对于促进优质教育落户农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实践表明,这一研究将是农村中小学教育提质增效、学生健康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研究小班化前提下的"翻转聚焦"新课堂教学模式实验情况,并通过综合测评该种新型教育方式的相关参数,反馈其实践效应和推广价值,进而进行科学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我校在"十一五"期间申报了"节约型学校师生行为要求的实验研究"课题,确定了"以建设节约型学校"为着力点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推进策略。一、在教育活动方面1.从学校发展、建设及日常运行管理的全局出发,要求师生从点滴做起,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  相似文献   

4.
2009年7月,全省县域基础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实验项目研究正式启动.我校以此次教育改革实验为契机,转变观念,坚持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主阵地,积极创建高效课堂,努力实现师生有效教和学的比翼齐飞,探索"有效教学"的本真教育. 一、查找问题,转变观念 2003年课程改革后,我校大规模地改造课堂教学流程,相继开展了"自主学习"、"韵语识字"等教科研课题研究活动,迎来了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课堂变化繁荣时期.但是,透过精彩热闹的表象,我们发现,课堂教学依然没有走出"高耗低效"的怪圈.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研究》2013,(6):92-93
声音VOICE李镇西(成都武侯实验中学校长)"新教育实验"应该称作"新教育生活",因为新教育对师生而言,的确不是实验,而是一种生活。理想的新教育应该是师生自然而然的日常生活,而且这种生活贯穿一生。"实验"意味着是阶段性的,而且是探索性。而我认为,新教育的理念无非都是一些常识,不需要论证和实验。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校的新课堂教育实验的开展,我校师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师更爱自己的岗位,学生更爱自己的专业,校园里到处是欣欣向荣的局面。回顾我校的新课堂教育实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新课堂教育实验中学生学习方式的一个新亮点。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有利于学生体验尝试成功、探索发现快乐。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怎样更好地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呢?下面我就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感受。  相似文献   

7.
我校经过近一年的课改实验,深深体会到:实验的过程就是一个全员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艰难探索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发生了如下几个变化. 一、课改实验使学校管理模式发生了变化 要让教师创造性地劳动,教育管理者首先要创造性地管理,要努力营造宽松的教师劳动环境,为教师的主动探索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这就需要管理者把教师、把教育教学管"活",不要让制度成为束缚师生手足的绳索.  相似文献   

8.
班主任心理辅导的"双全互动"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健康教育是我校推进素质教育的三大办学特色(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艺术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之一.在探索特色教育、形成学校品牌的工作实践中,我校向科研要质量,近年来走出了一条班主任全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校本培训,班主任全员投身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师师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双全互动"之路,为我校心理健康教育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校本课程开发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亮点,也是创新教育的研究课题.多年来,我校在如何开发校本课程,创建学校特色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探讨、研究.根据我校的办学思想--"关注学生、教师的全面发展,最终使学校得到全面发展",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充分发挥、挖掘师生的特长,我校于2005年开设了"剪纸"校本课程.  相似文献   

10.
正学校的目的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学校的管理是文化的浸润和影响,从而形成核心价值观,实现对师生的价值引领和精神境界的提升。近年来,我校在深入学习教育理论和躬行教育实践中,在师生交流、座谈、反思的基础上,形成了"文化立校,幸福育人"的办学理念,确立了"营造书香氛围,构建幸福校园"的办学目标,把幸福教育作为办学思想。2011年我校被市教育局命名为  相似文献   

11.
我校现有学生830人,16个教学班,是一所在全县规模较大的农村乡镇中学.自2001年我校申请加入中语会十五科研课题"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以来,我校的语文教师积极探索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师生以极大的热情,积极探索创新写作教学.围绕"农村中学写作现状及对策"这一课题,深入开展研究与实验,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七年级侧重"多角度观察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八年级侧重"捕捉事物特征,使用清新优美的语言";初三年级侧重"加强文学积累,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实验原则是:把创新写作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营造学生创新写作的空间.作文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轻松写作,为学生的创新写作插上腾飞的翅膀.  相似文献   

12.
我校在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的指导下 ,2000年秋季开始教改实验 ,使用北师大版数学、品德与生活学科的实验教材。2001年9月介入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实验。根据新课程设置方案 ,在一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等五门课程 ,全部使用北师大版教材。在新课程改革实验中 ,我校立足于改革与发展 ,更新教育观念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 ,着眼于提高师生的整体素质 ,促进教师、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四个转变” ,即转变教师角色 ,转变教与学的关系 ,转变教师的教育行为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一年来…  相似文献   

13.
激励教育:帮助学生发展的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激励"一词由企业管理界引入我国的教育界,90年代,"激励教育"的方法研究开展得如火如荼,我校也加入了实践探索的行列.10年的教育发展,使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了"激励教育",并开始自觉引入教育教学之中.通过学习、探索与实践,师生们对"激励教育"有了自己的一份独特理解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正学校是一个成长平台,只有为师生创造共同发展的空间,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让师生拥有一种完整的教育生活。我校以师德带生德,以师生共成长为立足点,努力使学校真正成为师生共同感悟幸福、体验成功的"幸福场"。一、师德教育"知行合一",教师有激情1.领导重视。我们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召开了动员大会,启动了校级师德讲堂,建立了  相似文献   

15.
在过去的五年里,河南省济源四中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提高了全校师生的整体素质,带动了全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整体提高.另外,我校还先后被评为省级"卫生先进单位"、省级"绿色学校"、市级"教学先进单位"等.我校近几年高考成绩优异,导致其他兄弟普高疑惑地猜测:济源四中是不是有什么秘密武器?在这里我可以坦诚地告诉大家,我们的武器就是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得好.  相似文献   

16.
我校提出"让校园成为师生的生命乐园,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生命成长"的办学愿景,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追寻人本、关注生本、走向校本,以"有效课堂,智慧教师"为载体,引领学校师生从教育的幸福感走向教育的成功感.我校主要从集体备课、课堂教学、作业布置等途径进行实践探讨与研究,寻找"轻负高质"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7.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我校在1995年开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1997年承担了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研究>的子课题:<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基于我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础,我们认为,针对此课题开展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毛主席指出:“反潮流是马列主义的一个原则。”学习这一指示,联系我校教育革命实践,感到十分亲切。只有坚持反潮流的革命精神,才能不断夺取教育革命的新胜利。文化大革命以来,我校师生在毛主席  相似文献   

19.
自2007年12月份以来,我校按照既定的发展目标,为顺应新的教育形式,进行了全方位的课堂教学改革.我们都知道课堂发展模式是整个教学最关健的环节.自从全校推广应用了"十六字"课堂教学模式,我校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比以前有了明显的变化.广大师生受益匪浅.从此教师乐教,学生乐学,校园内洋溢着一片和谐的氛围.这个"十六字"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学案导学、分组合舷作、双主并举、当堂达标"  相似文献   

20.
我校自2007年创办以来就十分重视书法教育,目前我校是青浦区第一所上海市书法教育实验学校。我校专门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的书法工作领导小组和由具有书法特长的教师组成的书法工作小组。我校现有两名书法专职教师,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校师生的书写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现将以下几点做法与大家分享。一、坚持课程之路,拓展社团活动我校将"书法"纳入必修课程的设置,从一年级到八年级每周各安排一节书法课,分别由书法教师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