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依法治国”是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内涵、实质与实施的必要性, 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已经作了明确阐述, 现在的关键问题在于: 应该从提高全民族的法制意识、提高立法与执法质量、纯洁干部队伍等方面入手, 为有效的依法治理创造必要的条件, 并长期坚持下去。  相似文献   

2.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体制改革及实现民主政治的目标,写入党章,标志着我国治国方略已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依法治国的核心是法治。本文阐述了依法治国的内涵、目标和重大意义,对实现依法治国的方法和步骤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阐述对依法治国的理解。包括:依法治国的含义、主体、法、根本目的和本质;依法治国与人治、与资本主义国家法治的区别,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的关系;如何实现依法治国以及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论述了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并分析论证了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同时指出实现依法治国目标必须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依法治国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必需纳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中.  相似文献   

6.
7.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治国方略。九届人大二次会议又将依法治国的法制目标写入国家根本大法,再次明确了依法治国的重要性。本文拟对依法治国涉及的几个问题作些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8.
无论从历史角度出发,还是概念本身来看,法制与法治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概念,准确把握二的关系,能够帮助我们正确理解依法治国的科学含义,以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提出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国家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关键要解决好民主问题,依法治国,强调法律至上,以法律来规范权力分配,规范和制约权力行为,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以防止现代条件下“人治”的复活。  相似文献   

10.
不同的经济模式决定了政权建设的不同思路与举措。自然经济条件下,政权建设走的是依靠人治管理官吏、治理国家、调控社会的路子;计划经济条件下,尽管政权建设取得了更大进步,但由于认识的相对滞后,加之法治受到忽视,政权建设仍带有人治的色彩;商品经济条件下,由于其依靠价值规律来调节利益,且市场带有多变性特点,这就决定了政权建设必须走法治的道路。党的十五大明确地将依法治国提到了战略地位,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权建设的必由之路和英明之举。  相似文献   

11.
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讨论我国是应该实行“依法治国一还是“以德治国”:首先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基本内容入手,深刻地分析并阐述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理论的科学内涵,接着阐述了现阶段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区别和联系,最后论证我国应实行依法治国,一是依法治国的必要性,二是如何实行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12.
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治国方式的重大进步,是实现政治明的根本途径。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建设法治化国家,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正确处理民主与法制、人治与法治、市场经济与法制、精神明建设与法制等诸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如同车之两轮,岛之双翼,二者结合必将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事业健康稳定的发展,理论上要搞清德治与法治的关系,实践中要建立时贷需要的社会主义新道德观念,德治与法治有机结合,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法治建设是一个前进的历史必然性运动,它是一个从机械模仿,制度移植到逐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系的过程,是一个从"人治"到"法治",从"工具型"法治到"体制型"法治逐步转变的过程,是一个随着中国共产党治国方略不断成熟而走向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就阐述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思想。依法治国的目标是建设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基本方略的制定和实施,是我们党执政史上和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标志着我国从此完全走上依法治国的轨道。必须把发展民主同健全法制密结合起来,坚持不懈地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在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我国法治权力的建设有着必然性和必要性。论文分析了我国法治权力建设的现状;针对当前法治权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法制权力建设的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人治和法治是人类社会治理与管理中的一对范畴 ,两者相反相成。但是 ,在人治社会中 ,法治只是“人治下的法治” ,因此 ,随着社会的发展 ,我们应该建立真正的法制国家和依法治国 ,这是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8.
1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法律观念的变化表现在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就宏观而言就是治国观念的变化,即由第一代领导集体欣赏人治到第二代领导人强调“处理好人治与法治”的关系,再到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公开宣布要依法治国,建立法治国家。与这一变化相联系的是在微观领域即具体法律制度、法制原则的确立和完善以及在这些领域法律观念的变化,而这些变化正说明了中国由人治逐步走向法治  相似文献   

20.
实现从人治意识走向法治意识的历史性转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法治意识是实现法治社会的精神条件,是现代法律有效运行的心理基础。人治意识是当前中国法治发展面临的最大心理障碍。中国实现法治的政治心理要求是,从人治意识走向法治意识,并把法治精神确立为整个中华民族政治心理转型中的主导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