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从本刊发表了吴彦诗同志的《我赞成只考一篇作文》一文后,又陆续收到一些读者的来信、来稿。大多数同志认为只考一篇作文好得很,可是也还有少数同志不赞成只考一篇作文。有些同志在来稿中还揭露了某些语文教师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思想出发,脱离讲读教学大搞作文教学的错误做法。改进考试方法同改进教学方法是密切相关的,究竟应当怎样认识和对待只考一篇作文的问题,值得广大语文教师认真研究。这里特摘要发表了一些同志的来信、来稿,希望读者参加讨论。 ——编者  相似文献   

2.
自从本刊发表了吴彦诗同志的《我赞成只考一篇作文》一文后,又陆续收到一些读者的来信、来稿。大多数同志认为只考一篇作文好得很,可是也还有少数同志不赞成只考一篇作文。有些同志在来稿中还揭露了某些语文教师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思想出发,脱离讲读教学大搞作文教学的错误做法。改进考试方法同改进教学方法是密切相关的,究竟应当怎样认识和对待只考一篇作文的问题,值得广大语文教师认真研究。这里特摘要发表了一些同志的来信、来稿,希望读者参加讨论。 ——编者  相似文献   

3.
自从本刊发表了吴彦诗同志的《我赞成只考一篇作文》一文后,又陆续收到一些读者的来信、来稿。大多数同志认为只考一篇作文好得很,可是也还有少数同志不赞成只考一篇作文。有些同志在来稿中还揭露了某些语文教师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思想出发,脱离讲读教学大搞作文教学的错误做法。改进考试方法同改进教学方法是密切相关的,究竟应当怎样认识和对待只考一篇作文的问题,值得广大语文教师认真研究。这里特摘要发表了一些同志的来信、来稿,希望读者参加讨论。 ——编者  相似文献   

4.
李玉根同志的这篇文章和下一篇赵宝英同志的文章,是在我院首届科学讨论会上提出的论文。他们对于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的问题,有不同的见解。现一并发表于此,供参考研究。  相似文献   

5.
自八月下旬起到十月十八日止,编辑部共收到一百六十二篇讨论“全面发展、因材施教”可否作为教育方针的文章。除部分全文发表外,这里摘要发表了十八位同志的意见,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文汇报》今年八月十一日发表了复旦大学中文系一年级学生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强烈反响,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绝大多数同志肯定这篇小说,也有些同志提出了不同意见.《伤痕》深刻揭露了"四人帮"对广大革命干部的残酷迫害,蕴含了极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光明日报》九月二十九日以《一篇值得重视的好作品》为题,发表了肖地同志评论《伤痕》的文章,他指出:小说"提出了一个既富有现实意义又具有一定深度、发人深思的社会主题."小说把主人公王晓华放在错综的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7.
严修同志在一九七八年第一期《中国语文》上发表了《谈目前流行的一种病句》一文,引起了语文工作者的关注。同年第三期《中国语文》发表了一组短文,对严文提出了不同意见。徐世英同志在本刊一九七八年第四期上发表了题为《“病句”不病》的文章,也表示不同意严文的看法。接着,严修同志在一九七九年第一期的本刊上发表了《“‘病句’不病”吗?》的文章,对徐文逐点进行了答辩。本刊发表了徐、严二位同志的文章之后,陆续收到了各地许多同志的来稿,或者对徐文的观点,或者对严文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意见分歧很大。我们十分感谢各地同志对本刊的热情支持,但是由于篇幅的限制,这些文章不能一一发表了。为了处理好大家的意见,我们同部分作者进行了研究,后来请来稿者之一的李裕德同志对几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中的意见起草一个综述,几经讨论,现在发表出来。暂时我们就不准备再讨论这个问题了。  相似文献   

8.
这是教师思想认识问题六安青草小学 罗时浩本刊第九期《读者笔谈》栏,发表了解怀和潘仁成两同志关于不赞成只考一篇作文的意见,读后不以为然,现提出和大家讨论。解怀同志说,升学只考一篇作文会导致一些语文教师忽视基础知识,不重视讲读教学。我认为这个说法是  相似文献   

9.
《谈“××教育”》于去年9月在本刊发表后,引起了一定的反响,各方褒贬不一,今刊出一篇刘景升同志的商榷文章。我们认为,这个问题的讨论,对于进一步认识和推动当前中小学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欢迎有更多的同志来各抒己见,参与争鸣。  相似文献   

10.
舍科《当代作家评论》1993年5期发表一组文章,讨论上海女作家王安忆的新作品《纪实与虚构》、《伤心太平洋》及其创作思想。不少同志发表了自己的意见,现将有关论点综述如下。纪实与虚构交织成篇的尝试李洁非的文章《王安忆的新神话——一个理论探讨》认为,王安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教育、人才和我区的建设发展之间的关系,促进我区教育和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刊决定请地委、行署、各市、县的部分领导同志及主管教育和对教育素有研究的一些同志,结合中央教育体制改革文件的精神,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撰文加以讨论。现在先发表李珪同志的一篇作为开始。  相似文献   

12.
本刊自81年第3期发表了徐水法同志“这样的解法自相矛盾吗”一文后,在读者中引起了广泛的兴趣,纷纷投书本刊参加讨论,本刊又在81年第5期发表了蔡乃永同志的文章,把这一讨论推进了一步。本期除发表卢亭鹤同志的《也谈一点看法》一文外,还把读者来稿中的不同意见进行归纳,提炼由本刊编辑室拟文,作为这次讨论的小结。我们希望广大读者继续关心本刊,把以后的“问题讨论”办得更好。  相似文献   

13.
对抛出点与落地点不在同一水平面上的斜上抛运动,有关抛体最大射程和最佳投射角的讨论,本刊先后收到几篇来稿。其中,赵昕、陈颙同志的文章,立意新颖。现将这两篇一并发表,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4.
关于热力学焓变同热量恒等式的压强条件,是一个国内外有不同看法与认识的问题。本刊连续发表范崇正和伏义路等同志两篇有代表性的的论文(范文见本刊1987年第三期),以期引起进一步的重视,欢迎校内外同志投稿,共同讨论。  相似文献   

15.
本刊去年11月号发表了臧克家同志的《〈阿房宮賦〉介紹》,本期再发表一篇参原同志的《〈阿房宮賦〉譯解》,我們希望这两篇文章能对敎师硏究文言文敎学有些帮助。  相似文献   

16.
一、教学目的的确定《论鲁迅》是毛泽东同志一九三七年十月十九日在延安陕北公学鲁迅逝世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这篇讲话是当时陕北公学学员汪大漠同志的记录稿,最初发表在1938年3月出版的由胡风主编的《七月》刊物上(参阅《人民日报》1981年8月19日唐天然《〈毛泽东论鲁迅〉发表经过》和《人民日报》1981年10月12日胡风《一点回忆》两文)。在纪念鲁迅诞辰一百周年的前夕,《人民日报》于1981年9月22日,重新发表了这篇重要讲话,它与原来发表的记录稿略有不同。毛泽东同志当时所以要发表这篇重要演说,其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篇一九六。年写作的旧稿,是同魏嵩山同志的汝南阳城说商榷的,虽有不少同志见过,但因恐不成熟,一直没有发表。我系苏诚鉴先生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去年三月,向我了解当年争论的情况,我作了一些介绍,并把这篇没有发表过的稿子给他看,征求意见。今年我校学报第一期发表了苏先生的《陈涉生地阳城应属陈郡》一文,对我的这篇未刊稿进行了商榷,促使我鼓起勇气,把它拿出来,对展开争鸣,活跃学术空气,也许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8.
本刊1963年第1期发表徐闻道同志关于“怎样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来信以后,接着开展了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到现在已经一年多了。由于对中小学生加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既是百年大针,又是当务之急,因此这一讨论得到各方面的热情关注。一年多来,全省广大教育工作者(包括大、中、小学教师和教育行政干部)和其他关心教育工作的社会人士,积极来稿来信参加讨论,编辑部共收到信、稿662件。我们对这些信、稿都进行了研究。由于篇幅的限制,除发表过一次讨论情况的综合报导外,选择刊登了30篇。  相似文献   

19.
晓亮同志在《学术月刊》上发表了两篇讨论“生产力”范畴中包不包含精神因素的文章(见《学术月刊》1982年第9期,1983年第9期)。这两篇文章对于学术界深入探讨“生产力”范畴,科学地分析、研究它的内容、结构,不无重要意义。我们读了晓亮同志的文章很受教益;但对他在这两篇文章中所发表的基本观点却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20.
自从本刊开展“应该怎样看待参加农业劳动和升学?”的问题讨论以来,陆续收到许多读者参加讨论的稿件,其中有个人的看法,也有集体讨论的意见,除本刊六月号和本期发表的几篇外,今后还将继续选载。为了使讨论逐步深入,本期发表了夏培茂、李玉碧两位同志的文章。这两篇短文牵涉到的主要问题是:第一,高中毕业生目前到农村去是不是“英雄无用武之地”,所学知识无处用;第二,是不是只有升学才能“继续深造”,参加农业生产就只能做“锄头柄”,不能做“高楼大厦的骨干”。希望读者针对这些问题发表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