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常会遇到一些具有共同特征的题目,同学们如果能把它们放在一起分析、观察和总结,往往能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良好效果.下面我们先来看课本第168页的一道题目。  相似文献   

2.
题目 教学楼旁边有一棵树,学习了相似三角形后,数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想利用树影测量树高.课外活动时在阳光下他们测得一根长为1m的竹竿的影长是0.9m,但当他们马上测量树高时,发现树的影子不全落在地面上,有一部分影子落在教学楼的墙壁上(如图1),经过一番争论,小组同学认为继续测量也可以求出树高.他们测得落在地面的影长2.7m,落在墙壁上的影长1.2m,请你和他们一起算一下,树高为多少?(北师大版8年级(下))  相似文献   

3.
高中《数学》(试验修订本·必修)第二册(上)习题6.3第2题是:已知a≠b,求证a6 b6>a4b2 a2b4.有关的参考书给出了下面的证明:  相似文献   

4.
一道课本习题纵横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正>题目教学楼旁边有一棵树,学习了相似三角形后,数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想利用树影测量树高.课外活动时在阳光下他们测得一根长为1m的竹竿的影长是0.9m,但当他们马上测量树高时,发现树的影子不全落在地面上,有一部分影子落在教学楼的墙壁上  相似文献   

6.
题目 已知a>b>c,求证:1/a-b+1/b-c+1/c-a>0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数学》第二册(上)P30复习参考题六.6). 笔者对本课本习题的证法进行挖掘,并根据挖掘出的一些证法将题目加强、演变. 证法1:∵a>b>c,∴a-c>b-c>0,a-c>a-b>0,∴a-c/a-b>1,a-c/b-c>1,∴a-c/a-b+a-c/b-c>2,∴a-c/a-b+a-c/b-c>1,  相似文献   

7.
一道课本习题的深加工山东省东营市第一中学张振民近几年的一部分高考试题“植根于课本,着眼于变形”,是课本上练习题的变形或能从教才中找到它的“影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对课本习题的处理,并依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学生的学习水平对其“深加工”,“再处理”。...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00页(综合运用)第8题:如图1,直线ι1∥ι2,△ABC与△DBC的面积相等吗?你还能画出一些与△ABC面积相等的三角形码?  相似文献   

9.
题目 如图1,已知:△ABC中,∠ABC=45&;#176;,H是高AD和BE的交点.求证:BH=AC.(《几何》第二册P118复习题三B组第2题)  相似文献   

10.
<正>人教版九年级(下)中有这样一道习题:引例如图折叠矩形ABCD的一边AD,使点D落在BC边的点F处,AE为折痕.已知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初中<几何>第二册第82页习题3.7中有这样一道题目:已知,如图1,∠ABC,∠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过O作DE//BC交AB于D,交AC于E,求证:(1)∠BOC=90° 1/2∠A;(2)DE=BD EC.  相似文献   

12.
<正>为帮助学生最大容量地获取知识,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我们在教学中,应对一些典型的问题进行重点剖析.从不同的角度来对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弄清题目的本质,提炼和总结数学问题中蕴含的思想方法,注重方法和技能的积累,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模块化.以下以一道课本习题为例,对此进行说明.题目已知:如图1,AB是⊙O的直径,  相似文献   

13.
课本中的习题是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知识应用的浓缩,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迁移性.钻研课本习题,并对其改造、拓展,是培养同学们探索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品质的有效方法,对教材例题、习题的延伸改造等探讨则显得非常重要.下面以人教版初中《几何》第二册第196页第14题为例进行探讨,以使同学们开阔视野,增强创新兴趣.  相似文献   

14.
15.
本通过一道课本习题的变化来扩展同学们的知识领域,培养我们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6.
17.
茫茫题海,变化万千,莘莘学子深感变化莫测,难以招架.其实不然.纵观历年的中考数学题,虽然年年有变化,但很多试题都是课本例题或习题的引申和改造.这就告诫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应注意把典型的例题或习题进行变形,归结成一系列数学问题去探究.  相似文献   

18.
题1:新课标华东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一节有这样一道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20.
做题不一定能学好数学,但要学会应用数学解决问题,却要依托于做题.如何通过做题,夯实双基,提高理性思维能力,并学会创新和应用,对于学生来讲,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解法开放.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倡导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思、一题多变.在上完选修4.5的《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和《柯西不等式》后,笔者只给学生布置一个题目,这是一道看似简单,但却具有丰富内涵的题目,要求用高中所学的知识,用多种解法加以证明,然后笔者把不同解法整理并展示.因为有充裕的时间,加上学生好胜的心理,大家都很积极去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