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英语动词进行体的语言表达式be(a) v-ing是展现动态情况的动词的复合语法形式,其语法意义所表示的动作进行状态具有动态性、持续性、暂时性和未完成性等语义特性,即体现其核心语法意义——动态过程意义,它呈现一幅形象动人的画面。  相似文献   

2.
苗语典型存在动词“有”“是”“在”用法各具特点。苗语湘西方言和川黔滇方言三个存在动词各司其职,有不同的形式;黔东方言三个词常有混用的现象。对苗语三大方言的典型存在动词进行描写,发现动词“有”和“是”不仅可以表示“存在”关系,还可以分别表示“领有”和“判断”关系;“在”既可以作为动词表示“坐/乘坐”义、“居住”义及“存在”义,又能用作处所介词。在详细分析苗语典型存在动词用法的基础上,兼述了存在动词构成的四类特殊存在句。  相似文献   

3.
动词“使劲”原本是个动词,表示“用较大的力气”,它在现代汉语中发生了语法化,表示多种副词意义。与“使劲”同义的动词“用力”和“用劲”也曾不同程度地发生类似的变化,它们具有相同的语法化过程、动因和机制。  相似文献   

4.
动词体是俄语语法中有争议而又最复杂的问题。本文提出体的划分和使用应以语义、语境为标准;体的实质是一种词汇-语法范畴;体的用法分为一般用法和转义用法;绝对用法和相对用法;变体用法等。语言学界流行的所谓“内在界限”的标准不能作为体的划分和使用的唯一理据。对体的研究应以动词词组、句子及上下文为整体对象。  相似文献   

5.
趋向动词“起来”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语法化过程,从一个实词逐渐虚化为现代汉语中表示动词或形容词时体的重要标记。“起来”的语法化既是实词虚化的过程,也是“起来”与其它语言单位组合不断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既”最初是表示“完、尽”义的动词,后来逐渐语法化为时间副词,相当于“不久、已经、本来”等,并进一步语法化为范围副词,相当于“完全、全部”。“既”由“已经”义的时间副词又进一步语法化为并列连词和原因连词,作并列连词表示两种情况兼而有之,作原因连词表示推论的前提。句法位置和语言环境的变化是“既”发生语法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语法化是人类语言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这一现象使汉语在漫长的发展变化中产生了一批举足轻重的虚词 ,“着”就是其中的一个。它由一表“附着”义的动词虚化为两个语言成份 :一是表示持续态的动态助词 ,即表进行的体标记 ;二是表示祈使的语气词。  相似文献   

8.
“能、可以、会”通常被认为是一组表示可能的能愿动词,一般的语法书只将它们与其他组的能愿动词进行比较,如与表示“应该”的“应、应当、应该”,表示“必要”的“须、要、必须”,表示“愿望、意愿”的“愿意、肯、敢”等等比较,而没有在同组内部比较各成员之间的异同。通过对“能、可以、会”之间的比较,归纳出三者在语义和语法功能上的异同,对于提高语言使用的规范性(尤其是对外汉语教学)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可”原是动词,在人们的使用过程中它的词性慢慢有了一定的变化,由动词逐渐向助动词、意义比较虚的副词转化,后来甚至变成了和一定词结合来表示意义的词缀。语法化研究是当前语言学发展的一个趋势,而主观化又是语法化的一个动因,主观性因素促动了功能语法化。文章用主观化和语法化研究了“可”的虚化过程。  相似文献   

10.
所谓体成份 ,即为标记体意义的成份。湖北英山方言中的“倒”,用于动词后可以表示动作或状态结果的持续存在。本文从“倒”构成的相关句式入手 ,提示其涵盖的语法意义 ,并对其使用条件、适用的语境等作初步的描写分析。“倒”用法灵活 ,还可和其它辅助性体成份 (如“在这里 /那里”、“在”)配合作用 ,它们共同承担着普通话“着”的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11.
襄樊方言名词、动词、形容词重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名词、动词、形容词重叠是襄樊方言中一个比较典型的语法现象。与普通话相比,这三种词类重叠既有与普通话相同之处,又有自己方言的特点。章通过描写、分析、归类的方法对这三类词的重叠现象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2.
A+V+O结构层次的分析,不应该孤立地就A+V+O的结构论A十V+O结构,而应该把它放在更高一级的语言单位——句子里来考察。对状语性质的认识,是正确分析A+V+0结构层次的关键。状语是修饰、限制述语及其连带成分宾语的,所以在通常情况下,A+V+O结构层次作A+(V+O)切分。只有在特殊条件下,即助动词作状语,单音节词在单音节动词前作状语(程度副词“很”、“十分”、“非常”作状语和单音节形容词作述语者除外),动词述语与宾语之间有逗号或冒号隔开时,A+V+O结构层次才作(A+V)+O切分。  相似文献   

13.
英汉状语由大体一致的句法成分来充当,具有类似的句法功能。英语状语在句子中的位置是不固定的,汉语状语在句子的位置比较固定。对《葛底斯堡演说》英汉语文本中的状语考察显示英汉状语在语义指向上是类似的,除了能指向动词和形容词外,也能指向做主语和宾语的名词。对比分析也发现为了适合目的语的规范和习惯,译者有必要对原语的状语进行恰如其分的调整,因而,翻译可能导致状语语义指向的改变。  相似文献   

14.
苗语的前缀音节词在语言词汇构成中不仅具有特指的作用,而且还有着改变词性的语法功能。笔者以黔东方言苗语前缀音节词Ghab为例,就其在具体语境中的所指与能指的构词特点以及将动词、形容词、量词和数词等加上前缀音节词Ghab后变为名词的语法功能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苍南瓯语中,"棺材"作为程度副词,能与一般性质形容词、部分绝对性质形容词、程度磨损后的状态形容词、心理动词、能愿动词、部分动词词组、具有"异质感"的名词、复合方位名词结构等进行搭配,但不能修饰形容词的重叠式结构、动作动词、动词重叠式结构等,且较少用于否定句,不能用于比较句。"棺材"具有增强表达程度和强调语义特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汉语的词汇是按照单音词向复音词的方向发展的,这在语言学界已形成共识;副词的作用是修饰形容词和动词,这一点也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副词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起修饰作用,比如“很”,很多时候它只是起到凑成音节的作用,而表程度的作用则相对弱化。文章通过对汉语中的此类现象进行分析,以揭示其成因。  相似文献   

17.
古汉语典型位移动词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派生出不同的词法特征,如名词性、形容词性、介词性、助词性、连词性等。这不仅仅是历时语法化,历时语法化只是它们分化的方向之一。通过考察,文章认为人类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方式是古汉语典型位移动词的词法分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汉语中双音节形容词和动词的基本重叠形式是对立的,即形容词AB重叠为AABB,动词AB重叠为ABAB,否则便不合法.在优选论的框架下,该现象可以表述为:有语言形式X,有多种可能的重叠形式,经过约束条件筛选,只有一种输出结果是合格的.其中,最重要的约束条件为“音步-双分”、“增量原则”和“时间原则”,据此,双音节形容词和动词基本重叠形式对立现象可以得到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19.
本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1)语言时间包括三个方面,即语言表达出来的时间,语言表达时间的方式和语言蕴合的时间,一般研究的是语言表达时间的方式;(2)以说话时间为参照点的“时”和以时为参照点的“态”有很大不同,前表达的是动作在背景时间中的位置,后表达的是动作在动作过程中的位置;(3)汉语只有表达“时”与“态”的二维时间结构,所谓时相是语言蕴含的时间因素,不是语言表达的时间;(4)汉语表达时间的方式有词汇形式、语法形式,各种形式的语法化程度不一样;(5)一般认为语言中有三时的区别,但有人提出“二时”的观点,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相似文献   

20.
以往对词类的先行研究,都认为接尾词是词的构成要素之一,不同点在于接尾词的范围认定上。时枝誠誠在《日本文法口语篇》提到的用言型接尾词中,有一类是单纯用作接尾词的词;另一类是可以用作接尾词的动词.补助动词。前者给原词干添加新的意义,同时赋予了品词的变换功能,本身不具有单词的资格;后者给原词干添加了新的意义,本身具有单词的资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