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早期爱情片受现代言情小说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古代和现代通俗文学的改编,前者如稗史片,后者如《玉梨魂》;二是通俗小说作家的加入,如包天笑、周瘦鹃、秦瘦鸥等人。在这两个方面的影响之下,中国电影引发了第一次商业电影的高潮。  相似文献   

2.
周瘦鹃是鸳鸯蝴蝶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创作了大量的言情小说,被誉为“哀情巨子”;同时创办并编辑多份通俗文学的重要刊物,有《礼拜六》《紫罗兰》《乐观》等;担任过《申报》等著名报纸的副刊编辑,在报界享有声誉。解放后周瘦鹃回到故乡苏州,一边栽植盆景花卉,一边从事散文创作,二者都获得了相当高的成就。通过解读周瘦鹃主编的《紫罗兰》和《紫兰花片》两本通俗文学刊物及以《拈花集》为代表的花木散文创作,可以看出周瘦鹃具有闲适清雅的审美气质。  相似文献   

3.
主持人语:在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上,周瘦鹃的分量举足轻重。1922年8月,世界书局创刊红极一时的《红杂志》周刊,其上曾连载过《小说点将录》,作者用《水浒传》中的人物对通俗文学作家予以评点,称周瘦鹃为"双枪将董平",赞其可以"一手作一手译,双管齐下"。在小说创作方面,  相似文献   

4.
周瘦鹃其人     
《杜鹃枝上杜鹃啼》是周瘦鹃先生的一篇小品,“短意长,要言不烦;笔底含情,涉笔成趣。”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但是对于周瘦鹃先生,我们知之甚少。对周瘦鹃先生的重新认识,对我们反思中国坛的升降浮沉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国的泰晤士报",《申报》在中国报刊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成就了众多名人志士,一代名编周瘦鹃也是从《申报》开启自己一生的主编事业。周瘦鹃在担任《申报·自由谈》主编期间,对其进行大胆改革,增添新内容,创作新版式,为《申报》带来了更多的读者和更广的市场。  相似文献   

6.
周瘦鹃(1895—1968),原名国贤。时人尊称“周瘦老”,江苏吴县人。20年代曾任《礼拜六》、《紫罗兰》、《半月》、《乐观》等有重大影响刊物的主编,两任中华书局《申报》、《新闻报》的编辑,是20世纪中国现代学的“鸳鸯蝴蝶派”(后称作“礼拜六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其小说《亡国奴日记》、《亡国奴家里的燕子》、  相似文献   

7.
斐声于民国初期文坛的周瘦鹃自称其作品多半与他初恋情人“紫罗兰”有关,虽语属夸张,却是理解作者生平与文学的一把钥匙。本文考索“紫罗兰”文本建构的历史轨迹,对真实与虚构文本加以比勘辨析,可发见周的理想爱情与文学自我的追求与超越之旅,而紫罗兰真实身份的缺席始终受到现实中婚姻法律、家庭伦理与社会习俗的制约。至1920年代围绕着《紫罗兰》杂志,周瘦鹃与他的同仁及读者大众塑造出“紫罗兰娘”公共形象,集聚着周的秘密恋人、名花、封面美人及杂志本身的多重身份,打造了一个文学商品的都市传奇,映射出时尚女性、市民社会与美好生活的愿景,蕴含着大众启蒙、文学现代性与性别的权力机制等议题。  相似文献   

8.
除去文学、翻译和编辑方面的贡献,在盆景艺术方面,周瘦鹃也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主要是因为周瘦鹃的盆景造型中含有深厚的文学底蕴,深受吴文化滋养和熏陶。周瘦鹃的盆景艺术,推动了"苏派"盆景艺术的创新和发展。对周瘦鹃盆景艺术的传承,开创了"苏派"盆景艺术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9.
以五四新文学为标准所构建的文学史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在这一历史框架中,民初文学被历史所遮蔽,其审美价值被忽略。周瘦鹃作为民国初期著名的翻译家、小说家、编辑家、园艺家的历史价值一直没有受到肯定。以周瘦鹃发表于民国初期著名期刊《礼拜六》的翻译小说为例,意在做一点历史除蔽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孙维民 《师道》2003,(10):25-26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材(试验修订本)在今年秋季投入使用,高一年级第一册课本第一单元编入了周瘦鹃《杜鹃枝上杜鹃啼》一文,读来兴味盎然。试教下来,感到《教师教学用书》“课文说明”的分析有值得商榷之处。特写此文,为更好地使用新教材出点力。课文5个自然段,明断实连,浑然一体,处处表达着作者一生品味杜鹃的生活体验,展示了作者雍容旷达的情怀。第1段的中心是个“缘”字,着笔于“瘦鹃”笔名的来历及含义。“鹃而啼瘦,其悲哀可知”,当时的周先生写哀情小说,悲哀自不待言。以鹃为名,是自况,也道出45年前与杜鹃的密切关系和对杜鹃的最初…  相似文献   

11.
运用勒菲弗尔的"操控理论",从译语文化的意识形态、赞助者和诗学三方面对周瘦鹃的短篇小说译作进行分析,探讨在民国初期传统与现代、东西方文化碰撞的文化语境中周瘦鹃的翻译实践活动,以及他在谋求文化融合方面所作的努力。  相似文献   

12.
《临城劫车案中之福尔摩斯》以民国轰动一时的“临城劫车案”为叙事背景,戏仿了西方侦探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及斗智情节。在小说滑稽嬉笑的表层叙述下,实则隐含着周瘦鹃对现实强烈的反讽意识及其作为半殖民地文人的民族本位立场与解殖民诉求。同时,小说也不可避免地显露出周瘦鹃的伦理困境、保守倾向与身份焦虑等解殖民迷思。从半殖民与解殖民的视角解读文本,为研究民初半殖民地文人抵抗殖民的文化心态,为探讨个体与现代民族国家意识的深刻关联提供了别一视窗。  相似文献   

13.
周瘦鹃的《杜鹃枝上杜鹃啼》(新编高中语文第一册),在结尾处有这样一句话:“我以为杜鹃叫声并不悲哀,为什么古人听了要心酸,要断肠,多半是一种心理作用吧?”这句话是值得深思的。想当年,作者以“瘦鹃”为名,钟情于花鸟风月,沉湎于哀情凄艳,潜心于“鸳鸯蝴蝶”派作品创作.为什么老来却一改初衷呢?如果作者仅仅想用这句话来表达一种情感上的超脱,那就未免有失风雅。因为文中总是不经意地流露着一股淡淡的凉意。所以,这句话的底蕴应该是作者对中国文化意象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周瘦鹃是晚清至民国仅次于林纾的著名小说翻译家,其翻译实践与业绩已广为世人关注,从描述性的翻译规范理论入手,将周瘦鹃的小说翻译个案还原至当时的历史文化语境中,勾勒出其翻译活动的全貌,可为当代小说翻译与创作提供某些启迪与借鉴。  相似文献   

15.
当代散文园地中的艺术奇葩——论周瘦鹃的散文小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考察周瘦鹃五六十年代散文创作概貌的基础上,侧重从情感抒发、思想传达及艺术表现三个方面探究其创作特色;认为周瘦鹃散文小品抒情而不矫饰、言理而不作高深状、瞩意于艺术创造而又不留雕琢痕迹,是当代散文园地中一枝绰然而立、个性鲜明、令人耳目一新的艺术奇葩  相似文献   

16.
李修岭 《现代语文》2007,(11):94-94
《沉香屑·第一炉香》经周瘦鹃之手,于1943年发表在《紫罗兰》杂志的创刊号上。小说通过讲述一个来自上海下层社会的少女——葛薇龙,在香港上流社会堕落的故事,向人们揭示了一个人的堕落、犯罪,非其本身对事情认识不清,而是其感性战胜理性、欲望战胜理智所致的道理。  相似文献   

17.
周瘦鹃晚年的散文集为充满着崇高热烈风潮的文坛带进了一股清淡的古雅之风。在新时期的创作中(1951—1968),周瘦鹃没有延续以往的写作风格,他一刀斩断往昔的哀情脉络,开始专注于清新明丽的散文写作。体裁发生变化的同时,内容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要耽于描写花草、盆景和游记。然而,拨开光鲜的云雾,周瘦鹃后期看似淡然平静的文风背后,隐约暗藏着明哲保身的生命焦虑和内心矛盾压抑的宣泄式表达。  相似文献   

18.
周瘦鹃是鸳鸯蝴蝶派极具代表性的作家。其作品的文学意义和文学价值一直受到研究界的失注。特别是新时期以来,对周瘦鹃研究在深度、广度、角度、方法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其中也存在着某些方面的不足。依照其研究的阶段性的特点,可以划分为三个研究时期,文章在阶段性的研究中对各个研究方面的特点和问题做了归纳和概括。  相似文献   

19.
情哀周瘦鹃     
正周瘦鹃高高瘦瘦,颇有些浪漫文人弱不禁风的样子。他喜欢戴一顶帽子,一副墨镜,看不出墨镜后面的眼神蕴蓄着什么喜怒哀乐。也许是文人的缘故吧,不容易掩饰自己的真实内心,他需要借助墨镜;也有人说墨镜只是为了保护他受损的视力,然而终于给人一种不易亲近的印象。周瘦鹃原名祖福,学名国贤,瘦鹃是他的笔名,一只泣血杜鹃的形象。望帝春心托杜鹃,啼出声声带血的哀鸣。一  相似文献   

20.
周瘦鹃(1895—1968),现代作家和翻译家,二三十年代已蜚声文坛,主编《礼拜六》,潜心鸳鸯蝴蝶派作品创作。后拥坐书城,植花木制盆景,徜徉紫兰庭园。随兴所作诗词散文,多见于海内外报端。周恩来、陈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多次参观他的庭院盆景,并给予很高的评价。《杜鹃枝上杜鹃啼》是他草木虫鱼为文中的一篇。古人曾说文章笔法,尺水可以兴波。这篇文章篇幅短小,文化信息十分丰富,这是读后给人最突出的印象。作者首先对传统文化怀有深情,在不足千字的文章中,引用诗词达五六处之多。开头引清代黄韵珊词,交代笔名“瘦鹃”由来。接着说以往诗人词客,称杜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