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惩治恐怖主义犯罪的刑事司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已经展开了一系列惩治恐怖主义犯罪的司法实践,但在犯罪认定、刑罚裁量、恐怖组织认定和刑事司法合作等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为此,中国应完善惩治恐怖主义犯罪的刑法立法;在刑事司法中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完善恐怖组织认定机制;加强反恐领域的国际刑事司法合作。  相似文献   

2.
刑事政策为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提供指导。刑事政策主体、对象、手段、载体以及目标等构成反恐怖主义犯罪刑事政策的基本要素。反恐怖主义犯罪应在联合国的统一领导下来制定和实施反恐怖主义犯罪的刑事政策,应以犯罪现象和犯罪行为人作为其研究和调整的对象,应以规范手段的调整为主,非规范性的调整为辅,体现反恐怖主义犯罪目的的正义性,反恐行动的合法性、合作性。  相似文献   

3.
在反恐的刑法方面,首先要理清我国恐怖主义犯罪的成因。然后,理清反恐的刑法困境:"越反越恐"的负面影响;现代刑罚观念对恐怖主义犯罪人教育、矫正的忽略;近年来"敌人刑法"理论在恐怖主义犯罪上适用的矛盾等。再次,探寻反恐的刑法出路:在准确界定恐怖主义犯罪的刑法定义前提下,发挥刑法解释论的作用,不必频繁修改刑法;在现代刑罚观念上对恐怖主义犯罪人的处遇注重教育、矫正的作用;注重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刑法的有机协调。  相似文献   

4.
正确理解宽严相济刑事司法基本政策,对刑事法治的发展和司法实践具有重大意义。同惩办与宽大相结合政策、“严打”政策相比较,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执行主体、对象和手段方面都发生了转变。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出发点是有效率、有效益地防止犯罪;目标是实现法治国原则;得以实现的具体原则是比例原则。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以人权保障为政策界限的。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实现,表现为刑事政策的法制化和刑事法的刑事政策化。  相似文献   

5.
围绕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定位、内涵、价值及原则等本体问题,介绍、评析了不同的观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应当定位为我国的基本刑事政策;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实质内涵在于“济”上;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本质价值是和谐;在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过程中应当坚持人道主义原则、罪行法定原则和注重效果原则。  相似文献   

6.
《太原大学学报》2016,(1):24-27
为了适应国际反恐趋势,有效打击恐怖主义犯罪,《刑法修正案(九)》增设了煽动实施恐怖活动罪等一系列反恐罪名,充分体现了法益保护前置化的刑事政策。在此,有必要厘清煽动实施恐怖活动罪的概念,合理划定煽动行为与言论自由权的界限,协调《刑法》与《反恐怖主义法(草案)》相关条款的关系,为反恐法律体系的建构打下有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刑事政策具有动态性,犯罪被害人值得刑事政策关注.犯罪被害人导向刑事政策内涵是:哲学根基是被害人的主体性存在;主要内容是理性认识和处遇被害人;本质是一种政策衡平;价值意蕴是抚慰的正义观.犯罪被害人导向刑事政策是对传统刑事政策的纠偏和修正,关注被害人并不必然侵害犯罪人利益.  相似文献   

8.
当前,“东突”恐怖势力呈现出国际化趋势,要想有力地对其打击,必须寻求国际刑事合作。但现行的国际法已不能适应打击“东突”恐怖势力国际化趋势的要求,同时由于国际政治及“东突”恐怖组织活动的特点使得进一步推动国际刑事合作面临很大的困境。因此,我们应在巩固和深化原有的双边及区域性反恐刑事合作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和强化全球反恐刑事合作。  相似文献   

9.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我国的基本刑事政策。对此,我们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应准确定位,正确解读其深刻内涵,充分理解其内容和精神实质。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观念层面要充分发挥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巨大作用,转变观念是前提;在立法层面应调整完善刑罚结构,扩大相对不起诉的适用范围;在司法层面应实行刑事和解制度,大力推行社区矫正,完善假释制度,以加快我国刑事法治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2006年2月3日,美国国防部正式发布了《四年防务评估报告》,对2001年以来的美国防务政策、经验教训作出了总结,并提出了面向2025年的美军转型目标。美国要“打一场长期战争”这份《四年防务评估报告》对“9·11”以来的反恐战争进行了评估和总结,对美国面临的威胁进行了重新定义,找出三大威胁,并以此为依据提出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