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全瓶梅》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一反其问世之前的小说人物形象类型化的格局,塑造出一批生动丰满的个性化人物形象,从而使中国古典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发展到此呈现出一种崭新的面貌,为我国古典小说向高级阶段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这是《金瓶梅》最重要的美学贡献之—,必须引起我们的注目。 中国古典小说,从萌芽时期的六朝志怪志人,经唐代传奇,发展到宋元话本,其人物形象的塑造,逐步由人物轮廓的片断叙述发展到人物性格上某个方面的鲜明丰富,并  相似文献   

2.
话本小说与唐传奇比较,具有语言浅显通俗、内容常中出奇、人物市井小民的美学特征。语言浅显通俗,主要表现为语言口语化,这与话本的表演性、受众的市民化、作者的平民化密切相关;内容常中出奇,旨在从平凡生活中提炼出奇异动人的故事情节,且多用“巧合法”编撰故事,这与市民受众的审美趣味及故事题材的来源不无关系;人物市井小民突破描写历史英雄的传统套路,使小说摆脱了记史的束缚,提高了人物塑造的艺术水平。话本小说以其俗、奇、新的美学特征丰富了小说的艺术宝库,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典小说的造境艺术与写人艺术是互相渗透、互相交融的。小说文本的意境创造,是作者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策略,而人物性格的显示又是作者造意境的有力支撑。这体现了古典小说环境描写的美学特征。同时,诗赋渗入小说作为主人公传情达意的重要手段,亦使小说文本有了一种诗的意境,使小说人物洋溢着诗人的气质。  相似文献   

4.
唐婚恋传奇不仅继承了六朝志人小说以人物形象塑造为中心的创作观念,而且塑造人物形象的意识更加自觉,结构布局和叙述故事也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并有意识地运用肖像描写、对话描写、心理刻画等各种艺术手段来塑造人物性格,且不断趋于成熟。所塑造的各类男性形象群体,不仅共同特征突出,而且个性鲜明,生动丰满,细腻传神。  相似文献   

5.
学表现对象从官绅降至平民是社会的进步,小说从叙述情节,表现人物到注意人物内心世界,刻划人物心理,是小说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我国古典小说对人物心理的艺术处理有直接表现,间接表现、“空白”潜蕴等几种方式。  相似文献   

6.
文学表现对象从官绅降至平民是社会的进步,小说从叙述情节、表现人物到注意人物内心世界,刻划人物心理,是小说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我国古典小说对人物心理的艺术处理有直接表现、间接表现、“空白”潜蕴等几种方式  相似文献   

7.
借用诗词塑造人物形象之现象自唐传奇、宋话本中就有,可只有到《红楼梦》中,诗词才真正成为小说中人物性格和情节的有机组成部分。《红楼梦》中运用大量诗、词、歌、赋突出塑造了人物的思想、性格、情趣,同时也推进情节、描写环境、烘托气氛。小说原文已经证明《红楼梦》运用诗词以表达人物诗才、思想、性格和未来命运。  相似文献   

8.
陈祖英 《培训与研究》2007,24(11):16-19
徐訏的小说,始终注重对人物心理的描写与刻划,总是有意识地通过情节曲折传奇的故事来表述他关于人性与爱的思考,表达他对世界的一种感受,从而形成了心理描写与叙事艺术融合的独特叙述模式。  相似文献   

9.
古典小说是我国灿烂古代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明、清时期出现了许多长篇杰作,其中最著名的有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吴承恩的《西游记》、曹雪芹的《红楼梦》等。我们阅读古典小说有什么意义呢?小说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塑造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广泛地、多方面地反映社会生活,我们可以从优秀的古典小说中看到它们所展示的历史画卷。它不是告诉我们抽象的概念,而是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变化多彩的场景,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各具个性的人物。这对于我们了解那个社会或那个时代的生活真实情况,了解在那个社会或那个时代中的人们是怎样生活、怎样斗争以及社会发展的趋势,都有积极的意义。我们还可以从优秀的古典小说中认识到我国古典小说在艺术上的共同特点是长于人物行动、语言的描写,用人物的行动、对话来展开情节,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情节曲折,故事完整。这对我们学习写人记事无疑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古典小说叙事写人 ,往往是平铺直叙 ,叙述事件的始终或人物的一生 ,而且是从事情的开头、人物的出生写起 ,一直写到事情的结尾和人物的结局结束 ,注重情节的连贯性与完整性 ,以便于接受理解。与此同时 ,由于市民是古典小说的主要阅读对象 ,为满足市民搜奇猎艳的心理 ,形成了古典小说侧重于铺叙引人入胜的传奇性故事的情节特征 ,有时为了迁就情节的发展与起伏 ,甚至不惜破坏人物性格的完整性和作品内容的真实性。与古典作家旨在有益教化和强调小说的娱乐功能不同 ,鲁迅是抱着改良人生、改造社会的目的从事创作的 ,如果把鲁迅的启蒙思想与…  相似文献   

11.
明代拟话本"三言"在艺术上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作者突破了宋元话本以故事取胜的构思模式,把描写重心放在了人物形象塑造上,并采用了心理描写、细节描写、情节设置等艺术手段,使人物塑造生动丰满,实现了描写重心从故事到人物的转移.  相似文献   

12.
主观情思的艺术奇葩--析《聊斋志异》的男性叙事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聊斋志异》中描写仙狐鬼怪与凡人婚恋情爱故事的篇章,多以男主人公的视域为界限,形成特定的男性叙事视角。这种叙事视角的形成与作者的创作目的密切相关,是由作者情感表达的需要所形成的一种角色化叙述。它更艺术更真切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理想,也标志着我国古典小说在叙事艺术上与现代小说的接轨,是小说叙述艺术的一大进步。  相似文献   

13.
万雯雯 《文教资料》2007,(34):105-108
金庸小说的持续升温是当代文学值得深思的热点问题。本文试从金庸小说结尾的艺术特色管窥金庸小说的成功原理。从内容与形式两方面分析金庸小说结尾艺术特色:从交待故事结局的内容上来看,金庸小说的结尾是封闭式与开放式的辩证循环,金庸小说的结尾常常显出悲喜交加的结局;从完成叙述的形式来看,金庸小说的结尾形式是多样元素的集合。然而仅有出人意料的故事结局或眼花缭乱的叙述文字是不够的,叙述方式与结局的协调才能形成完美的结尾艺术。金庸小说的结尾乃至整部小说做到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是其成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小说是一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叙述故事和描写环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体裁。各地中考常从理解运用、培养创新意识的高度来考查学生的主观表达,考查角度较广泛、灵活。常见考点有:概括故事情节,明确小说的情节过程,欣赏小说的线索、铺垫、突变、照应等情节特点;辨别小说的主要人物,分析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细节描写,评价人物性格特征;在情节和环境描写中把握人物的个性;综合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了解小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品味其中的艺术手法,挖掘其中的内涵和作用;抓住点明主题的关键句子,揣摩标题的含义,鉴赏小说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5.
张天翼小说在结构艺术描写技巧上,注重事件的因素,情节的完整性。多以场面描写的形式构成情节,场面与场面的转换多以人物活动来实现;多以人物为结构中心,不单独做主人公的个性叙述,而将人物性格融于情节之中,在故事进展中,显现人物性格。  相似文献   

16.
要写出活生生的人物来,必须写出人物鲜明的个性.而对人物富有个性特征的动作描写,则是表现人物个性的重要而有效的艺术手段.高尔基说:"要使艺术作品具有令人信服的教育作用,就必须使主人公们尽可能地多做事,少说话."(《论文学技巧》《论文学》319页)我国古代小说塑造人物,很少对人物作概括的介绍,或直接进行议论和评价,而是通过人物动作,来揭示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鲁迅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典小说的优良传统,在小说中用很少的笔墨,选取典型的细节动作,就使人物性格闪露出来.  相似文献   

17.
杨保健在《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9年第1期撰文指出,中国小说自上主发源,经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的不断发展、完善,到唐代出现了重大的飞跃。与志人、志怪小说相比,唐传奇结构完整、情节生动、形象鲜明,心理描写更是丰富多样。在传奇中,诗歌成为主人公表情达意、申诉心声的一种手段。结合故事情节,抓住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特定心理,以简洁、凝练的语言,通过对人物行为、动作的描写,以形传神,显示人物丰富的内心活动,进而刻划人物性格也是唐传奇优秀作品中常用的艺术手法。《莺莺传》中,通过莺莺弹琴、止琴、投琴、“泣下流连、趋归郑所…  相似文献   

18.
明代拟话本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较魏晋南北朝小说、唐传奇和宋元话本有了长足的发展。在情节的发展中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充分展开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描写和细腻精微的心理描写是其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在中国古代小说人物形象从类型化典型到个性化典型的转变中,明代拟话本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小说以叙述和描写笔法为主,采用灵活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通过情节细腻完整地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主题。一篇小说必须具备人物、情节和环境三个要素。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允许进行艺术虚构。小说中的人物和真实人物不同。他是作者虚构的,而这种虚构的人物来自小说作者的心灵之中,是融有作者的血肉、灵魂、性格、气质的“臆造”的人物。小说中的人物生活在小说的国度里,这个国度是一个叙述者与创造者合而为一的世界,他来源于现实却又高于现实。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一种是间接描写,以描写其他人物的反应和态度来衬托、表现…  相似文献   

20.
将景物意象的描写贯穿于小说的叙事之中,通过关注意象的转换,把握作品的叙事艺术,是阅读古典小说的手段之一。本文以《水浒传》为背景,从贯穿全文的雪意象入手,揭示了意象描写与小说情节发展、人物塑造及结构布局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