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如果你不了解微生物学,那么一定会对路易·巴斯德这个名字感到陌生。然而如果提到狂犬病疫苗,你却一定会知道,而这种如今应用广泛的疫苗的发明者,正是这位近200年前的科学家。巴斯德的贡献不仅在于战胜了狂犬病,可以说,他引领整个医学界一脚迈进了细菌学时代,一批医学家依据他的理论与实践创造出更多的医疗手段与方法,在他奠定的基础之上,医学与微生物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从某种角度说,一部人类的历史就是不断认识疾病、战胜疾病的历史。 巴斯德是著名的法国科学家。1880年夏天,他的一名助手负责为实验用的几只鸡注射霍乱菌。通常,鸡一旦被注入霍乱菌就会立刻发病而死。可是因为当时正值暑假,助手忘了为鸡注射。  相似文献   

3.
在科学史上,很少有科学家像巴斯德那样不仅在理论上作出了多学科的重大贡献,而且应用到众多领域,立即产生巨大的效益:他发现光学同分异构现象,开创了对物质光学性质的研究;否定了微生物的自然发生说,证明腐败物质中的微生物来自空气中的微生物;提出了以微生物代谢活动为基础的发酵理论;  相似文献   

4.
英国科学家达尔文是进化论的奠基人,他的科研成果令世人瞩目。可是,智者干虑,必有一失,达尔文也干过一件鲜为人知的蠢事。 达尔文在他的日记中记叙了这么一件事情:19世纪中叶,他曾周游世界。一次,他来到了非洲的一个原始部落,那里的人们没有衣服穿,住的是山洞,吃的是野果禽兽,过着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  相似文献   

5.
经典故事:法国化学家路易·巴斯德是世界公认的微生物学创始人,他的杰出贡献是发现了细菌,发明了消毒法。19世纪时,科学家普遍认为生物可以从无生物中自然产生,如不干净的衣物会自生虱蚤,污水中会自生蚊蚋。巴斯德坚决反对这一学说,他坚信任何生物都是有母体的,非生命物质不可能产生生命。巴斯德做了大量试验,证明最小生命——细菌并非在无生命物质中产生。  相似文献   

6.
《宁夏教育》2009,(11):41-41
英国著名科学家开尔文19世纪后期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把空间划分成相同体积的小单元,那么怎样分所得到的小单元接触界面最小呢?这就是著名的“开尔文问题”。  相似文献   

7.
法国化学家、近代微生物学奠基人巴斯德说:“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妙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大发明家爱迪生有一句名言:“天才只不过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细品这两位名人的话,我们不难发现:凡是成功者,无不需要后天的努力和付出,这后天的努力和付出实际上是属于非智力性质的,是人的坚强意志和韧性的体现。古今中外大量的事实表明,在其它条件相等的情况下,一个人的成功既要靠智力因素,也要靠非智力因素。  相似文献   

8.
19世纪最著名的“铁血宰相”俾斯麦,是一位相当杰出的决斗家,他不仅决斗经验丰富,而且也愿意为任何事情而决斗。一次,俾斯麦因被科学家维磋出言侮辱而非常愤怒。于是向这位科学家提出决斗。收到邀请的维磋,既吃惊又为难:身为科学家的他,并不像军人那样喜欢并擅长决斗。  相似文献   

9.
化学是在近代兴起的一门学科,无数的科学先驱者为这门学科奠定了理论基础,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约翰·道尔顿(1766—1844)就是其中的一位。道尔顿既具有敏锐的理论思维头脑,又具有卓越的实验才能,尤其是在对原子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非凡的成果,因而被称为“近代化学之父”,成为近代化学的奠基人。道尔顿出生在英国坎伯兰的一个贫困的乡村,他的父亲是一名纺织工人。童年的道尔顿根本没有上学读书的条件。10岁时,他就去给一位富有的教士当仆人。在教士家里他读了一些书,学到了不少知识。1781年,年仅15岁的道尔顿随哥哥到外地谋生。不久后,他就成…  相似文献   

10.
法学研究与教学的巴斯德象限——兼论研究性教学的定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国法律教育中存在的职业性和学术性的两分法与法学教学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的二重性以及科学研究中基础与应用的一维谱线之间存在着密切关联。近年来,在我国法学教学政策走向实践的同时,法学研究中却出现了更加注重纯理论的学术倾向。为了协调两者的冲突,必须在理论上重新定位其关系。科学研究的巴斯德象限打破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两分法,也为我们重新定位法学研究和教学的关系提供了理论工具。面向应用的研究型教学是法学研究学术化和法学教育职业化两种趋势结合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为了增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对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进行了深刻的改革实践。在创新教学方法的指导下,为学生开设了大量创新实验,并科学地运用反馈教学模式保障了新思路的可行性。提出了"双反馈"的教学概念,并在教学中长期实践。  相似文献   

12.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环境工程和环境科学专业的基础必修课,该课程内容多、知识抽象,导致教学过程中知识传授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结合河南工程学院授课情况,说明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从教学内容、授课方式、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一些改革方案和策略,以期为改善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巴斯德出牛于士兵之家,父亲是拿破仑麾下的一名骑兵,这在19世纪80年代的法国,是颇有社会地位的家庭。 可巴斯德很羡慕那些读书人,他从小的理想就是当个有学问的人。但巴斯德始终弄不明白的是,自己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呢?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有一群科学家对动物、植物和岩石非常着迷,他们被称作博物学家。他们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寻找新物种。查尔斯·达尔文就是其中之一,他的伟大发现闻名全球。  相似文献   

15.
2009年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英国华裔科学家高锟以及美国科学家威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史密斯.  相似文献   

16.
微生物学是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给水排水工程等专业的基础课程,课程内容丰富、涉及面宽。通过对其实验教学进行的一系列改革举措,如强化专业意识、提高微生物学实验教师整体素质,依据人才培养定位、优化实验内容,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将科研课题融入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工程实践能力,细化考核指标、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旨在提高微生物学实验课的教学质量,从而满足21世纪复合型人才培养要求。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知识的传授,学生被动接受。建构主义提出的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则强调学生通过主动意义构建获取知识,在环境微生物学多媒体课堂教学中,我们尝试引入这一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效果,取得一定成效。同时,根据具体实践,提出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珊瑚     
我是一种美丽的海洋小动物,形状千姿百态,有些仿佛还有粗的茎,细细的枝条。所以在很久以前,人们一直认为我是植物,直到19世纪,科学家发现我会吃海洋中的浮游生物,才确定我是动物。  相似文献   

19.
雷颐 《留学生》2010,(1):52-53
1828年(清道光八年)深秋,容闳出生在广东香山县一户贫困农家。此时.原属香山县的小岛澳门已被葡萄牙殖民者占租近300年。中国历有边患.对一个远离中原.荒芜不堪的弹丸小岛被“红毛夷”占租,长期以来并不以为意。然而.自15世纪地理大发现之后.全球化的过程已经开始,澳门被租占,其实是“全球化”序曲中的小小一节。这种背景,与传统边患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20.
陈潇 《广西教育》2014,(47):86-87
以《微生物学》教材编写为例,从编写校本教材的必要性、导向、内容选择以及避免校本教材的过度“文本化”等方面对校本教材编写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