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卷”、“佛系”、“躺平”等语词变迁表征青年亚文化群体的呈现样态和心路历程。文本通过文化哲学、文化社会学和文化心理学视角论析近年来青年亚文化概念的流变、内质嬗变及边界变迁,由此可知,亚文化游弋与社会心理结构审视中文化哲学、文化社会学构境和新媒介技术赋能的“游牧特质”。新媒介形塑力和传播导向改变了青年亚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的关系链接和话语叙事方式。在新媒介技术赋权、赋能背景下,实体“内卷”行为塑造中平台资本的现实逻辑蕴含精准的数字“脚印”,在数字化“凝视”中拥有大数据算法的“上帝视角”,使“内卷”无所遁形。“佛系主义”、“躺平主义”诠释的网络青年亚文化泛娱乐化、语言非合作运动、虚拟现实等消极因素,给主流文化和价值观带来冲击和挑战,元宇宙为现实世界的青年亚文化群体在技术构境和寻求心理安全感上提供一种文化预设或“配置”。“内卷”是动因机制,“佛系”、“躺平”是引发的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构建网络青年亚文化生态的“绿水青山”及引导当代青年亚文化群体打破文化隔阂、促进跨圈融合或“破圈”,使其向主流文化归拢,需要文化主流意识的深度参与及社会机制正向引领和全面引导。  相似文献   

2.
大众文化与“大众的文化”、“文化的大众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大众文化风光无限,文化个性化创造的空间一天天在缩小,主流、经典、高雅的文化何以哺育深患偏食症的大众,怎样才能避免文化生态的恶化,这是大众文化研究最重要的问题。把大众文化与“大众的文化”、“文化的大众化”之间的关系作为一个特定的考察视角,有助于形成建设性的文化观念。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管理体制赋予了学校课程管理的主体权责,但由于“外控管理”的课程文化与行为惯习的规约,以及自身课程主体意识与能力的缺失,学校课程管理正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困惑与挑战。学校应转变课程管理的观念,从校本实际出发,运用在新课程体制中的主体权责,努力在“应为”与“难为”间能“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4.
“大思政课”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主要动向,红色文化是助推“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驱动力。要深刻认识红色文化赋能“大思政课”的生成逻辑,准确把握红色文化赋能“大思政课”的独特作用,有效探索红色文化赋能“大思政课”的优化路径,推动红色文化与“大思政课”紧密融合、有机统一、互为补益,使红色文化更多更好更优赋能“大思政课”全面建设。  相似文献   

5.
文化词汇是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以“柳”、“榆”、“竹”三个例子为主,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汉语植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形成途径,主要是植物生活特性和谐音两个方面,并简略分析文化词汇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元和”、“元祐”系“三元”说中的两“元”,它们具有相通的创新精神和凛然士风。同属于新兴的庶族文化系统,二者之间有更深层的内在联系。“元和”作为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文化、文学转型链上的中枢环节,对以“元祐”为代表的北宋文化、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对“元和”因袭及创变中,宋人“唐音”变“宋调”、学术文化“造极于赵宋一朝”、以及士人“处穷”亦达到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7.
古代汉语中的“侪”、“辈”、“属”、“曹”、“等”是用来表示复数的,但不能把它们看做代词的复数形式。这几个字虽然具有相同、相近的词汇意义,但还是有着细微的差别的,特别是在用法上。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严复提出的“信”、“达”、“雅”被我国广大译者奉为翻译标准,被认为是译界的金科玉律。本文从三个方面对“信”、“达”、“雅”提出质疑。首先,认为“信”“达”“雅”不能称之为翻译理论;其次,指出“信”、“达”、“雅”作为翻译标准的适用有一定的局限性;最后质疑“信”“达”“雅”的经典地位,并提出人们不能盲目推崇“信”、“达”、“雅”,而应该拓宽视野,借鉴西方近几十年来翻译理论建设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把中国的翻译理论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9.
“家”之字形,前人认为从宀假省声、从豕、从亥、从彖省,其实还有从犬、从豢、从两马胯下一犬、从象之形;“家”之字义,前人认为是宗庙、氏族、邦国,其实“家”字形表现的应是家庭,即一个血缘亲族的居住所。从“家”字构形之历史演化可反映出内容极其宽泛、丰富的“家”字文化。  相似文献   

10.
盛行于大学生群体中的“丧文化”,是多种解压文化中表现最为持久的文化形态。从文化类型来看,“丧文化”与“躺平文化”均属大学生亚文化现象。“丧”式亚文化之所以在大学生群体中生成与传播,有其内在的生成逻辑,表现为社会发展存在的负面问题、商业资本的推波助澜、大学生的外在归因。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在青年大学生中抑“丧”扬“上”,将“上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主阵地、融入课外教育主阵地,并以“上文化”提升学生的媒介素养,从而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引导学生以批判的思维正确看待“丧”式亚文化。  相似文献   

11.
神秘数“九”在《楚辞》中有着独特的文化意蕴:一是祭祖。《九歌》是一组民间祭祖乐歌,十一篇内容都与祭祖相关;二是崇天。“九天”的“九”是楚族神圣的、神秘的表现崇天观念的数字符号;三是崇日。楚是一个崇拜太阳的民族,“九阳”神话潜藏着楚族炽热的崇日精神。  相似文献   

12.
汉字既是历史的“活化石”.又是流动的文化史。其最早的称呼叫“文”.和“文化”、“文明”共享一个“文”字,足见其关系的密切。郭沫若在《甲骨文字研究·序》中说:“文字乃社会文化之一要征。于社会之生产状况与组织关系略有所得.欲进而追求其文化之大凡,尤舍此而莫由。”他的这番话,并非夸大之辞。“文”是独体的、不町分解的,多为象形字。  相似文献   

13.
为了消除长期以来人们对“小康”的误解和轻视,文章力图回到“小康”思想的源头——《礼记&;#183;礼运》,考察古代“小康”思想的横向结构与纵向逻辑,并以此为鉴,阐明当前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是一个包含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内容的有机整体,而且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发展过程,从而展现“小康”思想的当代意蕴。  相似文献   

14.
校长的“主张”是办好一所学校的关键,至少包括办学主张、教育主张和育人主张三方面。校长的主张是“生长”出来的,它至少有三大来源:校长所在的本土文化生态和学校文化生态、校长所处的时代以及校长的生命实践。对于已经“生长”并“提出”的主张,需进一步思考:“主张”与“学生立场”的关系、“主张”与“教师发展”的关系以及“主张”与“自我成长”的关系。如此,才能使校长的主张与人的生命成长紧密关联。  相似文献   

15.
根据北京语言文化人学动态流通浯料库的统计分析,“禽流感疫苗”入选科技类2005年中国主流报纸十大流行语。2006年,禽流感疫情仍在继续,呈愈演愈烈之势。人们现在不仅关心禽流感对饮食、营养的影响,也关注其它动物或者是人感染禽流感病毒的情况。应该说,“禽流感”不仅是科技界的流行语和研究热点,也成了人们日常谈论的热门话题。随着疫情的爆发和持续,“鸡只”、“禽只”等词的使用频率明显提高。例如:  相似文献   

16.
“■”、“皙”、“■”形体近似,在文献使用上有混淆现象。从训诂角度来讲,“■”与“哲”是同源字,“皙”与“■”是异体字中的广义分形字;从汉字构形的角度来分析,这三个字有一个相同的构件“斤”,有相同的构件数目、结构方式、层级数目等,结构上确实极为近似。但是它们各自的不同构件决定这三个字具有不同的造字意图,所以,它们只可能是三个不同的字,而不可能互相合并。  相似文献   

17.
各国大学的理想“本位”是从不同角度提出来的,最终都受本国政治经济的制约,也受文化及其传统的影响,走出了一条有机引导和适应社会经济环境的大学之路。在我国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正在逐步建立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下,大学的“定位”,既要有纵向的、“遗传的”文化底蕴,又要有横向的、“环境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8.
抓好“趣”、“点”、“活”、“适”四个字李品玉,李思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把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本身的发展规律有机地结合起来。围绕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科学地、适当地安排课堂教学的程序,抓好“趣”、“点”、“活”、“适”四个字。一、导人课题抓一个“...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汉语、雏吾尔语中的“绿”的文化内涵进行阐述。汉民族服饰等级制度的变迁和今天人们对绿色的渴求、对环境改善的期盼、对自身健康和安全的关注,使得汉语中的“绿”由地位卑微,进入一个“绿”族词语剧增、充满“绿色”生机的时代;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维吾尔族人对“绿”色有着一直以来的崇尚、珍惜和热爱,雏吾尔语中的“绿”饱有着一直以来的神圣、理性和不张扬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蒙古语中表达“母亲”、“姐姐”、“妻子”、“女儿”等称谓意义的词互相间尽管其派生形式不同,但是它们的词根形式相同或相近。通过比较分析认为,这些称谓词曾有过同源关系,它们的共同形式为,并且进一步认为,同表达“乳房”意义的词同源。它反映了如下情况:人类在其早期阶段,“乳房”是女人区别于男人的重要标志,从而女人也有了“乳房”的称谓意义,之后,随着“女人”的社会分工的加细和明确,由“女人”派生出了“母亲”、“姐姐”、“妻子”、“女儿”等不同称谓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