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开埠之后,近代地域商帮的活跃对上海商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助推的作用.洞庭商帮是明清时期一个重要的地缘经济集团,进入上海之后,其乡域面积之小是无法与其在近代上海所产生的经济影响之大相提并论的.本文拟就上海洞庭商帮商业资本发展的路径、特点及其影响作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2.
在二三十年代上海经济的蓬勃发展时期,涌现出不少中国知名企业家与新兴企业,陈光甫与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以下简称上海银行)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在上海近代工商经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它对研究上海金融业的发生发展,金融业在上海民族工商业中的地位,以及民族资产阶级与蒋介石政权的关系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但是,目前无论对上海银行还是对陈光甫本人的研究,都尚显得薄弱,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档案史料,除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于90年代初,编辑出版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一书外,…  相似文献   

3.
近代上海电影院与城市公共空间(1908~1937)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影院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是在20世纪初才作为一种外来事物而出现的.新兴的电影院出现后,与城市居民的生活紧密相连,对市民的社会生活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上海作为近代中国凸现出来的大都市,更能体现出电影院这种新式娱乐场所的产生对人们的影响.本文以近代上海(1908~1937年)的电影院为出发点,试图了解作为新式城市公共空间的电影院的出现,对近代上海市民的文化生活产生了何种影响,两者的关系如何,体现了近代以来一种怎么样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朱葆三(1848~1926),浙江定海人,清末民初上海著名人士。他一生中介入的沪上社会、经济活动极多,不仅投资创办近代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等)、保险(华安保险公司等)、航运(宁绍轮船公司等)、工业(上海华商水泥公司等)、商业(慎裕五金号等),并参与诸多公益、教育事业,还曾任上海总商会会长、全国商业联合会会长、宁波旅沪同乡会会长等职。本文试从工商、金  相似文献   

5.
随着上海的开埠,西方经济文化的入侵,大批犹太人也随之来到上海,他们生活在外滩、南京路、虹口一带.利用上海独特的经济环境,地区优势进行各种投资,兴办洋行投资房地产、开办企业、从事商业和手工业.他们参与了上海城市的初始阶段的规划与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对近代上海的经济命脉和发展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对其居住区域的商业繁荣也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在静安也留下了他们的历史足迹.  相似文献   

6.
浙江商人与清末上海工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43年11月上海被迫开埠,成了上海城市经济近代化的起始点。上海的近代工业由此开始移植、滋生,始而有外国资本设立的船舶修造等企业,继而有洋各派兴办的官办和官督商办洋务企业,随后又有民族资本商办企业的兴起,并在1895-1911年间逐渐形成为近代中国的工业中心。近年来,学术界关于上海近代工业发生发展问题研究的成果为数已甚多,但专门探讨某区域商人群体与上海近代工业发展关系的专论则付之明如。本文试图对浙江商人[fi在清末上海近代工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些探讨。(一)浙江人以善于经商著称。王孝通在《中国商业史》中曾说…  相似文献   

7.
唐寿民,江苏镇江人,1892年生,民国时期著名银行家之一。辛亥革命后即从事金融业,先后担任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简称上海银行)副总经理兼汉口分行经理,上海造币厂厂长、中央造币厂厂长,中央银行理事、常务理事兼业务局总经理,交通银行上海分行经理、总经理,大通煤矿公司董事长等。上海沦陷期间,出任交通银行“复业”后的总经理兼董事长,并任汪伪全国商业统制会理事长一年又三个月。战后以汉奸罪被判有期徒刑。唐寿民是近代上海乃至中国金融业发展的一个见证人,在民国金融史上占有其一席之地。但比较起其他著名银行家来,人们对他的了解显然要少得…  相似文献   

8.
在进入新的千年之际 ,对于上海史研究诸领域中 ,笔者较关注的是近代上海金融发展的历史 ,它既是中国金融和经济近代化过程中极为重要的部分 ,也与旧中国的政治、社会、文化、中外交往诸领域的重大问题直接相联。笔者非常希望与诸同仁一起为推动上海金融史的研究作出努力。如同对其他专门领域的历史进行研究一样 ,研究近代上海金融史离不开相关的历史资料。笔者从一个起初只是对上海金融史问题感兴趣的学子 ,到目前在高校开设中国金融史课程、培养近代金融史研究专业方向硕士生、博士生的教师 ,始终对在金融史资料 (尤其是档案类资料 )的收集…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发行业肇始于19世纪初期,当时西方传教士马礼逊及中国人梁发等以马六甲为中心向东南亚及广东等地发行了不少宗教书籍。此外,香港、澳门等地也有一些西方书籍发行到大陆。1842年以后,西方出版机构陆续移入大陆,并以广州、宁波、上海等城市为基地,将图书发行逐渐渗入内地。 19世纪80年代,随着石印术的广泛应用,大批近代商业出版发行机构纷纷出现,它们几乎全都以上海为发行中心,通过对古代旧发行系统的不断发展改造,把发行触角深入到全国各地,以致当时人发出了“洋板书充塞海内”的感叹。 随着图书发行数量的迅速增长,我国原有的图书发行体系也经历了一场剧变。在剧变过程中,旧的发行体系逐渐衰退;新的发行体系则在旧发行体系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壮大。大约到20世纪20年代,新的图书发行体系已完全取代旧的图书发行体系而得以确立。 (一) 西方传教士和近代商业出版发行机构在出版上都是以西方先进的印刷技术为基础,它与中国传统的出版技术完全是两个不同的系统。西方传教士和近代商业出版发行机构在图书发行上不可能像印刷那样独行其是,因为在西方出版技术下的图书发行只靠一处或数处发行机构是远远不够的,它必须要依  相似文献   

10.
传播学领域的广告史学者在研究广告史时,多就广告业中发生的事件或报刊杂志等媒体中的广告作品进行记录、整理、分析、评议.《<大公报>广告与近代社会(1902-1936)》一书则不满足于将研究仅仅局限在广告史方面,而是希望通过广告去研究近代中国社会的历史.这样一来,作者孙会在研究时实际上至少就有了两个视角:其一,用广告学者的眼光探索媒体及其中的广告作品;其二,用历史学者的眼光来注视着近代社会.基于这两个基本视角,作者试图通过《大公报》中的广告,去追寻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并进一步探索广告对近代中国社会究竟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由于广告是社会经济的重要产物,因此,作者为了达到自己的研究目标,实际上又在两大基本研究视角中,隐藏了第三个视角,即从经济的角度去探索广告如何通过影响社会经济进而影响社会.我是赞成这类多视角的研究思路的.  相似文献   

11.
(一)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大量的商品交易中,金属货币、纸币现钞的使用是不多的,更为便利的是一些票据。这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  中国钱庄很早就发明了一种方便于商品交易的商业票据。近代上海钱庄发行的庄票(Native Order)就是在中国近代社会经济中起到突出作用的一种票据,“庄票者,钱庄因放款或商家之请求,而发出之无记名式,付款与持票人之票据也。”[1]上海钱庄发行庄票的历史很早,道光年间上海县有关于庄票的告示碑,现存上海内园(豫园)。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那一时期,庄票就已经在上海通行无阻。但是这时的…  相似文献   

12.
杨浦:近代上海工业的摇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浦位于上海市区的东北部,东、南面濒临黄浦江,横贯整个上海的黄浦江在此拐了最后一个弯后,与长江合流,浩浩荡荡汇入大海.沿江杨树浦路一带,上海开埠后划为租界之地,形成杨树浦工业区.如果要追寻中国城市近代工业史,那么上海便是一个典型,而以杨树浦为代表的浦江两岸的工业码头区,则是上海近代工业化的一个缩影,是上海近代工业发展最早、最集中的地带,也是上海最大的工业码头区.上海之所以能成为远东第一大都市和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位于上海东北角的杨浦功不可没.可以说,杨浦是上海乃至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上海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对杨浦近代工业的崛起作一历史考察,于今日上海工业和城市发展颇有裨益.  相似文献   

13.
被誉为近代中国“泰晤士报”的《字林西报》(North China Daily News)脱胎于奚安门(Henry Shearman)于1850年创办的《北华捷报》(The North China Herald),是上海乃至近代中国出刊时间最长、最有影响力的英文报纸,①具有很大的史学价值. 1850年,作为拍卖商的英国人奚安门来到上海.同年,为了使英国和其他西方国家重视上海的发展,和清朝建立更多政治联系并扩大对华贸易,②奚安门创办了英文报纸《北华捷报》,使上海有了近代意义上的第一份报纸.  相似文献   

14.
<正>李鸿章、盛宣怀于1897年在上海创办了我国的第一家私人银行:中国通商银行,这是我国近代金融业发端的标志。不久之后,在上海滩出现了一位杰出的人士陈光甫先生。陈光甫是中国近代最成功的金融家之一。他建立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成为我国著名的私人银行。至关重要的一点是,陈光甫摒弃了当时官商勾结办银行的风气,以专业化的金融创新意识为国民提供服务。由于他的卓越成就,被世人称为"中国摩根"。  相似文献   

15.
幸运的一生     
周小燕 《档案天地》2013,(4):4-7,10
我家的"儿童歌舞团"鸿兴坊是近代上海石库门建筑的一个代表,在上海虹口区。1917年8月28日,我就出生在这里。那时候,我爸爸周苍柏是上海商业储备银行的职员,母亲董燕梁是大家闺秀,成家后,在父亲的支持下,学会了弹钢琴、拉小提琴,显示了良好的艺术天赋。在我不到一岁的时候父亲调到了上海  相似文献   

16.
王雅鹃 《现代传播》2023,(11):31-38+54
创办于1861年11月26日的《上海新报》是上海近代中文商业报刊的胚胎形式,也是西方在上海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报刊。长期以来的研究认为,《上海新报》与其他中国近代报刊一样都是英美报刊传统的“移植”或“移栽”,但《上海新报》的创办有其历史特殊性,它代表了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利益,是19世纪英美西方国家对外殖民扩张和文化渗透的一部分,是伦敦“嵌入”上海的代言者。反映了英美西方国家与世界资本主义经由《上海新报》“中介”实现所谓“文明”和“启蒙”的“自我塑造”与“自我肯定”,是英美西方国家“不在场的在场”。  相似文献   

17.
“崇洋”是近代中国消费的主旋律,对近代中国居民消费行为、社会经济变迁产生过重要影响,以至于有人误认为“崇洋”是近代特有的经济文化现象,其实“崇洋”思想于清朝中期就已经在江南等地出现。  相似文献   

18.
"崇洋"是近代中国消费的主旋律,对近代中国居民消费行为、社会经济变迁产生过重要影响,以至于有人误认为"崇洋"是近代特有的经济文化现象,其实"崇洋"思想于清朝中期就已经在江南等地出现.  相似文献   

19.
《档案与史学》2000,(3):20-23
中国旅行社于 1 92 3年由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独资创办 ,1 92 7年经改组成为独立机构。中国旅行社创立宗旨有三 :便利旅行 ;挽回权利 ;推进行务。其中尤以推进行务最为重要。中国旅行社成立后 ,在业务上有较快的发展 ,并与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关系上逐渐远离 ,与创立宗旨有一定距离。此后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于 1 936年决定再次改组中国旅行社。其目的即在于使旅行社与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关系重新密切。鉴于中国旅行社在近代中国旅游业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本篇辑录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关于改组中国旅行社的有关档案 ,谨供研究者参考。档号 Q36 8—…  相似文献   

20.
1843年上海开埠,西方近代体育伴随着西方侨民、西方文化涌入中国,上海成为我国近代体育的发祥地.奥林匹克运动会发源于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因举办地在奥林匹亚而得名.1894年,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时称奥林匹克运动会国际委员会)在巴黎成立,标志着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诞生.1896年在希腊举办了首届夏季奥运会,1924年举力、了首届冬奥会.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迄今已经举办了32届(第6、12、13屑因战事未能举行),影响最为广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