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传统教学中要求阅读教学要注重读中整体感知。整体感知课文即不要离开篇的整体意思和主旨来分析课文,要始终把篇作为感知课文的出发点和归宿。这是杜绝烦琐分析的有效方法。《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这点深刻地阐明了阅  相似文献   

2.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要“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阅读古诗文,和古人对话:走进他们的心灵,培养整体感知能力。也是题中应有之义。在多年的高中古诗文阅读教学实践中,笔者探索总结出以下几种整体感知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于阅读教学提出了如下建议:“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新课程条件下,阅读教学中,要让对话成为架设在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桥梁。应该做到:  相似文献   

4.
董玲焯 《教师》2012,(6):68-68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最主要的工作,从小学低年级开始从识字逐步过渡到阅读短小简单的语段.到中年级开始阅读浅易完整的文章,高年级阅读有一定难度和篇幅的整篇文章。《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那么,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语文阅读教学一般来说是先感知后探究,最后拓展。整体感知(受)课文是阅读理解的起点,也是阅读教学的必要步骤。如果整体感知环节草草收场或过早地把某个局部细节做深、做大,会让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架空。而时下有部分教师对它的认识理解和具体操作都不  相似文献   

6.
张志公先生认为,阅读教学要从整体出发,最后再回到整体,带领学生在语言文字中走一个来回。因此学生初读课文时,要先整体感知文本,奠定深入学习的基础。《语文  相似文献   

7.
自《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的理念后,“对话”作为一种教学形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课堂教学中。课堂上,生本对话、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思维碰撞、心灵交流、情感互动、意义感悟。然而,在不经意间,我们发现有些课堂“对话”中出现了为求生成,淡化文本价值;追求形式,弱化文本内容;盲目拓展,虚化文本意蕴的倾向,对话变了味,走了形,值得引起重视。本文试着就课堂“有效对话”要立足文本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从此,“文本”这一新理念在广大师生的头脑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然而,由于“文本”是从西方文艺美学中借用过来的术语,许多语文教师对“文本”的内涵及特征把握不准确,语文教学中一度出现文本失落的现象。本文试从分析文本的内涵及特征入手,剖析当今语文教学中处理文本的失误,并进一步指出解决之对策。  相似文献   

9.
语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这种对话的基础应是阅读对本的感受和理解,同时这也是阅读教学的重点培养目标之一。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走进本、更好地理解课并促进理解能力的发展呢?笔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几种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何萍 《湖北教育》2005,(6):51-52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思路,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传统的阅读教学一般是以字词句篇为序对学生进行训练的。比较讲究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学生临场答题一般表现为先通读一遍原文,继而便是看试题,接着就针对试题去对文章作局部分析,最后研判作答。  相似文献   

11.
一、中学语法教学的现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语法和修辞知识的要求是:“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时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语法只作为“了解”内容,由此不难看出,随着课标的实施,中考不再将语法做为考试重点。受中考指挥棒导向作用影响,初中语文教学“淡化语法”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淡化语法首先表现为轻视术语的表述。譬如,在现行的语文教材中从未解释过什么叫“词”,什么叫“短语”,什么叫“句子”,  相似文献   

12.
考察历年的语文教材,可以看出练习系统作为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编制、设计日趋完善,并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推进及《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小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向人们呈现了崭新的面貌,新教材阅读“教学活动”注重体验、感悟和积累,强调语文素养的形成,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以人教版和北师大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为例,小学中年级的阅读“教学活动”特指针对精读课文(人教版)、主体课文(北师大版)及单元短文而独立设题的阅读练习活动。此外,还包括融入课文编排或是灵活穿插于课文之后的旨在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掌握阅读策略的阅读指导活动(这里不作讨论)。  相似文献   

13.
“老师。我们明天就写桂花吧!”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相似文献   

14.
朱凯 《现代语文》2009,(8):43-4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感悟和思考。”这就告诉我们,阅读教学其实是一个读者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它需要我们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与他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碰撞。可以说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渠道,而目前的语文教学现状却是一味追求热闹,忽视文本,不善解读,这不能不说是当前语文教学的一大悲哀。  相似文献   

15.
整体感知,是初读课文阶段的举足轻重的一大教学任务,一般应主要关注如下几个层面: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梳理课文的脉络结构;形成对课文的初步感受。有效的整体感知,是学生初次与文本进行对话之后,在文本内容、文本情感、文本形式等方面获得的初步的、整体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是学生继续与文本进行深度对话的基点,也是教师引导学生基于初读、钻研文本的起点。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课程的改革,尽管教材版本不同,但所设计的阅读“教学活动”都注重引导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北师大教材从文本出发设计思考活动,题目常  相似文献   

17.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培养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习惯,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语文阅读教学是一个重要而有效的途径。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8.
课文插图曾经被视为一种摆设和点缀,如今,随着《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制订和国标本教材的使用,教师们又重新认识了“资源”二字,也认识到了课文插图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它在语文课堂中的魅力势不可挡。  相似文献   

19.
“整体-部分-整体”是阅读教学的基本原则.初读课文的整体感知,是承载着贯通“初读”到“精读”的衔接、铺垫、纵深的“支架”功能.因此,《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提出要注重培养整体把握能力.文章从三个方面走进文本,有效进行“整体感知”.  相似文献   

20.
整体感知是指学生在初步阅读文本之后,对文本的大体内容、基本形式和内在情感所形成的最初体验和认知。整体感知不仅是学生阅读文本必须经历的过程,同时更是学生继续深入文本与作者进行高质量对话的基石,更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起点。那么在阅读教学的初始阶段,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整体感知呢?笔者以为,应该充分考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文本自身的特质,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