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媒体是社会舆论的引导者,是社会弊端的监督者,是社会正义的捍卫者,在引导社会舆论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然而,一些媒体的法治报道的低俗化、媚俗化现象日益蔓延,这严重影响了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产生这种媚俗现象的原因,主要与当代社会文化背景下大众的接受心理、传播理念及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素质有关。本文以"重庆打黑"报道为个案,运用传播学中的使用与满足理论、议程设置理论、把关人理论、社会责任理论等,对法治报道中的媚俗现象及影响、对产生这种现象的社会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提出了治理法制报道媚俗现象的措施和办法。  相似文献   

2.
谢培 《今传媒》2012,(9):42-43
"庸俗、低俗、媚俗"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我国大众传播市场化、娱乐化发展中的一种异常现象,针对这种异常现象,本文透过对当下"庸俗、低俗、媚俗"的三俗文化的文章梳理,凸显媒体要将自身的社会责任落实,媒体需要回归,需要切实成为一个负责的媒体,强化媒体的社会责任刻不容缓,为我国媒体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新闻媒介要高扬时代主旋律社会风气的好坏,与新闻媒介宣传的量和度都有着很深的关系,可以说,媒介也能影响社会风气。前一段个制媒介部门曾一度去炒“大款”、“大腕”、“歌星”、“影星”,或一味追求媚俗,搞感官刺激。这些都给社会风气带来了不良的影响。人们痛惜世风日下、道德滑坡现象,这与近两年各新闻媒介忽略精神文明建设宣传有关。倘若新闻媒介多宣传精神  相似文献   

4.
一段时间以来,在社会新闻、文化娱乐报道中,低俗、媚俗现象比较突出,渲染色情、暴力、恐怖的节目也比比皆是,对上级宣传部门加强宏观管理不以为然,我行我素。还有的人是片面追求所谓"卖点",颠倒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位置。在这种观念的指使下,低俗之风自然愈演愈烈。节目为什么会媚俗、庸俗、格调低下?很大程度上是  相似文献   

5.
新闻的媚俗     
胡淡 《记者摇篮》2009,(4):20-20
新闻媚俗是指新闻媒体为了争取受众,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去迎合部分受众的不健康心理,报道不适宜公众传播的内容。目前,我国新闻界各类媒体的社会新闻、法制新闻、娱乐新闻等的媚俗现象十分严重,报道内容低俗,报道手段卑劣,在社会上引起极坏影响,对青少年起到了误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新闻业有了较快的发展,然而在可喜的成绩背后存在一个让人担忧的现象:媒介片面追求"眼球"效应,出现媚俗的趋向.媚俗对受众和社会不利,也不利于我国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究其原因,除了受到经济利益的刺激一味追求巨额利润之外,主要是因为媒介对受众本位意识的理解出现了一个很严重的偏差:在建立为受众服务的观念的时候,忽略甚至放弃了社会责任这个非常关键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7.
转型期中国电视新闻纪实节目中存在明显的"媚俗"倾向.在公共权力、商业化和娱乐化的合力下,呈现出与其主流公共媒体形象相悖的种种.本文对电视新闻纪实中的"媚俗"表现作出概要列举,并提出思考和批判.  相似文献   

8.
一、"媚俗"与"模拟美学"我国学者彭锋在分析当代大众的审美趣味时指出:大众文化是一种美的平均值的文化,是一种缺乏个性的审美文化,是一种媚俗的审美文化,是一种以美的名义来绞杀个体的审美感悟力的文化。①在大众传媒"媚俗"精神的支持  相似文献   

9.
评说中国书业运作中的媚俗倾向,成为近期越来越激烈的一个话题。媚俗现象,或强或弱存在于出版业中,不绝如缕,只不过过去的表现形式较为简单而显得散淡。随着出版机制的全面市场化,各经营者被急遽地推向竞争的旋涡中心,纷纷搜寻并日益穷尽出书技艺,以追逐实现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当不必说,是方向,是前提,但出版者都把经济效益看作是生存立命的根本。因此,围绕市场出书,盯着读者找选题,成为萦绕出版者一个很现实也很严峻的课题。当市场与出版者的意图发生矛盾时,这种媚俗现象就自然而然出现于当代的中国书业之中,并越来越成为困惑读者也困惑书业内外有识之士的不可忽略的问题。当然媚俗现象的出现有着极其复杂的背景,既有利益驱动,也有经营者决策失误,还有舆论导向的偏差,国家宏观政策调控不力等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10.
朱传欣在《警惕网络影视“三俗”化倾向》一文中指出,“三俗”,即存在于文艺作品中的庸俗、低俗、媚俗之风。近一段时间以来,“三俗”之风在方兴未艾的网络文艺领域死灰复燃并有愈演愈烈之势。网络影视“三俗”化的成因复杂,包括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社会结构重组、文化格局演变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黄色新闻"现象在我国互联网沉渣泛起,其危害不容小觑。本文试图从我国网络媒介入手,揭示"黄色新闻"的源起、危害性以及媚俗的表现形式,探讨中国网络新闻事业健康发展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2.
当前,传媒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灾难报道、犯罪报道是媒体特别是都市类报纸拼抢的重点。值得警惕的是,很多新闻传媒及其从业者对事件中的受害者及其亲属,缺乏应有的同情心和保护意识,受害者及其亲属在新闻采访中再次甚至多次受到伤害,此即新闻报道中的"再度伤害"现象。  相似文献   

13.
所谓媚俗,就是想方设法利用各种方式取悦于人.而新闻媚俗就是指媒体在新闻报道中,忽视社会价值,以低级趣味迎合受众需求的行为和现象.  相似文献   

14.
媚俗作为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多年以来一直受到多方的口诛笔伐,更多的人也将媒体媚俗的主要原因归为媒介专业主义的缺失,并将这种责任完全归于媒体本身。然而作为社会一个子系统的媒介并没有这么大的力量来操控社会的运转,媒介专业主义的缺失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包括商业主义、消费主义、公共空间、体制空间、文化浮躁等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5.
私人领域是与公共领域,尤其是与国家权力相对的活动空间。私人领域在不同时期的起伏变化,影响着同时代媒介文化的发展与特色。当今,媒介文化在私人领域彰显的情况下,呈现出私人化的特色。但媒介文化过度私人化则容易导致忽视公共性、侵犯他人隐私、流于媚俗等问题,这是值得警惕的。  相似文献   

16.
袁敏说,自己是不管多苦多难也永远都不会离开文学,更不会为了生存而去迎合一些东西,甚至去媚俗。在她的心目中,坚守文学的纯粹是办刊的关键基点。  相似文献   

17.
看看中国社会一些地方的世道人心,看看中国的电影现状,我坚称,好莱坞在我们这里是一种先锋艺术,值得好生琢磨一番在大部分西方左翼知识分子那里,好莱坞是批判大众文化的终极标靶,它被当作通俗、媚俗、回避现实、粉饰现实的同义词,这里的"通俗"一词十分接近"庸俗"的意思。在西方,发端于法兰克福学派的这种批判或许有警惕"娱乐至死"的功效。中国左翼知识分子和精英学者也接过了这一批判利器,十分时髦而又安全地对"文化工业""好莱坞模式"、普世价值等概念和文化产品进行口诛笔伐。在引进大片的初始阶段,就有学者惊呼:"中  相似文献   

18.
战时宣传研究是战时新闻学研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梁士纯、王一之为代表的学者对战时宣传的研究,挣脱了"为学术而学术"的困境,将学术贡献于实践,对战时背景下的宣传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基于对梁士纯、王一之一手文献的研读,试图以二人的宣传学理论为研究中心,勾勒出比较学视野下,二人对战时宣传现象的学理阐释的异同.  相似文献   

19.
列宁"报纸不仅是集体的宣传员和集体的鼓动员,而且是集体的组织者"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的经典名言。文章研究了这句话传入中国、生成革命语录、本土解答及再次兴起、走向消融的近百年的旅行历程与历史影响。认为"走俄国人道路"的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与建设实践中努力探索媒体"宣传鼓动与组织"群众的技艺,成功地将次殖民地"一盘散沙"的数亿人民群众凝聚为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解决了中国"三千年未有之变局"提出的时代问题,铸就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历史品质。列宁党报语录在中国的政治文化旅行提醒我们要时刻警惕"左",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探索之路。  相似文献   

20.
在广播电台的理论节目中,经济宣传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正确把握和恰当处理经济宣传中的内在关系是一个重要问题。一、基本理论与非基本理论宣传的关系。基本理论宣传比较注重理论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它的节目选题与内容取舍,常常是从宏观导向出发,追求持续渐进的宣传效果。非基本理论的宣传则是紧密结合社会各阶层人的思想动向,有理有据地剖折各种经济现象,及时针对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