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论知识溢出在产业集聚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聚的形成原因主要是自然优势、市场接近和知识溢出,其中,知识溢出是产业集聚决定的高级因素,并且其作用不断上升。知识溢出具有地理局限性,邻近对于知识流动是重要的。知识溢出产生收益递增,促使经济活动在地理上集中,而产业集聚所导致的人才集中会促进知识的溢出,因而知识溢出与产业集聚呈相互增强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知识溢出是影响产出的重要因素,但怎样估计知识溢出的规模有一定的困难.本文通过使用技术相似性指数分析了高技术产业的知识溢出情况,可以得到结论:高技术产业及其知识规模都向主要发达省份集聚,而技术溢出和水平溢出是主要的影响因素,技术溢出在其中起到关键作用,而水平溢出则会因为模仿产生负面影响.并且知识规模存在门槛效应,只有投入达到一定规模,才会对产业发展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黄志启 《科研管理》2013,34(1):154-162
知识溢出是高科技产业集群中一个突出现象,本文从企业衍生的视角,对知识溢出、知识流失、企业研发以及知识获取等要素进行动态的模型分析,并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利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实证分析高科技产业集群中研发与知识溢出效应及其差异性,研究表明,虽然研发对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性和时滞性,会出现知识溢出的短期效应,即企业知识流失,但是创新知识具有累积效应,随着企业加大研发与学习投入,将会出现知识溢出的长期效应即产业集群中知识存量增加,每个企业都有机会获得和利用更多的外部知识,形成产业集群技术升级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4.
江瑶  高长春  陈旭 《科研管理》2020,41(3):119-129
本文基于419份有效问卷的一手数据,构建结构方程模型,从知识溢出和互利共生两个视角研究了我国创意产业空间集聚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知识溢出和互利共生作为中介变量,分别影响人力资本、相关产业与创意产业空间集聚之间的关系;文化环境和政策措施对创意产业空间集聚具有一定程度的直接作用;市场需求对创意产业空间集聚的作用并不显著。结论为充分认知中国创意产业空间集聚模式提供了新的视角,并为国家创意产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提供了有力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雷宏振  宋立森 《软科学》2011,25(4):14-18
鉴于产业集群内部知识所具有的外溢性,同类文化企业更愿意集聚以共享外溢知识所带来的经济收益。因此可以从中微观层次来定义文化产业集群及其系统结构,分别对知识溢出方和接受方建立知识溢出与知识模仿生产模型,分析不同文化企业面对知识外溢所采取的具体经济行为,验证集群内存在知识创新与模仿的螺旋式推进结构,解析持久的知识创新是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6.
采用广东省2000-2006年21个地区高技术产业的面板数据,通过三维面板数据SUR模型对知识溢出对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广东高技术产业存在显著的MAR外溢效应和Porter外溢效应,其中MAR外溢影响最为显著,但广东高技术产业中不存在Jacobs溢出效应.从知识溢出角度为构建高技术产业集聚群提供了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1990-2008年的省域空间面板数据,构建了我国制造业集聚、R&D投入与知识溢出效应分析模型.研究发现,制造业集聚与R&D投入存在显著的知识空间溢出效应,不同的产业集聚方式的知识溢出效应不同,专业化集聚比较有利于区域经济增长,但是不利于区域创新,而多样化的产业集聚不利于区域经济增长,但更有利于区域创新.R&D资本投入和区域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与创新的影响较大,而R&D人员投入-产出绩效低下.社会距离与技术距离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影响并不显著,但是开放的社会更有利于知识溢出与消化、吸收及创新,而技术差距阻碍了区域创新.最后,本文给出相应的区域发展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知识溢出影响着环保产业集群创新战略的定位与绩效,因此理清环保产业集群知识溢出的作用机制将有利于集群创新绩效的提升。通过构建环保产业集群创新绩效与知识溢出等几组变量作用关系的概念模型,并以宜兴环科园企业为问卷调查对象对模型进行检验,实证结果发现,在环保产业集群内,知识溢出对环保产业集群创新绩效具有直接影响,知识系统化能力在知识溢出影响创新绩效过程中起调节作用,而创新环境和企业网络结构则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博弈模型系统研究了知识溢出、同业竞争以及内部知识转移对高科技企业集聚定位决策的影响.发现当存在较大技术差距时,上述因素对不同企业的集聚定位决策影响有显著差别.当知识溢出效应下降、同业竞争强度上升、内部知识转移效率下降时,技术领先企业会倾向集聚定位,而此时技术相对落后企业则选择非集聚定位.  相似文献   

10.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的空间集聚产生了较强的知识溢出效应,按照经济危机的影响程度对我国高科技产业进行分类实证研究,得出高科技不同行业研发活动受经济危机影响的程度与外资企业的研发知识溢出效应、内资企业创新能力、行业开放度、内资企业吸收能力等因素相关,为促进我国高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提出了经济危机下我国高科技产业的创新战略。  相似文献   

11.
知识溢出是创新主体之间跨边界的知识扩散和转移,产业聚集与知识溢出的内生互动过程首先是产业聚集促进创新主体聚集区域的知识溢出;创新性知识要素在聚集区域的知识溢出效用与直接生产要素的有机结合,又增强了产业间的内聚引力。创新模型进一步表明,创新性增长不但是创新主体所在区域产业聚集的动机,知识溢出效用还最终决定着全局性创新增长水平,区域创新强度是联系知识溢出效用和累积性区域创新增长的桥梁,强化知识创新的公共物品属性是实现全局性创新增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知识溢出与空间集聚的双寡头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天卓  陈晓剑  王荣 《科学学研究》2005,23(Z1):166-171
知识溢出效应是影响公司生产与创新区位选择的重要变量。本文在G-S模型的基础上,引入纵向产品差异化的条件,认为公司的R&D活动是改善产品质量的产品创新,建立了一个三阶段的双寡头垄断竞争模型,讨论各种知识溢出效果对公司区位选择与空间集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知识溢出的空间局限性与集聚   总被引:36,自引:3,他引:36  
梁琦 《科学学研究》2004,22(1):76-81
知识属于全人类,但知识溢出存在空间局限性,亦即知识和技术的传播存在地域性。这种地域性构成空间集聚的重要机制,并强化集聚效应。从世界经济来看,由知识和技术溢出的地域性而带来的技术差异影响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并改变一国的贸易模式和经济增长方式;知识溢出的空间局限性与国际收入不均等、世界生产率差异的地域性相吻合。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01-2014年中国省域创新数据,对区域创新时空演进特征进行测度,并对制造业转移、知识溢出对区域创新空间演进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以2007年为分界,东部地区创新产出份额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倒“U”型变动特征,相应的中西部地区的创新产出份额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U”型变动特征,而此期间我国制造业则呈现以2004年为分界先向东部地区转移,后再向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转移的时空特征。由制造业区域转移所引起的地区制造业份额的相对变动对区域创新具有显著的正效应,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在创新产出方面的巨大差距。地区制造业专业化和多样化对区域创新的溢出效应显著为正,研发资本投入、地区发展水平、技术市场活跃度对区域创新的影响较为显著。政策启示:充分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跨区域转移;提高中西部地区的知识吸收能力,以充分利用东部地区制造业转移中的知识溢出。  相似文献   

15.
与跨国IT公司合作,进行行业内知识学习和跨行业知识溢出是我国IT服务外包企业快速成长的必由之路.本文在综述知识转移过程、环境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分析我国IT服务外包企业的知识学习和知识溢出过程,研究专业化软件开发-集成化产品-与流程结合的行业化解决方案-国际化服务交付中的知识转移特征,得出我国IT服务外包企业的成长机理模型.  相似文献   

16.
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生产性服务业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本文选取2005-2018年中国278个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提升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存在空间溢出效应,但直接效应更大;(2)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可以通过工业生产率、知识存量和市场环境三条路径影响城市绿色经济效率,但存在异质性;(3)知识存量和市场环境两种中介效应均存在双重门槛,且两者在调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作用绿色经济效率中表现出“由抑制到促进,由微弱到增强”的阶梯性特征。文章不仅检验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在影响城市绿色经济效率中具体的影响路径;同时,也证实了门槛效应和空间效应的存在。  相似文献   

17.
知识溢出是形成产业集群的主要因素之一,知识溢出机理仍然是一个"黑箱"。针对高技术产业集群内的知识溢出,首先分析影响知识溢出各环节的因素,然后运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建立因素作用结构反馈模型,揭示知识溢出的机理,得出在知识溢出过程中有六大反馈回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