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教材三个因素相互制约、协调统一的过程,是传授知识和技能、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才的过程,也是教师和学生、教师和教材、学生与教材的矛盾运动发展的过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是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教师闻道在先,学有专长,学生知识和经验尚不丰富,智力发展水平不高,不能独立解决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加以科学的引导,使之达到知识的彼岸。“诱思探究”教学对协调这些关系,使其和谐发展显示出特殊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传统知识教学中,教师一味地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准确地记忆、背诵知识,而衡量学生知识对错的标准就是书本上或教师的“标准答案”。教师将一切学科都知识化、实体化,即使像品德、艺术之类的人文学科,教师也主要是教授品德、艺术等方面的知识、技能,而不是去“挖掘”知识对学生发展的意义。教师在教学中有时候也关注学生情感、意志  相似文献   

3.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教学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教"是为了"不教"。因此,在教学中必须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的潜能迸发出来,在主动探究中获取知识,使他们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  相似文献   

4.
影响有效教学的教师因素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指影响教学活动进行并取得最理想教学效果的因素,包括教学环境、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等。其中教师教的因素是一类重要因素。认为教师的教学观念、知识、教学责任意识、教学效能感、教学能力、教学机智是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并且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5.
知识变迁视野下的教师角色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不同知识观的支配,教师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确定性知识观认为知识是确定的,教育教学过程就是确定性知识的传授过程,学生的学习则是对确定性知识的理解、接受和掌握,教师的职责在于传授这种确定的知识,以维持现有秩序。不确定性知识观认为知识不确定,教育教学过程是不确定知识的获得过程,学生的学习在于促进自己的能力提高与心理发展,教师的职责是在帮助学生获得不确定性知识的同时,自己获得不确定性知识,从而推动并引领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在知识观从确定性到不确定性转变的教育现实中,迫切需要教师实现角色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教是为了用不着教”,因此,教师的教应由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转向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把“教”转化为“学”。  相似文献   

7.
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等人认为:知识可以改变情感,情感也能影响认识。教学实践证明,情感等非智力因素能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比较重要的作用。教学过程既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过程。但从目前化学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教师仍然重视化学知识的教学,而忽略了情感教学。在化学创新教学中,教师要高度重视情感教育,要和知识教育并重。教师要建立起融洽、和谐、平等、  相似文献   

8.
张炯 《宁夏教育》2005,(3):55-56
建构主义理论着重强调人的主体能动性,既要求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在与客观教学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学习者自己积极地建构知识框架。建构主义理论给我们现代教学有益的启示是:教学绝不是教师给学生灌输知识、技能。而是学生通过驱动角己学习的动力机制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课堂的中心应该在于学生而不在于教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是引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  相似文献   

9.
对于“24时记时法”这节课,我们见到的大多数课堂都是老师说个不停,学生忙个不停。何至于此呢?通过教学观察,我们发现,除教师组织的教学素材零乱、教学结构散乱、教学主线模糊外,对这一课所涉及的知识本身的把握不到位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当然。教学不等同于讲知识,但教学一定是以知识为载体,围绕着知识主线展开的。不能清晰地理顺知识脉络,必然会给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障碍。那么.在“24时记时法”教学中需要理清哪些知识线索呢?  相似文献   

10.
传统物理教学中,有的教师自身知识渊博,课讲得条理清晰,例题分析得亦较透彻,但教学效果却不十分理想。究其原因,是由于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教师只注重讲,忽视了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来讲,教师传递的只是信息,知识是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才变成其认识结构中的知识。因此,教师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想方设法地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生在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同时高效地掌握物理知识与技能。  相似文献   

11.
主体性教学是指在素质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引导下,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自主地探究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从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学习特点和实际需要出发,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目标达成的程度。教师的教要落在学生的学上,要使学生张扬个性,积极主动地掌握各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意志、品质、情感和行为能力得以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意思是说教师要想教育好学生必须要有丰富的知识,必须有比学生多得多的知识才能有较强的教学能力,才能把学生教好.那么,是不是教师的知识越多,教学能力就越强呢?教师的知识越多一定能给学生更多的知识吗?通过问卷调查、档案查阅和听课证实教师的教学能力与多重因素相关,受多重因素的制约,并非唯教师自身知识水平而转移.  相似文献   

13.
1.在课堂教学中,变教师的单向教授为师生共同进行学习的双向交流。传统教学中,课堂教学人都是由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吸收教师讲的东西,成为存贮前人留下的知识的“容器”,这是不科学的。新的教学思想认为,教师应该变知识传授为能力培养,在教学中刺激、促进学生的自我活动能力,使他们自己动脑、动手学习,  相似文献   

14.
学科教学知识是教学差异的隐性因素,长期被教者忽视。就语文教学而言,文本解读常直接决定课堂的教学效率,而文本教学价值从发现到落实的过程,与教师学科教学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教师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接受学科教学知识的渗透;另一方面,教师的文本解读也会对其学科教学知识产生影响,并提升其相应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教师的知识是起决定作用的教学因素。教师的知识影响到教学的各方面,如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对教科书作用的认识、对教学内容的表达、对学生的看法、与学生的关系等等。但是,目前我国教师以课程讲座为主的在职培训,面临效果不佳的困境。现行的教师教育暴露出的问题表明,我们对教师职业发展过程规律性本身还缺乏了解,对教师在成长过程中何时、何地、何种场景下会遇到何种问题,他们需要何种类型、何种程度的帮助不太清楚。因而,非常有必要对教师获取教学知识的途径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以“广义知识教学过程模型” 指导中学生物教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义知识教学过程模型”对中学生物教学具有指导作用。教师按照模型中的各阶段和步骤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学习发生并持久保持。在知识的习得阶段,教学步骤分为四步:引起学生注意;提示学生回忆原有知识;呈现新知识;阐明新旧知识关系。在知识的巩固与转化阶段,针对两类不同知识教学措施应有差异。在知识的迁移与应用阶段,教师的任务是设计测试题,提供知识应用的情境并针对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反应作出反馈和评价。  相似文献   

17.
目前,在学校教学中,教师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为了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在教学中证明自己的价值,授课时有些教师会调动自己所有的知识库存、尽可能地向学生灌输知识,期望自己的学生高效率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然而这种做法常常事与愿违,欲速而不达。  相似文献   

18.
教师教学的客体指教学内容(知识)、教师、教学媒介、学生。教学媒介是指教学的“语言”、“动作”、“表情”。于是,我们可以得出教师教学的实质:教师教学是通过构成教学活动四个客体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活动。进一步说就是:教师教学是通过学生和教师的能动与媒介的中介作用,使知识产生飞跃,由客观知识转化为学生主观知识的一种认知活动。教师教学是教师通过教学语言、教学动作、教学表情的作用让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活动。  相似文献   

19.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师的教”而转,“一切以教学为中心”。教师“闻道在先”,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授者,同时也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信息、符号。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围绕“学生的学习”来设计教学过程,“以学定教”,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在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多且广,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地位被动摇了,教师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和课程改革形势的需要,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去研究“学生的学”的问题上。在教学中,放下所谓的“师道尊严”的架子,和学生平等对话,互相交流,达到共识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成就每个学生,快乐我们自己。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教学理念提倡的是一个在师生平等、自由、互助下的探究式教学。老师的任务不单纯是对知识的解说.更应该引导、协助学生自主地建构知识。本文就是通过一个教学实例,来展现教师是如何引导学生获得知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