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倪凌 《教育与职业》2012,(30):172-173
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是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对高职教育的要求,也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必经之路。在此模式下,培养学生的企业文化素质既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也是现代企业和高职学生自身素质发展的需要。要办好高职教育,需将培养学生的企业文化素质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深化校企合作、融合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建设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促进学生企业文化综合素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社会和企业发展的需要、是高职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需要,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积极寻求物流企业需求与人才培养的结合点,努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不断完善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机制和方法,为高职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教育行业需求日新月异,产教融合已成为创新人才的重点培养模式。为了达到高职师范专业与企业在教育上的深度融合,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实用型专业人才,探析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师范专业人才培养非常必要。目前,我国在高职师范人才培养过程中并没有完全按照职业教育特性、企业需求开展人才教育活动。应采取根据企业产业技术需求转变教育理念、盘活校企合作资源、健全法律法规、完善培养机制及政府资金支持等措施,构建新型高职师范教育人才培养机制,培养更多适应企业需要的实用型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4.
面向社会,依托企业,走产学结合的道路,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根本途径。我校通过几年的产学合作实践,使高职办学更贴近社会,使培养的人才更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探索出一条高职教育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5.
引言 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是一种利用学校和行业、企业、研究机构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以培养适合行业、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模式。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校企合作办学,不仅是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的要求,也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构建高职教育立交桥与实行多证书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高职教育的特点和人才培养模式对构建立交桥与实行多证书教育提出了客观要求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无论是在社会科学或在自然科学领域中,其专业和学科发生裂变和聚合的速度越来越快,不断地产生一些新的学科,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这样就导致了社会职业岗位(群)的总体结构不断地变化,产生了许多新的职业岗位群体,而且这些新的岗位技术含量和智能水平都比较高,迫切需要专业复合型和技术应用型的人才.高职教育的特色和培养规格也正是适应了这一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董泽芳 《职业教育研究》2006,(7):F0002-F0002
高职教育是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新型教育模式,受到国家高度重视并得到大力发展。到2005年,高职院校已达800余所,占全国高等院校总数的60%以上。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河山。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既缓解了各地经济建设高技能人才短缺的矛盾,又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彰显了其积极意义。同时也暴露出高等教育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及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诸多缺陷。一方面。大中型企业迫切需要大量智能型的高级实用技术人才得不到满足,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却又得不到社会的普遍认同。因而。近几年社会民众对高职教育多持批评态度,改革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呼声高涨。基于这种背景,周明星同志结合所从事的就学工作,撰写并出版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新论:素质本位理念》一书。该书从高职教育的内核——人才培养模式的新视角,对其内涵界定、培养理念和课程结构等方面表达了其创新之论。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教育领域出现了新的变化,社会对人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要求高等职业院校需重新规划教学方案。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我国需要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结构体系,实现内涵式教育发展,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的。这不仅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趋势,还是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不二选择。基于此,分析了高职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意义、现状,提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策略等,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高职院校和企业共同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教学资源开发、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紧密合作,共同承担高职教育教学工作,培养满足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教育模式。本文提出应从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调动企业参与“双主体”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和深化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等方面入手,培养社会需要的现代物流人才。  相似文献   

10.
高职教育主要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高级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他们在生产第一线直接从事技术转化与管理,且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并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根据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纵观当前高职数学教育的现状,笔者认为需作多方面的调整,进行适当的转变,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学方法的转变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育结构的调整,很多中专学校升格为高职院校,升格之后,学生的来源及教学内容发生了变化,基本不变的是教师。从高职数学课程来说,如空间解析、多元函数的微分与积分等等内容,原中专学校教师对于这…  相似文献   

11.
社会需求的多样化,促进专业建设工作全面发展;教育的发展,又促进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发生变化,进而主动、灵活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高职院校应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确保自身稳定、健康、持续发展。在构建高分子材料加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时,也应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和特征入手,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设计、培养途径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高级蓝领是企业的中坚力量,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培养高级蓝领是我国高职教育的重要任务,但目前社会用人单位高级蓝领出现了供不应求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来自社会和高职教育本身两方面的。“缺”就是需要,需要就是目标。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级蓝领的重要阵地,只有加强高职教育,切实培养出合格的高级技术人才来,才能解决高级蓝领供不应求的矛盾。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探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是个发展的概念,是个变数,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我国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正在发生着根本性变化,这些变化对我国职业技术岗位结构必将产生重要影响,对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必然会提出新的要求。面对新世纪的新变化,研究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问题就显得特别重要。一、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比较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由社会需要的人才类型、人才层次或者说人才结构决定的。从生产过程或工作活动的过程来分析社会人才需求,通常有四种类型人才:学术型人才、工程型人才、技术型人才、技能型人才。这四类…  相似文献   

14.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及方式不同于普通本专科院校,其人才培养模式有着自身的特点。随着我国入世、教育国际化以及终身教育时代的来临,社会经济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可在借鉴国际有关经验的基础上,从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出发,突出高职教育的区域性特征,追求多样化,突出高职特性等方面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经济时代,高职院校与企业需要密切携手、积极尝试构建有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这是现代社会对高技能人才诉求的必然回应,切合现代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利于高职院校培养出更多适合行业、企业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当前,校企合作双方应在目标导向型人才培养合作模式基础上,设法解决合作中存在的认识及配合等方面的问题,积极探索保障"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高效运行的良效机制,力求通过合作办学以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实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之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培养应用性人才的基本途径,是高职教育发展和行业、企业发展的共同需要.研究目前高职教育的工学结合现状及其中存在的问题,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高职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也是构建高等教育“立交桥”、形成层次结构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的需要,同时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该文就高职教育的多技能人才培养科学合理定位,分析、浅谈高职教育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8.
随着高校社会经济形势变化,经管类高职教育应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调整和创新自身的人才培养方案。因此,经济管理类的人才培养标准必须与时俱进,在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内容和方式上要更加贴近用人单位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19.
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领域的新生事物,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能力和人格,以满足社会和经济结构调整时期人才规格变化的需要。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高职院校必须对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20.
韩勇 《亚太教育》2021,(2):169-170
高职教育是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一种教育类型,在人才培养标准和规格等方面也应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社会对日语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多样化。针对高职日语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高职日语人才培养应建构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构建具有职业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采用合理有效的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