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闻传播的主体意识是前些年新闻界借鉴哲学研究中的主体性概念,把它引入新闻理论中的一个“新”问题。其实,用句大白话讲,其核心内容就是探讨新闻传播活动中,作为传播活动主体的——人——的问题。那么,如何理解主体意识,又如何看待在主体意识问题上的一些错误观点,从而正确处理新闻传播的党性观念与主体意识的关系等问题呢?笔者愿在此发抛砖引玉之论,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2.
丁培中 《记者摇篮》2005,(12):63-64
近年来,以强化图片意识,改革新闻摄影,进而推动整个报纸改革的趋势,正日益引起报业同行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尤其是近段时期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数字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以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为主要支撑的新媒体技术在人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们已逐渐步入了新媒体时代。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新闻媒体的工作模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和改变,致使新闻传播主体产生了一定的变迁。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中,传统新闻传播模式中的信息接受者依托新媒体技术的应用逐渐朝着新闻传播主体的方向进行转变,进而导致新闻接受主体和新闻传播主体都相应地产生了一定的变化。因此,本文将对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主体的变迁进行研究分析,以期给相关研究者以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尤其是近段时期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数字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以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为主要支撑的新媒体技术在人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们已逐渐步入了新媒体时代。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新闻媒体的工作模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和改变,致使新闻传播主体产生了一定的变迁。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中,传统新闻传播模式中的信息接受者依托新媒体技术的应用逐渐朝着新闻传播主体的方向进行转变,进而导致新闻接受主体和新闻传播主体都相应地产生了一定的变化。因此,本文将对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主体的变迁进行研究分析,以期给相关研究者以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5.
随着数字技术、传播技术等技术水平的提升,新媒体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在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主体与接受者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改变,促使新闻传播主体出现变迁,而此种变迁的出现对新闻界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在介绍新媒体时代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主体与信息接受者关系的转变情况,继而探讨了新闻传播主体变迁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7.
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使摄影工具变得越来越先进.技术已不再是限制摄影记者的主要因素,记者的主体意识在摄影中变得空前重要.随着北京奥运会的举行,中国摄影记者开始直面巨大的挑战--如何更好地向世界介绍中国、向中国介绍世界,如何同世界范围内的优秀摄影记者竞技胜出,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摄影记者意识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进步,催生了新型的应用形式,微博便是典型代表,其便捷性、实时性和互动性,满足了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微博新闻在信息传播、引导舆论以及宣传动员方面,具有传统媒体不可比拟的影响力。一、微博新闻概述1.微博。微博是由博客衍生而来,因此被称为微型博客,通过设备终端,例如电脑、手机、平板等,或者门户网下的微博客户端,以文字、图像、影音等多媒体形式发布信息。微博在中国兴起于2007年,发展到今天,各大门户网站均有自己的微博网站,例如新浪微博、搜  相似文献   

9.
如今,传播主体对受众的重视程度是空前的,从节目设置到节目的形式和内容,以至节目是否淘汰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受众的需要和需要能否被满足。言必谈受众的需要,已成为传播主体的话语特征。然而,当传播主体在津津乐道地谈论受众和受众需要,在极力满足受众需要的时候,受众以及受众的需要却常常被有意或无意地异化了,说是尊重受众,实则放弃责任;名为满足受众,实为满足或表现自我。传播主体受众意识的偏斜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片面强调受众的需要和媒体的满足,消解媒体的责任。要满足受众的需要有两个问题必须考虑:一是如何确定受众的需要,二…  相似文献   

10.
科技的发展带动了传播技术的发展,随着传播技术的日益完善,传播主体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状态。数字技术使得传播主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Web1.0时代到Web3.0时代,从"内容为王"到以"人"为中心,再到社会化媒体时代,传播主体不再限于传统新闻工作者,而逐渐拓展覆盖到个体。传播的媒介也不限于纸媒,更多地开始借助于互联网,我们也踏入了新媒体时代,个体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力。在新媒体介入的现实背景下,个人在与权威声音的角力中获得了一个"杠杆支点。"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关于纪录片创作争论,大多离不开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本从多个角度对当代纪录片创作主体意识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纪录精品应该是主体和客体的辨证统一,纪录片的主体意识通过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两个层面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2.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媒体传播新闻的过程也就是对新闻的"贩卖"过程。抓住了人们的消费需要,就抓住了商品的新"卖点",一篇新闻能够调动起人们的欣赏欲,也就是使新闻有了好的"卖点"。那么,新闻的"卖点"从何而来?说白了,新闻的"卖点"来自于媒体及新闻从业者对新闻的"经营"。一、从提高效率入手,培育新闻"快"的卖点新闻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传播的时效性,一篇新闻作品有没有生命力,或者说有没有"卖点",其决定性因  相似文献   

13.
当前社会,人们可以以自己的喜好选择新闻形式,使得新闻媒体形式逐渐多元化,如除了报纸和广播之外,人们还可以通过网络来获取信息,受众意识已然成为现代广播电视最主要的话题了,工作在电视广播岗位上的工作者需要思考如何将受众意识与主体意识结合起来,使广播电视编辑在工作过程中既能做到一定的主观又能迎合观众的喜好。  相似文献   

14.
论编辑的主体意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青 《编辑学报》1994,6(1):1-3
编辑活动是知化信息为知识的文化建构活动,具有结晶人类思想成果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导联、导向作用。而它的内在运行机制,则是编辑的主体认识活动。在编辑活动中,编辑凭借主体内在的意识对作者以文稿形式输入的信息进行识别、鉴选和评价。然后对之进行符合主体认识的加工整合和改造,以出版物形式输出。编辑活动的本质属性和功能特征,是以编辑的认识活动为内在机制的,是编辑主体认知的建构对象化外现。本文从文化建构的宏观背景和多重交织的社会关系格局中,探讨编辑主体意识的结构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15.
论纪录片的主体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关于纪录片创作争论,大多离不开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本文从多个角度对当代纪录片创作主体意识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纪录精品应该是主体和客体的辩证统一,纪录片的主体意识通过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两个层面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6.
论编辑的主体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辑活动是知化信息为知识的文化建构活动,具有结晶人类思想成果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导联、导向作用。而它的内在运行机制,则是编辑的主体认识活动。在编辑活动中,编辑凭借主体内在的意识对作者以文稿形式输入的信息进行识别、鉴选和评价。然后对之进行符合主体认识的加工整合和改造,以出版物形式输出。编辑活动的本质属性和功能特征,是以编辑的认识活动为内在机制的,是编辑主体认知的建构对象化外现。本文从文化建构的宏观背景和多重交织的社会关系格局中,探讨编辑主体意识的结构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17.
傅建平 《新闻窗》2012,(5):26-28
一幅新闻照片,无论什么题材、是何主题,新闻照片上都应该有一个鲜明的主体,没有主体,也就失去新闻照片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微博时代的公民新闻传播与公民意识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琛 《东南传播》2011,(9):77-79
微博的兴起推动公民新闻传播不断发展。在微博传播机制之下,公民新闻的扩散性、真实性和客观性都得到了提升。与此同时,从社会政治学角度看,公民新闻也在不断培养公众的公民意识。本文从话语权、公民权利与义务等方面探讨了微博时代公民新闻与公民意识提升之间的紧密关系,旨在揭示微博技术给公民新闻和公民意识带来的巨大变革。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化、法制化的今天,大众传媒在发挥作为政府喉舌的作用之外,越来越成为公民维护自身民主政治权利的重要工具。笔者拟从历史角度研究大众传媒在公民意识构建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为当今社会媒体该如何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论文首先对新闻传播主体和接受主体的历史关系演变进行了探析 ,认为经历了三个阶段 :即传—受不分的混沌关系 ,传—受分立的对应关系 ,传—受和谐的一体化关系。然后对传—受本位的新变迁 ,传—受互动的新追求和传—受平等的新理想做出了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