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世纪之交,我国基础教育以实施素质教育为鲜明旗帜,拉开了建国以来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序幕,"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成为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2001年6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充分表明了我国基础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打好课程改革攻坚战的决心。  相似文献   

2.
<正>世纪之交,我国基础教育以实施素质教育为鲜明旗帜,拉开了建国以来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序幕,"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成为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2001年6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充分表明了我国基础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打好课程改革攻坚战的决心。一场以"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为行动指南的课程改革自上而下在全国全面展开。其声势和改革力度之大,投入的人  相似文献   

3.
世纪之交.我国基础教育以实施素质教育为鲜明旗帜。拉开了建国以来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序幕,“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成为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2001年6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充分表明了我国基础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打好课程改革攻坚战的决心。一场以“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为行动指南的课程改革自上而下在全国全面展开。其声势和改革力度之大.投入的人力物力之多列历次改革之最,引起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4.
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是基础教育领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场攻坚战。这场改革涉及到培养目标的变化、课程结构的改革、国家课程标准的制定、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教材改革、课程资源的开发、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师资培训以及保障支撑系统等,是一个由课程改革所牵动的整个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为了帮助广大教师理解此次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进一步了解新课程新在何处,本刊将陆续刊登有关文章,以使教师了解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的变化,使教师尽快适应新课程。  相似文献   

5.
白艺玲 《考试周刊》2014,(66):70-71
<正>九年义务教育从根本上来说是国民最基础的素质教育。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目标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尽快实施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奠定基础。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必须积极推行和实施素质教育。为了响应党和国家人民的长远发展计划,担负培育新一代国家主人翁重任的小学,有义务推行"科学发展观在校园"的先行者活动,教育必须强调: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学生  相似文献   

6.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世界许多国家都把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作为增强国力、积蓄未来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措施加以部署与实施。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内在需求,体现时代精神,我国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面也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作为一线教师,对新课程的实施深有感触。  相似文献   

7.
赵春霞 《青海教育》2003,(10):19-19
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课程的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是为了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提高我国基础教育总体水平的重要举措。新课程的实施充分体现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指导思想。作为从事教学工作一线的教师,更感到重任在肩,通过学习,愿与广大教育工作者一起积极探索和挖掘新课程的魅力,共同走进新课程。  相似文献   

8.
《课改实验通讯》2002,(1):36-40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陕西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意见》,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于2001年9月全面启动。  相似文献   

9.
课程改革极大地推动了基础教育的发展,实践证明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而新课程理念下的高效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和难点。全国广大教师在实施新课改过程中,从新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实施新课程教学实践的创新中取得了丰硕成果,为我国中学物理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2011年是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成立三十周年。三十年来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一直致力于我国中学物理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为了纪念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成立三十周年,推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交  相似文献   

10.
新课标、新理念下数学教师角色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为了推进新课标的实施,在第一线的教师均须不断地学习新课标.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卢海梅 《教师》2011,(34):91-92
实施素质教育是迎接21世纪的挑战,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 为了适应科技、经济的飞速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教育部日前刚刚发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我们必须从基础教育入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2.
实施素质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向基础教育提出的一项紧迫任务。就一个地区来讲,如何制定推进素质教育的规划?怎样改革课程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本刊选发《“九五”期间广州市中小学推进素质教育规划(摘要)》,《广州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两篇文章,以期对读者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3.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明确提出了“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目标。在物理教学中,为了响应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应以培养  相似文献   

14.
黄武 《广西教育》2012,(38):7-8
“新课改”,就是指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为了适应社会进步和教育的发展而实施的新课程改革,是课程本身及教材理念的根本性变革。早在2001年,教育部就制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纲要》中指出:“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5.
苏年福 《广东教育》2007,(12):13-14
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追求,实施课程改革也就是在践行素质教育。用素质教育的观念来理解和指导课程改革是课程改革实验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基于这种认识,佛山市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做到了"三个到位":责任到位,教育行政部门主要领导亲自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带来了新理念。面对新课程,教师要努力学习新课程、研究新课程、适应新课程、实施新课程、发展新课程,要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高扬的主旨。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思想政治课教师如何“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呢?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观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要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国际竞争力。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能否更新,…  相似文献   

17.
课程研究 1.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基础教育课程 体系的建构研究 2.有中国特色的课程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 3.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反思与 研究 4.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切实 推进研究 5.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的实施与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课程改革工作摆上重要位置 课程改革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工作.2001年6月8日,教育部印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它规定了本次课程改革的目标、任务、内容及实施步骤,对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出了统一部署.根据国家规划,到2005年在全国范围内基础教育都要实施新课程标准,使用新教材,初步建立起适应21世纪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素质教育要求的新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19.
任爱军 《考试周刊》2011,(13):26-27
素质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一场深刻的变革,是系统的、整体的、实质性的。深化教育改革,全而推进素质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一项根本任务。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而课堂教学又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真正落实课程改革的目标,实施好素质教育的关键足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人才的主渠道,是体现师生主导和主体地位的主战场,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一环。  相似文献   

20.
由于素质教育的问题始于基础教育,因此,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有人认为,素质教育乃中小学的事情,高等教育不存在实施素质教育与否的问题。本文拟从师范院校与基础教育的关系上,谈谈对师范院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粗浅认识。一、基础教育的发展趋势,要求师范院校实施素质教育我国基础教育的历史,可以说是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的历史。我国封建时期的教育,没有明显的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界限,在科举制度之下,人们读书就是为了功名、做官,自然,教育是为了应试。沣务运动后,中国开始学习西方办学,各种新式学校办了起来,但是,进学校读书仍是官宦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