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无缘无故地,我喜欢上了季羡林先生的<怀念母亲>.也莫名其妙地,我居然选择它上研讨课.这可不是我的风格呀!其他教师总说我是课堂煽情的高手,细想一下也不无道理:<匆匆>、<长征>、<索溪峪的"野">……我拿来精雕细琢的,哪篇不是字字珠玑、华美无双的"情感型课文"?  相似文献   

2.
《爬山虎的脚》课文第三段讲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的,它是怎样爬的。其中爬山虎的脚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是教学难点。做为教研员,这一课我不知听了多少次,但有一节研讨课至今还让我记忆犹新,下面是课堂中突破这一难点的片断:  相似文献   

3.
徐春侠 《中小学电教》2008,(11):130-130
<正>前不久,笔者听了新调入老师的几节展示课,感受到了浓浓的课改气息,但心中也有些疑惑,我们的课改推行已经6年了,走到今天,仍然带有表演、包装,甚至作秀的痕迹。研讨课、观摩课、公开课,这些看似水到渠成、滴水不漏的"完美"课堂,就是真实的课堂吗?把完美的东西展示给人看,那是戏剧。为了追求这份完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听了一节小学数学研讨课,课堂上发生的一件小事引起了我的深思。  相似文献   

5.
《新高考》2009,(1):66-66
高三的你,正聆听在课堂之上,埋首于书堆之中,徜徉于书海之内,是的,很苦,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用今日辛勤的汗水,浇灌理想的  相似文献   

6.
有幸参加了在绍兴一中举办的全国中学“语文文本适度解读”研讨活动。结合我在这次活动中所上的一堂研讨课的前后感受,在此谈谈自己对“语文文本适度解读”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希望前辈和同行指点迷津。  相似文献   

7.
随教学改革不断推进,有效教学进入各级学校,教师关心每位学生的成长,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特点,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素质成长。注重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注重基本能力的养成,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在积极主动的学习中发展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8.
"说课"是进行教学研究、交流和探讨的一种形式。要使说课为培智课堂教学锦上添花,并提升特教教师课堂反思能力,可作如下尝试:联系学段说教材内容特色,联系学生实际说学情,根据内容特色和学生实际说教学目标,以及有所侧重说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21,(49):135-136
随着微课在教育工作中的广泛普及,它有效解决了初中物理课堂中的问题。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无论模式还是方法都较为单一,导致课堂气氛相对枯燥,学生无法在课堂中进行有效研讨,严重影响了教学效率与质量。不过在微课的全面应用后,对以往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改善,可以有效激活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也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构建出新的教学形式,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文章针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利用微课激活课堂进行分析,提出有效的策略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10.
怎样的课堂才是好课堂?我想这是教师经常思考的问题。实践是最好的老师,我发现动态生成才是课堂的真原色。  相似文献   

11.
新课改下的历史课堂要求我们超越学科、超越学段、超越课堂、超越考试。然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还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中。文章通过回顾一堂高中历史课题研讨课的教学过程,谈谈对教学目标的设定、课外史料的运用、课堂师生的互动、教师素养的提高等方面的看法和认识。  相似文献   

12.
将区域研讨课活动的全过程展现在教师面前,使教师“听得懂”“学得来”,让区域研讨课活动“更过程些”.  相似文献   

13.
陈大伟 《师道》2010,(10):41-42
教师专业成长是需要课堂观察学习的,有教师进教室观察意味着自己的课向其他教师的公开。从这种意义上看,我们都在公开课上成长,同时又需要提供公开课以促他人观察和思考,这就是公开课存在和组织公开课活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何世勇 《现代语文》2014,(5):100-101
一近日,在校内聆听了几节高效课堂研讨课,有收获,也有些感慨。  相似文献   

15.
徐良英 《师道》2009,(11):23-24
课堂小练笔以其"篇幅小、形式活、出手快"等特点倍受语文教师的青睐。然而,在众多课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课文中可用作练习的"点"有很大的随意性。定"点"合理是小练笔练习有效性的前提与保证。  相似文献   

16.
一、缘起:都是预习惹的祸 每篇课例都附有预习(略读课文称阅读提示),教师在课前往往也有预习要求。照理说,课堂上该呈现轻松自如、和谐共振的场景,但事实上,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因预习的一知半解而滋生的松散与疲塌。预习非但没带来应有的“伏笔效应”,反倒成了孕育学生熟视无睹、不以为然等不良习性的温床。这都是预习惹的祸吗?  相似文献   

17.
2007年底,我在武鸣中学、马山中学、上林中学三校高考备考研讨会上了一节“用课文素材,写高考作文”的研讨课,得到了与会者的普遍认可。 一、过程回放  相似文献   

18.
不少教师对反思总是感到茫然,常常不知道反思什么。要么无从下手,找不到关键问题,为反思而反思,这就失去了反思的价值:那么,如何能改善这种流于形式的反思行为,使反思真正成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呢?我园通过课例研讨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9.
新生研讨课在国内地方本科高校还处于探索阶段,文科实验类新生研讨课更是一种新生事物。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依托校内实验教学中心和校外实践基地,经过3年实践探索,在文科实验类新生研讨课开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理论和实验有机结合、研讨与实验有机结合、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0.
没有模式,只有理念。打造有效课堂必须坚守新课程标准,也就是必须遵循语文教育和教学的规律,必须坚守恰当的课程观、学生观、教师观。所以认真、深度解读新课程标准,就成为我们提高课堂效率的大前提。我们只有把民主引入课堂,用目标锁定课堂,靠机制监督课堂,才能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