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铁凝的<秀色>曾引起文坛的争论.这一作品作者通过一个弱女子的奉献精神表现出了民族强烈的生命欲望,它表现的不仅仅是一个"秀色",而是整个民族的意志力和信念.铁凝在用一个作家的良心去关注那些还在受着生存困扰的同胞们.  相似文献   

3.
情节空白是短篇小说创作的重要表现手段,通过舍弃与主题关系不密切的“过场戏”,不宜实写的“价值生活”,“道具式”人物的行为等,使文章精悍凝炼。同时,有意舍掉与主题密切相关的人物的某些“价值生活”,刻意造成情节的“空白”,为读者留下想象和联想的空间,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给读者以再创造的乐趣和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4.
中国小说很早就注意借助道具来串联剧情,展示环境,刻画人物。李渔作为一个成功的戏剧家的同时还是当时的一个畅销小说家,李渔把道具功能巧妙地运用到他的小说创作中。借助道具来凸显故事主旨,推动情节发展和塑造人物形象。在李渔小说中,道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博物馆之旅》是著名作家纳博科夫的一篇不知名短篇小说,充满了奇幻色彩。对小说内容的解读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看待时间错位问题,即纳博科夫独特的时间观,然后通过对作者流亡生涯的简介揭示出故事主人公“我”的流亡意识,最后得出纳博科夫“寻找——幻灭——超越”的创作主题。  相似文献   

6.
7.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英国现代短篇小说创作的奠基人.她的短篇小说标志着英语短篇小说进入现代成熟阶段.她以着力对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注意心理表现和运用意识流技巧写作著名文坛.在她的小说里,情节退居次要地位,而细节描写得以突出.她常用细节描写揭示主题,描绘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征,以及用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她的细节描写在她的短篇小说创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爱伦·坡被誉为“心理小说”和“侦探小说”的开创者 ,他在其优秀短篇小说《丽姬娅》和《厄舍府的倒塌》中利用故事叙事者的话语的力量调动读者的兴趣 ,使读者和叙事者一起进入故事的梦幻情景之中 ,产生了强烈的震慑力。作者高超的叙事技巧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9.
白先勇用其悲天怜人的如椽之笔深入到“台北人”悲苦的现实命运中。在今昔荣辱、物是人非、命运无常的变迁中,表达了人世沧桑的悲凉之感,历史兴亡的伤怀之情,为这些“台北人”和逝去的时代唱出了一曲无尽哀婉的悲歌。  相似文献   

10.
周立波是湖南茶子花派的领军人物,在近半个世纪的创作中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遗产,然而,在矛盾中摇摆不定的思想致其备受争议。本文以周立波早期的短篇小说《麻雀》为切入点,从分析文本来试图探寻他对启蒙精神的继承。  相似文献   

11.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大正时代小说家,他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写了超过150篇短篇小说。芥川热爱探讨人类自我意识的定位,揭示人性中的虚伪和自私。其作品中讽刺最多的是"利己主义"。其中就包括他的成名之作—《鼻子》。《鼻子》从主人公内供的视角为出发点,揭露主人公内心的强烈的自尊心甚至可以说是自卑以及敏感偏激的心理,同时也表明了即使是具有高深修为的内供,也会十分在意周围人的眼光,这与普通人的从众心理无异。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献给爱米丽的玫瑰》创作的社会及文化背景,认为作者对作品中主人公的思想和精神上的复杂性的描述,正是他自己思想和精神世界的一种反映.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以苏童的"香椿树街"系列短篇小说为研究蓝本,将短篇小说中接踵出现的"物象"作为研究线索,力图揭示物在此系列小说中的隐喻意义,和叙事上的作用,其中后者分为以下三点:一、人对物的超常迷恋引发的故事;二、从物的身上透射人与自身、人与人的关系变迁和状态;三、"物"在篇中具有"魅"的属性,为原本庸俗寡味的市井生活增"魅",形成一种瑰丽诡谲的叙事风格。  相似文献   

15.
在日本的近代作家中,芥川龙之介以创作高度凝练、蕴涵丰富的短篇小说著称。他选择短篇小说创作之路不是偶然的。深厚的日本传统文学修养,瞬间浓缩的理性人生观和苛求完美形式的艺术观,从根本上决定了他的创作道路。先天的不幸身世和后天的体弱多病等,也大大影响和制约了他的选择。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关联,使他最终选择了短篇小说,并取得了极高的文学成就。  相似文献   

16.
《雨中的猫》是海明威的优秀短篇之一。该短篇自问世以来,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甚至相互矛盾的主题阐释.然而,应用神话原型批评方法,该短篇的深层主题则显现为死亡。作者实际上是通过表现这样的主题,抨击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和危害.  相似文献   

17.
Deafness, story understanding, and theory of mind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19.
The RoutledgeFalmer Reader in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brings together a number of book chapters and articles in the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These cover a wide range of issues that engage and, in many cases, trouble contemporary philosophers of education, beginning with the perennial and fundamental on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ilosophy and education. The other sections, which include a rich selection of readings, concern the nature of education and its politics, policy-making and the moral dimensions of teaching. The whole is preceded by a provocative introductory essay written by Wilfred Carr, the book's editor. In it he suggests a different Aristotelian perspective on these issues, a different narrative from the usual contemporary post-analytic one we are used to and a means of responding to them, inspired mainly by the work of Alasdair MacIntyre. This essay both takes up Carr's provocations in this Introduction and comprehensively reviews the book and the chapters in it.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批评理论著作都将重点放在时间问题,忽视了文学作品中的空间问题;对文学中空间问题的研究源自约瑟夫.弗兰克的著作《现代文学中的空间形式》,这篇文章,引起了相关学者对叙事理论空间转向的研究。本文结合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辛格的短篇小说《巴士》为例,分析西方文学叙事理论的空间转向,以期给相关的研究工作者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