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成良 《广西教育》2014,(34):36-37
阐述新课程理念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特点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更新教师观念,树立正确的新课程理念;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能力素质水平;结合学校实际,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加强对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作为实验省份之一率先开展了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2007年又首次把信息技术列入高考科目,因此,山东省的信息技术课程备受关注。课题组问卷调查的26所学校中的必修模块全部得到落实,选修模块的开设也颇具特色,并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信息技术专题学习网站。研究过程中,课题组不仅体验到山东省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整体上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也发现了一些不容乐观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作为实验省份之一率先开展了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2007年又首次把信息技术列入高考科目,因此,山东省的信息技术课程备受关注。课题组问卷调查的26所学校中的必修模块全部得到落实,选修模块的开设也颇具特色,并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信息技术专题学习网站。研究过程中,课题组不仅体验到山东省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整体上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也发现了一些不容乐观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中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课程整合”就是把信息技术与各种形态的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各类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所有这些都向我们揭示,信息时代新教育的理念将建立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发展的基础上。因此,探索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教育教学模式对未来教育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自基础教育新课程开始实施以来,信息技术课程教育教学目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小学、初中到高中,从基础课程到计算机课程,教学理念都有了比较大的改变。目标,小学、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还未出台,所以一切的课程目标,都沿用了基础课程的总目标:知识与技能、过  相似文献   

6.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实施阶段的教师课程认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认同问题是课程改革推行过程中的基本问题。实施阶段教师课程认同感对课程改革的成败有着关键性的影响。本文从课程实施的角度,以实证的方法对教师的课程认同问题进行研究。首先对教师课程认同及其影响因素作出理论探讨,然后根据现场听课、访谈和问卷调查的结果,呈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实施初期阶段教师在课程认同方面的部分状况,最后对教师课程认同程度状况进行讨论与分析。  相似文献   

7.
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校长在信息技术课程实施中的角色和作用不容忽视.本文通过对吉林省部分高中校长的调查研究,分析获得校长对信息技术课程的理解、对信息技术教师的看法、对学生学习状态的感受、对信息技术课程实施存在问题的认识以及对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规划五方面的认知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学校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的状况和水平与校长对课程的认知有着直接的关系;校长作为学校的管理者以及课程改革的领导者,直接影响到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改革能否顺利进行.本文对研究结论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三点建议,试图为进一步推进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实施与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关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课程改革实验区——山东省各地高中骨干信息技术教师的调查,对进一步促进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有几点启示:(一)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应该得到进一步的重视;(二)信息技术教师的课程意识有待提高;(三)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得到更多的促进专业发展的机会;(四)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评价机制应该完善。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以文献法为主要科学研究方法,结合当前学校改革的需要认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改革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应将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放在首要位置;应注重信息环境的建设与体悟;应注重学生信息技术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建设,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熟练掌握信息能力的人才。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没有现成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经验供我们使用和借鉴,需要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不断探索出更好、更实用的教学方法。在具体的推广和应用中,信息技术教学仍然存在许多弊端,本文对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并提出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后,教育部颁布了《关于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两份重要件,是我国信息技术教育改革开始的重要标志。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受到广泛的重视,信息技术课程逐渐被看成现阶段我国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中的关键部分。当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又发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稿)》,信息技术课程首次确立了技术领域的科目之一的地位,这为信息技术课程提供了宝贵的发展契机,同时,对信息技术教师而言,也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中小学课堂中全面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是对我国传统教育思想、教学模式及教学内容等的全面革新,并且只有通过这些革新措施,才能真正使信息技术课程有别于以往的计算机教育,真正使全体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全面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新课程标准的提出,更是将该课程目标定位在充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上面,实现理想与现实的统一。文章首先介绍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理论改革的背景,其次在此基础上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新课程理论进行全面解读。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的开展,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也步入了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为参与者之一,笔者经历了多年的高中新课程教学实践,体验到了信息技术新课程艰难的发展和进步。下面笔者谈谈对新课改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一些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2009年秋,河北省将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对信息技术教师也提出全新的、更高的要求,那么对于每一个基层教师,都要做好哪些准备呢?笔者于2007年参加省级新课程培训,使自己对新课程的理解有更深层次的提高,现将学习中的体会写出来和大家交流.  相似文献   

15.
从2000年10月召开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到2003年《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的公布,再到2004年9月开始的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在山东、海南、宁夏、广东等四省区进行实验,标志着我国高中信息教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一新的发展阶段中,为了有效地实施信息技术课程,有必要构建相应的信息技术教师的课程意识体系。  相似文献   

16.
王海玲 《教师》2012,(25):92-92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学的目的是让孩子们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同时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学习,如何体验生活,如何发展个性,如何创新。新课标提出了信息技术新课程理念,那么教学实践中新课程理念“新”在哪里?如何用“新”?一、教师的思想观念要更新由于信息技术在高中教学中的地位,只是一门会考科目,因此,它不论在学生还是在信息技术教师心目中便成为一门无关紧要的学科。学生学习的热情不高。而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法公民”。所以,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正在进入一个转型期,其中转型的核心就是理念的转变。在这种形式下,我认为信息技术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深刻理解信息技术课程理念,转变陈旧的观念和做法.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以及学生等形成一个基本的看法和信念,增强课改的适应能力:其次要加强学习教育理论、学科教育理论和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提升学科专业水平:再次就是要有专业发展的意识。加强自我发展。二、教学方法和手段要创新  相似文献   

17.
杜立明 《课外阅读》2011,(8):135-135
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到底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信息技术教师究竟在课堂教学中充当一个什么样的角色?为什么信息技术课成了可有可无的“鸡肋”学科?这些疑问曾困扰了我很长时间,以下是我结合信息技术教学理念和自己这九年来的教学工作实践,就信息技术课程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发表的一些见解和感悟,和大家共同交流探讨,以求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8.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浪潮正在全国各学校掀起,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不再是单纯的基础知识、信息技术的讲授,检验方式也不只是上机与笔试。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面临着由理论转向方法的时代。但是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在中国起步较晚.它的课程设计、理论知识方面的研究以及上机操作等都还处在一个起步阶段.在现在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高峰期,...  相似文献   

19.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要教会学生利用文字处理工具、电子报表、网络浏览器来获取、加工、管理与表达信息,本文先揭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误区,进而提出解决策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处于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过渡阶段,在高考为重的应试教育大背景下,学校、学生、家长普遍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缺乏重视,这导致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时间少,教学硬件升级滞后等问题。因此,要扎实推进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实现新课程目标,就必须在现有条件下,努力聚合各类课程资源并有效利用。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进行策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