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R.M.Portor定义了K—拟共形映照在非欧度量下的双曲面积问题。若双曲面积有限的可测集合在某拟共形映照下的面积为无限的,则称此集合为爆破集,拟共形映照为爆破的。继【1】研究了单位圆上的径向映照的爆破性,并估计了其双曲面积偏差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更一般的函数类,得到了它的非爆破的性质。另外,还研究了单位圆上的调和拟共形映照类,得到了它的非爆破性质。  相似文献   

2.
本文把思维定义为从一个事物到另一个事物的映照,并把这种映照建立在思维科学与数学之间,用近世代数的观点,引入思维的乘法、加法等概念,得出"相似是思维的普遍规律"、"核心相同,思维相似"和"任何思维都有与它同态的思维"等结论,把思维研究纳入一条新的轨道.  相似文献   

3.
"在+L+VP+一M"和"一M+VP+在+L"两个构式由三个相同构件组成,但因为不同的句法实现,其构件内部特征表现出显著差异。同时,两个构式的浮现意义也呈现出动作行为[±反复]、[■超预期]、[■强攻击力度]、[■严重后果]等鲜明对立。从认知视角来看,这两个构式是人们对同一事件的不同认知视点表达,二者虽然存在一定的变换关系,但由于受构式内部构件特征和构式整体意义的影响,它们之间的变换受到很大限制。  相似文献   

4.
以体验哲学和原型范畴化理论为指导,对英汉"恐惧"进行了认知原型分析。首先提出英汉"恐惧"这一情感概念是在人类相同的或不同的认知体验之上演变而来,具有相同和不同的认知原型。然后对其进行了认知解读,得出:英汉情感概念"恐惧"是以人类身体体验为基础,以原型为认知参照点,利用家族相似性,通过隐喻认知机制而逐步形成的。  相似文献   

5.
英汉“喜悦”的认知原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认知语言学哲学基础--体验哲学为认知框架,以原型范畴化理论为指导,对英汉"喜悦"的原型进行了认知分析.英汉"喜悦"这一情感概念是在人类相同的或不同的认知体验上演变而来的,具有相同和不同的认知原型.英汉情感概念"喜悦"是以人类的身体体验为基础,以原型为认知参照点,利用家族相似性,通过隐喻认知机制而逐步形成的.  相似文献   

6.
人类具有相同的生理结构和感知器官,面对客观世界时必然会产生相似的认知心理.基于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认为句式的产生基于一定的认知机理,总体普同的认知心理是人类进行交流和沟通的前提,是不同语言间进行翻译的深层动因.原型范畴理论为英汉句式翻译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现代汉语的小句以SVO(主+动+宾)为基本语序,而定中结构以定语前置的DN语序为优势语序,核心后置的DN语序与核心前置的VO语序之间的不和谐却在现代汉语中占据优势,从语言类型学的角度看,这是汉语个性特点的典型表现。这种现象,至今还未得到全面的解释。本文在众多学者有关研究的基础上,在语言类型学的观照下,从历史来源、结构系统、信息结构、认知功能等角度加以探讨,分析影响和制约汉语定中语序的因素或原则,以期揭示汉语定中语序的形成机制和内在理据。  相似文献   

8.
位于动词之后的情态词“得”,表达可能情态,虽然与不表情态的结构助词“得”的来源相同,产生的时间相同,在语法化斜坡上处于相同的点,但它们产生的句型和句法机制不同,因此,它们在语法化斜坡上的点是两个点的重合。后置情态词“得”让汉语产生的表可能的补语类型,使汉藏语系形成不多见的共同语序结构,并且与其它语系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9.
一个词的所有义项产生于人与客观世界的互动、体验的过程中,各义项依据"家族相似性"联系在一起,共同组成该词的义项范畴。一个词的义项范畴中一般存在一个原型义项,其它义项在原型义项的基础上依据原型属性通过"原型分裂"和"原型转换"而产生。本研究基于词典中所列义项和语料库中的语料,考察语料中"头"(head)的不同义项和语言表达形式,从原型裂变及转换视角探讨和分析汉英"头"(head)的义项产生过程及其认知结构。  相似文献   

10.
英语该类结构均由“主词+介词+修饰语”构成,遵循从射体到界标的语序;汉语的则均由“修饰语+的+主词”构成,遵循从界标到射体的视角,语序相反.英汉内向结构是不同的意象,其构建的视角不同.这种视角差异是由英汉语民族认知方式的差异造成的:英语母语者多采用“核心突破式”认知方式,而汉语母语者则采用“外围剥离式”的认知方式来构建意象.英汉语内向结构对射体和界标选定的一致性体现了语言的共性,而语序的差异是英汉语使用者认知方式逆向化在语言中的体现.对外汉语教学要以真实语料库为语言事实材料,从认知方式的高度来解释语言差异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汉语时量结构语序的前置和后置具有语义条件限制,可以从认知角度进行解释和论证。对照作为形态语言的阿美斯语(具有严格的时间焦点系统来表达时间结构)来反观汉语,我们清晰地发现正是由于汉语自身缺乏形态标志的特点,导致了其语序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2.
文章结合实例探讨汉语量词中个体量词、集体量词与英语表量关系的异同点,并分析其存在的原因,从而得出以下结论:虽然英语与汉语关于量词在表达上存在着差异,但其本质却是相同的,即量词以及表量结构的存在都是为了满足人类认知的需求,在同一事物上使用不同的量词,在不同事物上使用同一量词,都是由认知主体认知视角变化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13.
"一(M)(N),又一(M)(N)"是一种不同于"一(M)(N)又一(M)(N)"的"韵律--结构"单位,并且相同的表层形式"一(M)(N),又一(M)(N)"可能蕴含不同的深层语义:第一类表"量或程度的增加";第二类多用于场景描写,表"状态"或"动态"义.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汉语声气功能单位的包容性和层级性,即语法融合于修辞的性质.  相似文献   

14.
根据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范畴具有原型性,同一范畴可分为"上义层—基本层—下属层"三个等级。从原型范畴角度透视大学生英语词汇习得石化现象——同一范畴不同等级混淆、完全不同两个范畴混淆、范畴同一等级感知差异、同一范畴原型突显以及不同范畴偏移错位,其深层原因是东西方的认知差异。这一差异难以消除导致石化现象,因此构建英语词汇学习万维网动态模型,可使石化在英语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有助于词汇的深层习得。  相似文献   

15.
链型结构作为常用英语句式,信息包含量大、逻辑结构复杂。其基本结构特征是:句式中存在多个不同成分、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后置修饰成分,每一个后置修饰成分仅修饰紧紧贴在其前面的成分,环环相扣。采用认知语言学中"焦点\背景理论"对英汉语句式结构对比,得出"英语焦点前置"和"汉语焦点后置"的结构特征,该对比结论就是链型结构认知基础,并从中推导出有效的翻译策略,包括:逆推法,分句法和重复法。  相似文献   

16.
以往有关省略结构的研究较少关注语序这一要素,本文通过英汉日动词省略和谓语省略对比研究发现,英汉日在省略结构上的差异与语序密切相关。由于语序的不同,直接影响到句法结构上的差异,并由此产生了两种省略类型——顺向省略和逆向省略。在区分认知机制和句法机制的前提下,就日语而言,虽然顺向省略符合认知机制,但当句法条件满足时,其省略结构会由顺向省略转向逆向省略。在跨语言验证的基础上,本文认为,语序是跨语言省略研究的重要因素,是省略的句法语义限制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7.
图形—背景理论解读英语中动结构的语义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娟 《宜春学院学报》2006,28(5):153-156
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探讨英语中动结构的认知语义基础,运用“图形—背景理论”对中动结构及其相应的被动语态进行比较分析。本文认为两种句型结构虽都表达了被动意义,但由于某种原因1)即使图形相同,充当的角色也不同;2)背景不同,凸显程度及其所起作用亦不同;3)后景的凸显程度也不同这三种情形而导致两种句型结构的语义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18.
在汉语西北方言中,否定词有时可以处于被否定的成分(如状语)之后,对这种后置现象的来源,学界鲜有探究。以三类典型的否定结构为切入点,采用语料库检索和文献考证的方法,对西北方言的否定语序进行历时考察。结果显示,上古时期就存在否定词位于副词之后的用法,但是比例不高,范围有限。"把"字句自唐代形成以来也存在否定词前置、后置两种模式,但唐宋时期后置的比例相当低。否定词用于介词短语之后的现象是从近代开始在西北方言中出现的。与此同时,后置语序在包含副词和"把"字的否定句中也急剧增加,成为西北方言中的一种流行用法。研究结果不仅验证了语言演变的波浪理论,也可以为历史语言学、地理语言学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通过隐喻借助空间模式来表达概数是人类语言的认知共性,但在具体表达方式和语序上又存在个性.一般而言,汉语主要使用"确数+方位词"的形式,也使用"空间动词+确数"的形式.两者体现了空间成分作为参照起点和参照终点的差别.少数民族语言主要使用"确数+空间成分"这一形式,这体现了内部的统一性,即"C+M"语序.  相似文献   

20.
以框架理论为指导,以十九大报告中的习语翻译为例,阐述该理论在习语翻译中的应用。英汉民族基于各自的文化差异,形成相同或不同的认知框架。框架理论关照下的"语义"和"文化"因素在习语的理解及翻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认知框架相同、认知框架不同和认知框架缺失这三种情况出发,探讨习语翻译策略,以期对习语翻译提供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