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William Huang,一个平凡的华裔名字。他出生于中国香港,11岁来到美国,现为柏克莱加州大学土木工程系学生。他并没有出色的演艺技巧,却因为在电视节目“美国偶像”试音中弄拙成巧的表演而一举成名,成为新一代美国青少年的楷模。  相似文献   

2.
《采.写.编》2006,(6):6-6
在出席这次会议的领导中,89岁的山西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刘江是年龄最大的一位,他也是新闻界的老前辈,可谓是“老新闻”了。虽已年近九旬,但他仍时刻关注着他曾经战斗过的太行山,关注着他向往的红旋渠。于是,他不顾年事已高,赶到了红旗渠,赶到了他心目中的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圣地”。  相似文献   

3.
国民党在“三合一”选举大胜后,马英九向“总统”大位又迈进一大步。但对于敏感的参选“总统”话题,马一贯低调,他表示.现在要加速推动党内改革,创造有利的条件在2008赢得政权。同时他也认为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今年5月连胡会已有丰硕成果,他将在此基础上推展两岸关系。  相似文献   

4.
干出来的事业─—记优秀通讯员张文华张国钦今年42岁的他,中等个儿。略显消瘦的脸庞上,两眼炯炯有神,显出了他的干练与魄力。他就是永川市委报道组组长、永川报社社长、总编辑张文华。学出来的本领张文华初当通讯员时,是一位有10多年驾龄的小车驾驶员,而文化水平...  相似文献   

5.
初识左起超,是在师里组织的一次组稿会上。那时的他,刚从南京炮院毕业不久,以“旁听生”的身分列席到会,坐在最易被人遗忘的角落里,时而记录时而谛听,不时又含着笔杆细想,那专注的神情,犹如刚入校门的学生,既惹人喜爱,又不失英气。这是他留给我的最初印象。3年后,左起超这个当年的新闻“门外汉”,如今成了师报道组长。翻阅他那一大摞剪贴本,458篇像模像样的文章都剪自省级以上报刊,27本荣誉证书、获奖证书印证着他在新闻道路上不懈追求的脚步。A左起超踏上新闻路之后,走的第一步,就是写好“兵报道”。他深知,自己是…  相似文献   

6.
1932年,正是穆时英声名日噪、青春得意之时。小说集《南北极》的出版,给他带来意想不到的声誉,连他自己也感到吃惊。当初在光华大学上钱基博先生的语文课时,几乎每学期都不及格,甚至在一班编辑眼里,他的古典文学和文盲文知识有时还不如一名中学生,连“先考”和“先批”都分辨不清。然而,穆时英还是让所有的人大吃一惊。自193O年初左翼作家创办《大众文艺》月刊,召开座谈会,鼓吹文艺大众化问题,一时反欧化文学,提倡口语文学之风甚炽。穆时英《南北极》中的作品,用彻头彻尾的大众口语叙述工人的生活和思想,一反新文学运动以来…  相似文献   

7.
“痴心投入,忘了自己……”每当耳畔回响起这句名言,我就常想起一个人,一个对新闻事业追求孜孜不倦的人。他就是某师新闻干事武景生。A、1981年底,武景生应征入伍了。火热的军营生活,促使他拿起笔来,向团甲的小报和广播室投稿,结果常写常中,在团里一时名声飞扬。继而,武景生又把目光投向了军区报纸,稿子越写越多,越写越好,自然也就不时见报。就这样,他顺利地进入了团报道组。随着文字水平的提高,他又开始向摄影园地冲击,很快便掌握了一手过硬的摄影技术。1985年,他随部队开赴老山前线,在血与火的考验中,他连写加照,仅一…  相似文献   

8.
2006年1月9日,担任国企掌门30余年的沈海祥,在退休之后选择了到柯达这样一家正处于历史性转型变革中的国际化公司迎接新的挑战。以柯达GCG大中华区主席兼执行总裁身份亮相发布会后,他迅速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众多媒体纷纷在第一时间对这位印刷界泰斗级人物加盟柯达GCG给予重点关注。转眼间,一年时间就要过去了,柯达GCG大中华区在沈海祥先生的领导下取得了哪些进展,近日记者就此对他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9.
(一)一个恰如其人的雅号,往往能精妙地概括此人的性格特征或职业优长,我熟识一位长期作检查工作的编辑,正是从他的雅号开始的。他叫王俊彦,然而,熟悉的同行们逢他的面却皆呼“逻辑”。有人为郑重几分,又拿俊彦的胜冠在前面,尊称他“王逻辑”。做检查组的编辑,是把见报稿最后一道关的,与其他编辑相比,自然在掌握逻辑(包括语法、修辞等)知识方面应股人一筹,而俊彦在这方面似乎已经靠近了“卓有成效”的地步,故而赢得此雅号。人们这样叫他,可以悦包含着对他在检查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半生的敬重;包含着对他研究掌握思维形式和…  相似文献   

10.
为了撞击读者的心─—记56103部队新闻干事肖坤友王忠权,邓开云,常炳文肖坤友这个名字,在成都军区新闻界是不少人都熟悉的。我们写他,不仅仅是因为他在中央、省级等60多家报刊(台)近千次留下他的名字,而是他以特别的表达方式让每一篇稿子都撞击读者的心。打...  相似文献   

11.
关于新闻写作,梁衡认为新闻是以叙事为主的文体,他概括为四句话:叙述是新闻的基本功;有景的叙述更可信;带情的叙述才动人;含理的叙述更深刻。  相似文献   

12.
捧出一颗坦荡的心─—谈韩石山的《我手写我心》昱龙小偷要深藏他那颗贼心,奸商要掩盖他那颗好心,还有为非作歹的,欺世盗名的,以权谋私的等等,不一而足,都是希望别人对他的了解越少越好,这样他便可以继续那瞒天过海、陈仓暗渡的勾当。还有一种人最为可恶,自己压根...  相似文献   

13.
汪康年出生在一个中国遭遇剧变的时代,他的一生与时代命运紧密相连。早年在科举道路上苦苦挣扎,30岁中举;一年后,担当湖广总督张之洞孙辈的家庭教师,视野、社交都得到扩大,为以后从事新闻业打下了基础。37岁到上海独立办报,任《时务报》报馆经理,成为维新派的实干家。一生中直接创办了6种民营报刊,多次率先借鉴外国经验,对报纸编排形式进行改革创新,探索报刊内容与形式的最佳结合。此外,他还曾协助策划创建过中国第一家总部设在国外的民营国际通讯社,为国家争取海外话语权。作为近代新式民间报人,他为中国近代报刊新闻事业发…  相似文献   

14.
潘璇 《大观周刊》2006,(32):91-91
“008”是你旅途中不可缺少的超级旅探,他将带你走遍各种奇山异水。一样的风景,不一样的旅途,因为有了“008”,你的旅途会更加与众不同![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持之以恒的足迹─—农民通讯员徐恒足印象记金陵客早就想到滨海去看看徐恒足。去年底我到盐城开会的时候,机会终于来了。天下着小雨,我放弃了原订到射阳参观滩涂风光的计划,悄悄地跟着徐恒足乘了2小时汽车到了滨海县城。我真想去看看他的家,看看他在近几年内在中央和...  相似文献   

16.
作家—记者     
今年(指1958年——译者)是鲍·波列沃依五十寿辰。在庆祝晚会上大家讲了他许多美好而热情的话。谈谈他是轻松愉快的,因为他是我们最爱戴的作家和记者之一。作家们说,他是我们的;记者们也说,他是我们的。他到底是誰的呢? 波列沃依享有盛誉。他的名声传遍国内外。如何衡量声誉呢?这既不能用公斤来衡量,也不能用公里  相似文献   

17.
他擎起一座大厦记城乡贸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少更本刊记者魏振刚他虽不是一位元帅,但他却有几员能带兵打硬仗的虎将—周和平、王加强、谢承文……;他虽不是建造这座大厦时用的基石,但他和他的同事及2400名员工正托着这座大厦;他虽不是音乐指挥家,但随着...  相似文献   

18.
李鸿玮的水墨世界,构图简单,颇有意境,颜色极简,但墨气喷张,让人们似乎听到、看到风雨之声。他把解读的视角和方式完完全全用在了作画上,所以,业余只要有时间,他就会拿起画笔画画。他说,画画已经成为他的一种生活方式,只有在画画的时候才能感到平静、畅快、祥和、快意。他说这话时颇为认真,那是他发自内心的感受  相似文献   

19.
肖泳 《当代传播》2000,(6):51-52
(三)语言简练,形象表现力强  深度报道与一般通讯有一个重要的区别,那就是析理性。为了解释“为什么”,深度报道十分注重运用强大的逻辑思维力量,如一个冷静、耐心的织工,一条条、一层层地理清纠结缠绕在一起的乱麻般的事实。张建伟的深度报道也是析理的,也许是由于他特别讲究报道的可读性,所以,他的析理手段与众不同,他不是以理析理,而是以形象析理。这个“形象”最主要的对象当然是“人”,他注重选择有性格、有情感的人来深入析理。除了人物之外,对于一些看似零散,甚至抽象的社会现象,他也善于在作品中赋予它们以形象。…  相似文献   

20.
许育衔 《出版参考》2005,(1X):33-33
据台湾媒体报道,因为诗歌属于冷门文学,所以,现今诗歌类书籍在市面的书店并不普及,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王吉隆在台北罗斯福路上成立了台湾第一家诗歌专门书店——诗歌铺子,成立诗歌书店一直是他的梦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