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鄂教版小学自然第一册第12课《沉和浮》的内容是根据《自然教学大纲》总目标“使学生经历一些典型的认识事物的过程”而编排的。沉和浮是常见的自然现象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地认识与沉和浮有关系的自然事物 ,为学习水的浮力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打下基础。教材的编写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指导学生认识什么是沉什么是浮 ;第二部分是指导学生分清哪些物体放入水中会沉哪些物体会浮 ,让学生想办法改变物体的形状使其在水中的沉浮发生变化 ;第三部分是小船载重的选学内容。教材的编写是以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为基础的 ,小学一年…  相似文献   

2.
把握新教材特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江苏陆飞江义务教育小学自然第一册,是根据《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自然教学大纲》新规定的教学目的、要求及低年级段知识能力的要求编写的。教师教学应把握住新教材的特点,体现编写意图。一、利用儿童身边常见的自然物体和现象理解教材,...  相似文献   

3.
抓住重点科学设计执教:于清华点评:李秀才按着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自然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编排体系及内容,如何针对低年级儿童特点,抓住重点,科学设计,提高小学自然课堂教学质量,肇州县实验小学于清华老师,教学小学自然义务教材第一册《你怎么知道》一课的...  相似文献   

4.
首先,明确观察目的。每节课通过观察所要达到的目的都不同。如自然第一册第三课《叶子》(沿海版,下同),要求学生了解叶的形态和结构,通过眼睛这个感官来认识叶的颜色、形状,培养学生用眼睛观察物体的能力。第十四课《水是怎样的物体》,要求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耳、鼻、舌、手观察  相似文献   

5.
小学自然第三册《摩擦起电》一课教学设计苏玉彩[教材分析]:本课由以下三部分内容组成,第一部分:通过实验,观察物体摩擦后能吸引轻小东西的现象。第二部分:通过实验,证明物体摩擦后能吸引轻小东西的原因是因为物体带了电。第三部分:通过游戏,验证课文第一、二部...  相似文献   

6.
《科学课》1987,(6)
低年级全国统编《自然》第拓册教材 分析新祖教育1987·9喊斌谈谈农收区小学自然教李新祖教 ,育198709谢海军注意培养儿童观察能力贵州教育 19价·7、/8白明彦《凸透镜》放大了他的形象贵州 教育飞987.早/8邹明火充分发挥自然课本的作用贵州教 育,.87。一9张传芬.我校生物园地在教学中发挥作用 贵州教育198卜g盛晶晶结合实际改革教学的一次尝试贵 州教育1987·勺郎德沂 《自然》第一册植物部分教学建议/云南教育1 087.9杨加样第一册《’热胀冷缩》教学谈四川 教育198709刘诗泽第三册:《物体的童减》教学构思 四川教育1分8卜9张天明第五册.《…  相似文献   

7.
巧妙的联系     
低年级自然教学要求学生学习一些个人卫生知识。《我们的身体》一课(人教版义务教育教材第二册)教学重点是认识人体的外部形态。其中躯干、四肢的概念学生比较陌生。 《小学自然教学》1995年第一期“研究课”专栏,张万珍老师执教本课时有一个教学片断:  相似文献   

8.
新编义务教育小学自然第一册教材,是根据国家教委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自然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小学自然教学的目的要求及低年级段知识与能力的要求编写的。本册教材供一年级第一学期使用。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本册教材在编写时,注意了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及学习、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注意选  相似文献   

9.
一是尝试调整教材与教学。去年春季,我校一位任教四年级的教师把《养蝌蚪》从教材的第三课调整到第一课,第四课的《两栖动物》调整到第八课,调整计划上报到学校,自然教研组考虑到本地青蛙的产卵及其发育成青蛙经历的日期的具体实际,批准了这一调整计划。我们的考虑是,现行教材虽具地方特色,但毕竟各地自然情况千差万别,它不可能全面适应各地的教学实际。这就需要乡村的自然教师密切联系本校的实际情况,设计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在一次教学低年级《镜子》时,我们根据教材设计了“找镜子、找人影”游戏,要求孩子们离开座位,自由地在实验室内找…  相似文献   

10.
《物体的热胀冷缩(一)》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自然(人教版)第六册中的教材,它与《物体的热胀冷缩(二)》、《温度计》、《测定物体的温度》三课构成第六册教材的“热”教学单元。本课的课型从教材内容分析,是属于认识自然变化规律的中心内容的课型。在教学中,应着重把握好以下三点:①在知识方面,要指导学生认识液体、固体在冷热条件下的变化规律;②在能力方面,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③在科学自然观方面,要使学生体会到自然界的物体是在不断变化的,并且变化是有规律的。本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1 观看…  相似文献   

11.
凸透镜实验的设计与探讨钟祥市实验小学张自强(431900)小学《自然》第5册第11课,课题是“凸透镜”。教材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掌握凸透镜的三大作用:会聚光线,放大物体,使物体成像,并通过实验让学生找出成象规律。在教学中,教师往往感到本课的实验内容多,时...  相似文献   

12.
《昆虫》这一课是小学自然第八册的内容,本课是在低年级《蚂蚁》、《蟋蟀》等课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建立初步的昆虫慨念。对本课教学步骤我是这样安排的:观察——比较——抽象——结论。  相似文献   

13.
《人的营养》是五年制小学自然课本第四册的第十课,教参指出这一课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是:指导儿童分析各种营养成分,认识人为什么需要食物;培养儿童用简易的方法分析物体成分,以认识物体的能力;教育儿童注意食物的多样化,改掉偏食的不良习惯。本课教材分四个部分:首先从讨论“人为什么要  相似文献   

14.
《科学课》1993,(3)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教学计划》规定,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学习自然课。过去,很多地区没有开设过低年级自然课,很多教师没有教过低年级自然课。这就要求我们在教材实验过程中通过实践,探索低年级自然的教学规律。下面谈一谈关于低年级自然教学方面的粗浅看法,供大家教学时参考。 一、低年级自然教学的基本原则 (一) 要深入领会自然课的性质和任务,准确把握低年级自然教学的目的要求。 要上好自然课,首位的问题是要明确自然课的性质  相似文献   

15.
显微镜这种仪器,在小学自然教材中只作过两次观察实验。它们分别在第二册第五课《自然水域中的水是不纯净的》一课中,观察水中的微生物;第四册十五课《植物怎样喝水》一课中观察叶的气孔。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第四册十七课《植物怎样繁殖(一)》中,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花粉效果不明显,于是,我用显微镜观察花粉,把花粉打落在玻璃片上,在12.5×  相似文献   

16.
小学自然第一册教材中的每一课都有能力培养的内容。概括起来讲,主要有以下五种能力,即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动手能力、比较和分类的能力。 观察能力的内容有以下7点:(1)用眼睛认识物体的形状、颜色(第2课);(2)用耳、鼻、舌、手(皮肤)认识物体的声音、气味、味道、冷热和软硬(第3课);观察和描述叶的形状(第5课);用放大镜观察砂和粘工(第7课);用看、摸、刻划的  相似文献   

17.
抓住四个环节上好低年级自然制作课湖北省荆门市象山小学(448000)周友富丁祥红低年级自然教材中的制作课很多,如《纸风车》、《叶画》、《不倒翁》、《土电话》等。通过实践,我们认为抓住以下四个环节,是上好低年级自然制作课的关键。1准备材料要注重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8.
课堂背景任老师是一位小学科学教,执教已七年多。《面包发霉》是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六级上册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界》中的第三课。任老师先后次讲过《面包发霉了》一课,她经对本课的教学活动作过多次入思考。两次教学呈现出的教情景不同,教学效果也不同。们将两节课的课堂实录中相同两个教学环节作一对比,进行析,或许会有一些收获。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本课教要求学生能够使用显微镜观察体上的霉;能够通过设计控制量的探究性实验,研究物体发的条件;能够用图和文字描述显微镜下霉菌的特点;知道霉一种真菌;知道食物发霉的原;掌握防止食物发…  相似文献   

19.
思维训练是小学自然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随着学生的年龄和知识结构的不同,训练的层次和要求也不同。比较能力作为低年级的思维训练重点之一,主要是指导学生通过运用感官对自己周围物体和现象的颜色、形状、大小、软硬、构造等性征的观察,再通过比较找出不同点和相同点。当然这是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步提高要求的。第一册重点指导学生比较各种自然事物的各种性状,以第四课为能力  相似文献   

20.
《科学课》1986,(5)
贵州教育助.6耿世奇1.、我这样教一节自然课 广东教育86.5丘活理19、翻作、观察、验证—秋季星空的教学 福建教育86.7.8付奎星2。、《人的消化》教学设计gn)l!趁亨8吵_.梦梦月‘._一,一一,用“探究—研讨.教学法教《磁铁》厂这一课湖北教育86.5王天兵(怎样认识物体〔二)—空气)教学构思四川教育88.7.李成玉林舅《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设想四川教育86.7.8黄元成建立自然实验室,开展分组实验教学福建教育88.7.8夏门市大同小学小学自然第三册二一六课教材浅析四川教育86.7.8卢晓春自然课要充分发挥插图的作用江西教育86 .5廖作永自然教学中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