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火烧云》一课写了晚饭以后火烧云从出现到消失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我根据课文所在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注意积累材料” ,以尝试教学法的原理为指导 ,运用讲授法 ,通过教师的讲、学生的读、学生的议等 ,帮助学生理解字、词 ,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 ,观察自然的兴趣。具体教学过程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精心设计 ,重视预习。为了让学生在预习时有章可循 ,有事可做 ,在提示预习方法的基础上 ,设计了三个预习思考题 :1 课文中哪些地方讲霞光 ,哪些地方讲火烧云?2 火烧云的颜色有哪些变化?3 火烧云的形状…  相似文献   

2.
《朋友多,快乐多》是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第二单元的第二课。根据新课程标准对《品德与生活》的诠释,根据本课属于儿童与学校生活内容这一板块的内容,确定愉快而有爱心地生活是本课的核心。本主题活动的目标是通过介绍好朋友、和朋友一起玩、好朋友猜猜猜、交流如何做好朋友、送你一  相似文献   

3.
《关节》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六册中的第二课,是继《骨骼》之后指导学生认识人体的关节及其保健的课。针对当前我们偏远农村小学教学条件不足的情况下,这一课我是这样教的。 一、动作引入,激发兴趣 首先上课时在我板书出《关节》之后,我问学生“你们谁能说出你身上有哪些关节?”学生很为难。紧接着我笑着说:“说不出名称来,活动活动给老师看一看就行了。”这时,学生们有的摇头,有的屈臂、伸臂  相似文献   

4.
5.
根据本地有条件捕捉到各种昆虫的特点,我教《昆虫》一课采取了“看够、议够、玩够”的教法。 一、教学开始,首先让儿童分组“看”自己带来的虫子,自由地交流议论:它叫什么虫子,喜欢住什么地方、是怎样找到的……?教师巡视指导,启发学生就虫子的形态、习性、身体上有趣的器官和功能等  相似文献   

6.
《放大镜》一课有三个不好解决的问题,而这三个问题又是本课的重点,通过试教、研究、修改,我找到了比较简单的解决办法。在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认识放大镜的本质属性 放大镜的本质属性即镜片是边缘薄,中间厚,透明的物体,根据一年级学生的感知水平,让学生直接用手摸、看镜片,学生很难  相似文献   

7.
每篇课文的教学都有其课眼 ,抓住了课眼 ,就能赋于一堂课以生动的灵气。我在教学《最后一课》时 ,把“上课之前”这一部分的环境描写作为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其目的一是让学生学习捕捉环境描写中的言外意、画外音 ;二是环境描写的特色及作用。第一点教学完毕 ,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兴奋状态 ;他们从小弗郎士“上学路上的见闻”中感受到普鲁士兵不仅在践踏阿尔萨斯美丽的国土 ,而且要奴役阿尔萨斯人的精神 ;“教室里不同寻常的气氛”又让同学们深切体会到阿尔萨斯人为了不当亡国奴而牢记祖国语言的决心。我便有意过渡到第二个教学目的 :“环境描…  相似文献   

8.
说课──我这样教《王冕学画》平罗县前进乡前卫小学吴克枫平罗县城关一小姚金凤一、教材分析《王冕学画》是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文主要讲的是元朝著名画家王冕小时候学画荷花的故事,表现了王冕刻苦学习的顽强意志和好学精神。本单元的重点训...  相似文献   

9.
我是这样教《现代少年课》的北京市十一学校金恩华编者按:接作者来稿后,我们写信询问《现代少年课》的开设情况。据作者介绍,该课是进行青春期教育的专门课程,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与人民大学附中联合进行了三年三轮实验.效果明显。此课程已在北京、南京、成都等地扩...  相似文献   

10.
【教材简析】这篇课文讲述了传说中贝多芬谱写钢琴名曲《月光曲》的过程,表达了贝多芬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热爱。文中贝多芬借清幽的月光奏出令人神往的曲子,兄妹俩凝神静听,展开联想的内容是教学的重点,领会贝多芬感情的发展是教学的难点。通过第二课时的教学要达到两个目标: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了解他所具有的善良爱心和卓越才华。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相似文献   

11.
《灰雀》是一篇讲读课文,我这样教学: 一、初读课文,了解梗概。读后提出: (1)这篇课文写了几个人物?都是谁?(两个人物,一位是列宁,一个是小男孩。) (2)课文中通过一件什么事将两个人联系在一起?(丢失一只灰雀) (小结:通过灰雀的丢失和再飞回来,反映了列宁和小男孩的不同心情)  相似文献   

12.
品课是初为人师的起点。它让新教师虚心品味老教师的谆谆教诲,做到品好每一节课,讲好每一节课,努力完善、充实自己。品课是教师进步的基石。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教学思路与方法,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优点,品课让老师在品味他人课堂的同时,更关注自己的成长。  相似文献   

13.
《琥珀》这篇课文,通过科学的推测,合理的想象,把发生在一万年以前的事情形象逼真地再现在我们的眼前。其突出的特点:一是严密的逻辑性,二是合理生动的想象。这是一篇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的好文章。教学时,我用变序的教学方法,从篇末入手,运用《黄河象》一课的知识迁移,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其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收到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小学四年级《现代科技》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养蚕》,学习本单元的关键是让学生知道蚕的一生是怎样发育的;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分析等能力。生活在城里的孩子没见过蚕,单靠教师在课堂上讲养蚕,枯燥无味,怎么讲学生也是一塌糊涂,而且各种能力也得不到培养。因此,我们决心克服重重困难指导学生亲自养蚕。我们打听到市郊有一养蚕场,通过联系我们弄到了一批蚁蚕,我们决定先分给科技组的三十多名学生分散喂养,有了经验后再让全体同学喂养。他们小心翼翼地把蚕放到准备好的“房子”里。从此他们精心喂养,与“宝贝”朝夕相处五十多个日日夜夜,…  相似文献   

15.
师:通过预习,同学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罗丹值得我们学习的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 生:他工作时全神贯注。  相似文献   

16.
<正>品课是初为人师的起点。它让新教师虚心品味老教师的谆谆教诲,做到品好每一节课,讲好每一节课,努力完善、充实自己。品课是教师进步的基石。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教学思路与方法,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优点,品课让老师在品味他人课堂的同时,更关注自己的成长。品课更是教师成长的阶梯。又听,又想,又总结,那会使自己的教学更丰富,更具有特色。我们在教学中经  相似文献   

17.
可见,“梨花”是边疆盛开的梨花,是哈尼族姑娘梨花,更是雷锋精神的象征。作品四写梨花,既增强了文章的意境美,又深化了“梨花”的丰富内涵,也升华了文章的主题。三个悬念“设悬──释悬──新悬”,悬念层叠。这是本文在结构上的显著特点。“我们”在焦急中发现小茅屋,屋里却“没有灯也没有人声”,“我们”不禁疑惑:“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这是第一个悬念。一会儿,瑶族老人推门进屋,“我们”以为“主人”回来了,然而老人笑道:“我不是主人”。哦!主人到底是谁?这是第二个悬念。第三个悬念是:我们”要感谢哈尼小姑娘盖了这…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6,(73):37-38
<正>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成长史。生命的质量需要锻铸,阅读是锻铸的重要一环,大作家余秋雨先生说: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摆脱平庸,一个人如果在青年时期就开始平庸,那么今后要摆脱平庸就十分困难。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则尘俗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青少年正处在认知世界、人文素质形成的重要时期,阅读,尤其是阅读经典名著,对他们的发展有着不可忽略的重要意义。《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每学年阅读  相似文献   

19.
《火烧云》教后体会□云南昆明市武成小学董卫民《火烧云》这篇课文描写了夕阳西下时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再现了火烧云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人们看到火烧云的喜悦心情。文章按照火烧云“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这个顺序写的,对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作了细致...  相似文献   

20.
小学自然第四册(轮子》一课,在教学中有一个分组实验,学生用手指推砖块,和用铅笔垫在下面作比较,得出轮子省力的结论,这个实验效果并不好。因为用手指直接去推砖,虽然费力点,但也能推动,既然能推动,学生就会认为不必再想别的办法了。即使老师要他们想办法,如何使推砖轻松些,学生也只能是被动的思考,兴趣不高,探究的愿望也不强烈。这个实验我增添了几个环节,成功地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请看这三段教学实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