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林春艳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108-108
强调句式是高中阶段的重要考点之一,历年高考几乎都有试题出现。主要以单选题,短文改错题的形式出现。完形填空以及阅读理解里面也出现相应句式。除此而外,写作中,强调句式也是高级句式之一。可见强调句式在学习中是不可小视的。 相似文献
2.
3.
<正>强调句式是中学英语重点语法内容之一,也是每年中高考必考的语法项目。纵观多年的中高考试题,并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积累,现将强调句的常用句式、判断方法,以及强调句的一些特殊现象总结如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强调句的基本结构和用法强调句的基本结构为:It is/was+被强调成分+ 相似文献
4.
5.
针对对外汉语教学中常见的问题,总结了初中级对外汉语精读教材中涉及的常用强调功能句式及词汇,对汉语强调功能句的表达特点进行了简要分析,并进一步分析了在针对对外汉语强调功能表达法进行教学时应注意的四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谚语语言简洁,音韵优美,寓意丰富,哲理深刻,其句式结构相当讲究,重视变化,结构上具有紧密性和对称性.本文作者在大量搜集英语谚语的基础上,对其特殊句式结构进行归纳分类,总结出了省略式、强调式和个特殊句式结构,便于学习者更好的理解和欣赏英语谚语. 相似文献
7.
陈仁祯 《第二课堂(小学)》2014,(1):29-32
强调句式It is (was)…that (who)…是英语中一个很有用的结构,也是高考英语的一个承要考点。从近几年的高考英语考题情况来看,这类考点主要涉及强调状语的HJ法,m这类用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五类。 相似文献
8.
9.
《Reading and Writing(高中版)》2014,(4)
正一、强调句型的用法在英语中,我们常用It is/was…who/that结构来突出强调句子的某一成分(一般是句子中主语,宾语或状语)。在这个句型中,it没有实在意义,只是引出被强调的成分。如果被强调的成分是表示人的词,用who或that来连接都可以。如果是其它成分,则一律用that来连接。例如:It is my mother who/that cooks every day.It was yesterday that Tom passed the maths exam.二、使用本句型的几个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0.
刘庆荣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2)
本文着重讨论了英语写作是如何利用句式的变化达到强调之目的的。英语句式变化无穷,但能造成强调效果的主要有强调句式(共三种)长短句和掉尾句。 相似文献
11.
12.
刘会萍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1):30-32
新世纪中国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这为教育体制改革和观念更新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学校德育工作要适应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全面落实“以德治国”的基本国策,牢固树立并不断加强法制观念、时效观念、竞争观念、信息观念及诚信观念。 相似文献
13.
林澜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5(1):43-45
摘要:笔者在教授大学生进行英汉句子翻译时,感觉有些问题,如对语法知识的不重视等,这是学生中普遍存在而翻译理论不会涉及的,而如果这些问题不引起学生的注意,意欲提高翻译水平无疑于起空中楼阁,作者在本文中针对大学生在翻译(英译汉)时较常出现的问题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4.
疑问句和感叹句是汉语中常见的两种句类,在王蒙"季节系列"小说中这两种句类得到了大量的反常规的运用。试从叙述视角、创作主体、思想主题三个方面论述小说中运用的疑问句的文化功能和感叹句的情感表意功能,从中一窥王蒙小说的语言特点。 相似文献
15.
廖舞艳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1):38-40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多元世界里,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应该是复合型人才——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外,还具备有效语言表达能力。本文针对广东地区高职高专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社会需求,就如何增强大学生的普通话有效言语表达的教学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汉语普通话交际,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语言得体,能感染听话者,从而进行有效交际。 相似文献
16.
汪子云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4(5):51-55
邓小平关于反对官僚主义的思想和论断,作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深入研读邓小平关于反对官僚主义的精辟论述,准确把握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对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党的建设,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19.
本论文提出在我国缺乏外部英语环境的教学条件下,教师应在课堂教学有限的时间里,通过以学生提问为主的课堂教学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创造良好的英语环境,使学生沉浸在英语氛围中,英语语感不断得到感染、培养和增强,母语语言习惯逐步为英语语言习惯所替代。 相似文献
20.
龙又珍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6):15-20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语言交际从功能上可分为传知性交际和寒暄性交际。留学生学习汉语的一个基本且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学会怎样用汉语寒暄。寒暄语主要功能是传递感情信息,调节沟通气氛,建立、保持或终止社会交际等。疑问句在现代汉语寒暄中使用频度最高,话题具有开放性,其功能已由"提问和求答"转化为以寒暄为主,疑问式寒暄可分规约性疑问式寒暄和非规约性疑问式寒暄,前者结构固定、意义固定、功能固定,只表达单一的寒暄功能,并呈现出语用化倾向;后者在表达寒暄功能的同时兼表传知功能,呈现出复合多样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