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教学片段: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同学们,听说大家的计算能力很强,我想检验一下,敢比一比吗?生:敢!师:(出示课件)请口算下面各题。5+15=14+26=18+12=11+39=42+38=15+5=26+14=12+18=39+11=38+42=师:同学们做得很棒!你们有什么发现吗?生1:得数都是整十数。生2:上一题的得数和下一题相同。生3:上一题的加数和下一题的加数相同。生4:按得数来分,可以分成5组,上下两题为一组,  相似文献   

2.
师:在体育课上,同学们正在开展各种体育活动,看了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加法问题?生:跳绳的有多少人?生:女生有多少人?生:一共有多少人?  相似文献   

3.
师:在体育课上,同学们正在开展各种体育活动,看了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加法问题? 生:跳绳的有多少人? 生:女生有多少人? 生:一共有多少人? 片段二:教学加法的结合律. 1.列式计算,得出等式. 师:我们来研究第三个问题,应该怎样列式? 生:可以先求跳绳的有多少人,再求一共有多少人.列式是:(28+17)+23=68.  相似文献   

4.
杨之 《湖南教育》2007,(3):41-41
情境:中秋节到了,妈妈给小明和妹妹小慧买了一块大月饼,小明把月饼平均分成三块,其中的一块留给自己,两块分给妹妹小慧.妈妈感到小明是个懂事的孩子,想发个短信把这件事告诉在外地工作的爸爸.  相似文献   

5.
<正>数学课堂是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最重要的路径。摒弃灌输式的教学,让学生的思维得以真实地成长,这是每一位数学教师努力追求的方向。六年级学生经过五六年的学习,思维确实得到很好地成长,但也有一些学生的思维发展存在某种程度的固化或显得保守。作为教师,如何寻找契机,有效地激发思维,让他们一次次突破呢?笔者在教学六年级下册“分数除法解决问题”时,相机设疑,果敢放手,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朱菊 《江西教育》2001,(12):49-49
45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九册“分数应用题总复习”的一个教学片段为:师:黑板上甲乙两个量,分别用线段a、b表示(边说边写边画图1),谁能用一句话表述图中甲乙之间的关系?(学生思考片刻,纷纷举手回答,老师整理板书。)生1:甲是乙的ab。生2:乙是甲的ba。生3:甲比乙少(1-ab)。生4:甲比乙少。生5:乙比甲多ba-1。生6:乙比甲多。(教师肯定学生回答,及时分析关键句的结构。)师:像这些句子,是将把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联系在一起,是我们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切入点。那么谁能告诉老师这样的句子一般叫…  相似文献   

7.
一、教学目标设计1.通过让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初步理解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简单的分数加法。2.使学生初步知道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相同时,这个分数就等于“1”,从而加深对分数的认识。3.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逐步发展数学的思考能力、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和合作交往的能力。二、教学内容及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85页例1、例2。2.教学重点:了解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3.教学难点:学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法。三、教学对象分析本节知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几分之一、几分之…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今天有四个小动物来到了我们课堂,你们看,它们是谁?  相似文献   

9.
刘丽萍 《云南教育》2005,(28):46-46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位置与顺序”第三课时。  相似文献   

10.
11.
学习内容:北师大版教材一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一)"中的整理10以内的加法表。 片段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今天,杨老师要和大家一起乘坐智力快车,去太空城堡游玩。我们要想进入城堡,需要帮助大象爷爷把学过的加法算式宝宝按一定的顺序排排队,排好了,就能闯过第一关。按什么样的顺序给算式宝宝排队呢?  相似文献   

12.
【片段】(出示一组分数:58、34、825、845、512、1140、1170、322,要求:(1)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把它们化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三位小数;(2)根据能否化成有限小数,把分数分成两类。指名汇报。)34=0.75322≈0.13658=0.625512≈0.147825=0.32845≈0.1781140=0.2751170≈0.157师:大家认真观察、比较,为什么有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有的却不能?这里面有什么秘密,秘密在哪里?师:请大家猜一猜,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到底与分数的哪一部分有关系呢?生:我认为与分数的分子有关。生:我认为与分数的分母有关。生:我认为与分数的分子、分母都有关。师:那…  相似文献   

13.
14.
曹金 《云南教育》2005,(28):45-45
点评:本案例创设了“迎新年联欢会”的问题情境,激发起小朋友们把教室装扮得漂漂亮亮的原理。怎样来装扮呢?老师以“朋友”的身份加入到学生的学习行列中,创设了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自主获取知识。在计算方法上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思想,用什么方法计算,由学生自主选择。  相似文献   

15.
唐洪国 《教师》2014,(12):115-115
随着我国新课程的颁布,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成为教师的首要任务,而有效教学则需要通过有效课堂来实现,但是在现实中落实到真正教学里的比较少,所以教学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目前苏教版中的数学教学主要针对小学,是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  相似文献   

16.
九年义务教育 (五年制 )小学数学教材第七册第 150页“相遇问题”的巩固练习课的一个教学片段为:师:同学们请看屏幕——(电脑演示 )电子表上显示“ 7: 30”,同时两个小朋友分别从家里 (分别位于学校的东西两侧 )出发,经过一段时间,两人同时到校,电子表显示“ 7: 45”。师:观察刚才的演示,同学们发现了哪些数学问题呢 ?(讨论 )生 1:我发现这两个小朋友都走了 15分钟。生 2:我发现两人同时从两地相对而行并且相遇。生 3:只要知道两人的速度,我可以求出两家之间的路程。生 4(急忙地 ):知道两人的速度,我还可以求出其中一个小朋…  相似文献   

17.
[评析] 三个教学片段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比较好地遵循了新理念下“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这一基本结构模型的框架。首先教师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地创设了一个儿童喜闻乐见的“抛硬币”游戏的情境.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抛后的结果时发现规律.因为硬币只有正反两面,落下后不是正面就是反面.因此说硬币落在桌面上.可能是正面朝上.也可能是反面朝上。其次.教师用活动贯串始终,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探究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教学片段一: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说长方形对折后两边是完全重合的,请大家把折好的长方形举起来让别人看一看。 (学生都举起了手中的长方形。) 师:你们还有其他的折法吗? 生:老师,我有两种折法,一种是横着折的,另一种是竖着折的。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统计与猜测”。片段一:抛硬币。(教师出示1元硬币。学生观察后说明硬币的正、反面。)师:我们做个抛硬币的游戏,请同学们猜一猜硬币落下后会是什么样?生:硬币落下后,可能是正面朝上,也可能是反面朝上。师:只有这两种可能吗?(学生一致认可。)(板书:可能)师:是不是像大家说的那样,硬币落下时可能是正面朝上,也可能是反面朝上,我们做个实验,共同验证一下。(教师分别请6个学生上讲台抛硬币,其余学生记录每一次抛硬币出现的正、反面。)师:说说自己看到的结果。生:有4次正面朝上,2次反…  相似文献   

20.
郑茂苗 《江西教育》2000,(10):46-46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七册“乘法分配律”的一个片段为(反馈训练环节):  ●用字母表示分配律  师:什么叫乘法分配律,大家已有所了解了。如果用a、b、c3个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你会吗?试试看,请写在练习本上。  生(全体寂静无声迅速地写在练习本上,其中一生板演):(a+b)×c=a×c+b×c。  师(巡视、检查、批改):同学们都写得不错,让我们再通过练习来验证一下,好不好?  生(跃跃欲试):好。  ●反馈练习  (1)填空题(一般模式填空,略)  (2)选择题(类似使乘法分配律完整的训练,略)  (3)找朋友(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