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敖莉 《四川教育》2000,(10):31-31
一、引入课题1.[放录像:瀑布的动态画面同时播放配乐诗朗诵,创设情境,使学生直观、生动地整体感知瀑布的雄伟 壮丽。]师:说说瀑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让我们再次来欣赏瀑布的壮美,一边欣赏一边思考两个问题:a.作者在不同的观察点欣赏瀑布的哪个方面?b.作者按什么顺序观察瀑布的?[演示CAI课件:瀑布声、色、形的三幅图,同时,辅以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诵。使学生直观、形象地弄清作者是在远处听到瀑布声音,近处看到瀑布的颜色和样子。]过渡语:接下来,我们随同作者一起来欣赏瀑布的声音、颜色和形态。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在放手让学生目学的基础上,教师略加指点。教学可分为三步进行: 第一步,熟读课文,直奔中心。教师提问让学生思考:通过阅读,你从课文中懂得什么是促成冬眠的主要原因? 让学生抓住第四段,搞清“冬眠不是睡眠”、“低温是促成冬眠的主要原因”。第二步,上溯下连,加深理解。引导学生上溯第三自然段,让他们思考:当作者带回刺猬后,在当天晚上看到什么情况? 板书“喜欢滚动声音,把酒瓶当球打”,“喝牛奶,吃牛肉”,让学生知道;  相似文献   

3.
作前指导1.说话要求老师指导学生观察图画 ,并答出 :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 ?什么地方 ?都有谁 ?在干什么 ?然后用一段话把图意写下来。2 .教学目标1明确几个问题 ,即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 ?什么地方 ?都有谁 ?在干什么 ?2确定观察方法 ,老师指导学生观察图画。3在叙述图意中要充分发挥联想。4用一段话把图意写下来 ,注意句子之间的联系。3.达标规程 :培养观察思维——展开合理想像——说写结合4 .教学过程(1)培养观察思维说话前首先把几个问题弄清楚 ,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 ?什么地方 ?都有谁 ?在干什么 ?其次 ,引导学生了解图上同学们送给老师的…  相似文献   

4.
所谓思路,就是作者一层一层地表现出文章中心思想的路子,亦即“文脉”。如果说思路是文章的纲绳,那么,词、句、段就是缀在上面的珠子。纲举而目张,脉络清而义理显。下面试以自己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为例,谈谈讲读课抓文章思路的体会。 1、粗读课文,探思路。布置预习时,我除让学生运用工具书自学字词外,还进一步要求学生思考:这课是写哪些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的?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意在让学生探索作者的思路。课堂教学时,检查预习情况后,我再解题。紧接着,我让学生读课文,并思考下列问题:课文哪一部分是写人们和总理的灵车告别的?还写了哪些场面?学生通过认真阅读,就能迅速把握住:课文最后一部分是写人们和总理的灵车告别场面的;第一、二段分别描写了人们等灵车、望灵车想总理的动人情景。这样,通过师生双边活动,教师结合板书;“等灵车→望灵车→送灵车”,全文思路就出来了,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清晰的印象。学生也就能自然地将课文按三个场面分为三段。  相似文献   

5.
一、《“你们想错了”》(四省市编第六册)教法:“人物语言入手法”。(一)紧扣人物语言,了解事件发生背景阅读课文,答问:1.这篇课文的题目为什么要加上引号?这句话是谁讲的?2.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情况下讲这句话的?(二)紧扣人物语言,弄懂课文重点难点让学生弄懂两个敌兵究竟“错”在什么地方,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为使学生对此有所领悟,并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可启发讨论:1.方志敏说:“要从我这里发洋财,你们想错了!”反复阅读两个士兵的话,认真想一想,这两个士兵当时是怎样想的?他们为什么会这样想?  相似文献   

6.
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是一组侧重指导“读”的课文,重点训练项目是“主要的和次要的”。训练的目的主要是通过阅读,学习分辨课文内容主次,使阅读能抓住重点, 《给颜黎民的信》是一篇书信体的讲读课文,在指导学生阅读中,不汉要帮助学生在“读”中理出信中说了哪四件事.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四件事中“应该怎样读书”这件事是本文的主要内容,教学中首先让学生扫除阅读障碍:其次,向学生提出问题:鲁迅在《给颜黎民的信》里说了哪几件事?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在此基础上,再提出:主要说了哪件事?这件事是分几层意思说的?帮助学生分辨主次:最后,还要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把这件事一步一步说清楚的。另外,为了使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容,还应帮助学生弄懂文中关键的句子,使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自学能力。 《再寄小读者》是一篇阅读课文,是作家冰心写给少年朋友的一封信,教学中,应在学生整体感知、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重点帮助学生消化“主要的和次要的”这一重点训练项目,理清文章思路,找出重点段落,比如这篇课文一共讲了四件事,而第三件事”怎样练习作文”则是本文的重点,应引导学生认识到:文章中作者写得最细致、最具体的地方,往往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另外,在  相似文献   

7.
【课例分析】《可爱的草塘》是小学语文第九册中的一篇重点课文。它生动地记叙了作者初到北大荒,看到那里的草塘景色美丽、物产丰富,由衷地赞叹草塘是个可爱的地方,表达了作者对草塘的喜爱之情。教学时可注意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层层深入读懂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通过感情朗读使学生入情入境,感受草塘的可爱,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8.
《桃花心木》一文中,种树人说的话和作者的感悟是重点段落,尤其是作者感悟一段紧承上文,含义深刻,理解这一段对于整篇课文的学习意义重大。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由浅入深,层层感悟,突破重点。一、自主质疑,引发探究首先出示作者感悟的一段话,引导学生自主质疑:读了这一段话,你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确定重点问题引导探究:1.什么是“不确定中的生活”?2.为什么说“在不确定中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二、指导探究,初步感悟确定了问题之后,教师指导学生自主设计探究的方法:可以联系上下文,抓…  相似文献   

9.
为了引导学生掌握作者的思路,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我在教学中分为三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抓住文章的首尾,从开始是装载的新米把“船身压得很低”,到后来是“敞口朝天”,“换到手的是或多或少的一叠钞票”,引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旧中国的农民获得了  相似文献   

10.
《避雨》是小语第七册第二组教材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情节简单,语言朴实无华,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我们在教学中要紧扣教材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思路,逐步培养学生喜欢观察和思维的习惯。一、理清文章脉络,探索作者思维路子在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全文的基础上出示思考题:作者什么时候,到什么地方去,遇到了什么事情?他看到、听到些什么,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依据这个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弄懂课文,理情脉络,  相似文献   

11.
一、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师:同学们,我们的学校不仅校史光荣, 而且景色美丽,谁能结合所学的《五彩池》 《海滨小城》等课文谈一谈? (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激发,积极思考发言。) 生:作者在写景时,按观察顺序描写了两 个地方的美丽景色。 生:我们还从中体会到和学到了作者写文 章的知识、方法与情感。 师:现在,我们也来写一篇关于校园美景 的习作,好吗?  相似文献   

12.
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在学生临近毕业时,忽然自称失明了。学生们纷纷前来看望他。他问每一个学生:"你是谁?告诉我你究竟是谁?从什么地方来?学什么专业?小时候幻想什么?毕业后准备到什么地方去?将来准备做什么……"  相似文献   

13.
《海上日出》是著名作家巴金脍炙人口的一篇散文。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的中心,学习作者是怎样观察景物的,我建议根据以下的要点进行教学。一、了解写作顺序,把握全文命脉教学一开始,就让学生阅读全文。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大概了解后,引导和启发他们联系平时看日出的生活感受,思考下列问题,弄清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海上日出的:1.作者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海上日出的?2.作者是怎样观察日出的?  相似文献   

14.
一篇课文的板书设计,不仅要考虑对全文进行提炼和概括,还要考虑是否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霍懋征老师在教学《冀中的地道战》时,就很注意把板书内容与启发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霍老师在教学这篇课文时,首先从解题入手,让学生通过看课题——“冀中的地道战”,提出一连串问题:为什么用地道?地道是什么样?怎样用地道?最后结  相似文献   

15.
《儿子一家人》【自读导言】《儿子一家人》是当代著名女诗人舒婷的散文作品 ,风格质朴而风趣 ,表达了作者真诚的爱 ,真诚的生活态度 ,真诚的心灵追求。《儿子一家人》在叙述方式和选材角度上别具一格。阅读时 ,可从两方面入手 :1.要注意仔细体会文章的作者和文章中叙述者的不同 ,想一想作者特意以五岁儿子的视角和口吻来写此文的意图是什么 ?这样的叙述有什么效果 ?2.找一找本文选取的典型生活细节有哪些 ?大致可以概括为几类 ?要表达什么 ?由于本文的内容较多 ,内涵丰富 ,结构安排较为自由 ,阅读理解时应着重体会文章在叙述方式和选材…  相似文献   

16.
对小学一年级学生谈辩证法 ,好像有几分荒唐 ,尤其是一名初出茅庐的新老师对一帮天真活泼的新学生谈辩证法 ,更显得有些幼稚可笑。然而笔者耳闻目睹的一幕却又真真切切、实实在在地说明了这一作法的可行性。下面是“九义”教材第 1册《看图读拼音识字·6》教学片断与评述 :师 :同学们 ,今天我们学习“上、中、下”三个字。请同学们翻到课本第 4 1页 ,先看图 ,再回答问题 :①图上画的是些什么人 ?②他们在什么地方 ?干什么 ?生 :图上画的是三个小朋友。生 :他们在操场上滑滑梯。师 :这三个小朋友分别在滑梯的什么地方呢 ?生 :一个小朋友在滑…  相似文献   

17.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掌握本课生字新词,体会课文是怎样有顺序地具体地描写月亮湾的美景的。 3.教给学生熟读成诵的方法。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阅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字义。教学过程。 xiang 一、出示课题:26.我的家乡 (说明:“乡”字先出现音节,再慢写字形,让学生注意字的笔画、笔顺。) 指读。讲解“家乡”的意思。(家庭世代居住的地方) 提问:我们的家乡是天津,课文中“我”的家乡在哪?是个什么样的地方?课文中哪句话告诉了 wan 我们?(板书:月亮湾是个美丽的村子) 二、讲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节。 1.指读课文。指读“湾”,“村子”(“村”平舌音,指导读好。)  相似文献   

18.
Unit 5该课讲述作者儿时在一个圣诞节从无比失望到极度欣喜的经过,描写细腻生动。文章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一至十三行为第一部分,讲述作者渴望得到一匹小马作为圣诞礼物;十四至五十八行为第二部分,描写作者由于送马人的迟误所经历的悲喜心情;最后一段为第三部分,寥寥数行,总结作者对这一经历的感想。1.A miserable and merry Christmas?  相似文献   

19.
学生读后,教师问:你们觉得这首诗好不好?然后再问作者:你觉得自己写得好吗?哪一句是你最得意的?老师也写了一首和你同题的诗,你敢和我比一比吗?(老师写的诗较平淡)  相似文献   

20.
《花潮》(六年制八册第九课),介绍了昆明市圆通山上的海棠花,描述了人们观花的盛况,赏花的情趣,表达了作者观花后的独特撼受。学习课文,时,可采用“抓住中心短语,导读全篇”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一、自读课文,捕捉中心短语,理清脉络。 在学生学习生字新词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我”在什么时候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作者看后有什么感想?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