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新华社当记者20年间,大约有十四五年时间是在搞经济报道.最近发现采写经济类稿子越来越困难了,原因何在?请教总社的一位同行,得到的回答是:“在今天这个形势下搞经济报道,我们更需要学点‘部门经济学’才行”.  相似文献   

2.
一、经济报道应剔除非经济因素长期以来,新闻报道存在两种倾向,一是从总体上看新闻报道中经济分量太轻,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二是经济报道偏离客观规律,常常和政治运动绞在一起。搞经济报道首先要确立一个新观念,即在经济报道中应排除非经  相似文献   

3.
毛浓曦 《今传媒》2007,(6):50-50
在经济欠发达地区驻站搞新闻工作是一项很有挑战性的工作.这不仅仅是说艰苦的工作、生活条件需要克服,更大的挑战实际在于新闻资源的匮乏,也就是说报道什么、如何报道成了驻站记者一个很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刘琨 《新闻采编》2007,(3):9-10
经济报道是新闻报道中的一个重头戏。过去单纯从经济工作角度去搞经济报道,这种模式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和群众需要、所以经济报道必须在新的形势下有所创新和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提高新闻质量、增强服务意识,多一些有深度、有力度的经济报道,这是时代的呼唤。  相似文献   

5.
经济报道的数量不少,但许多报道缺乏深度和力度。怎样增强经济报道的深度和力度?一抓重点。改革开放的成就,经济建设的成就,应是经济报道的重点。着重抓好了这方面的报道,就能起到激励、鼓舞人们的作用。二抓热点。搞经济报道,要善于抓热点题材。何谓热点题材?就是政府集中在抓的  相似文献   

6.
汤阴粮食局长张国玉,关心支持临时工搞报道的事儿,在汤阴粮食系统传为佳话。去年夏粮收购期间,汤阴菜园粮管所进了一名退伍军人临时工卞新保。小卞在部队搞报道曾荣立三等功。到粮所上班后,搞报道的兴趣不减.但由于对粮食政策不熟悉,爱好很难施展.局长张国玉知道后,派人给小卞送去有关粮食工作的资料和新闻写作资料,并不断提供报道线索.现在,小卞  相似文献   

7.
写作能力、敏锐的社会观察力,是新闻工作者的基本条件,但就搞经济报道而言,这些是远远不够的。随着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进入发展快车道,GDP、GN P、工业增加值、资产重组、宏观调控等经济理论和专业术语已被广泛使用,新的经济形势对经济报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济报道,不仅仅是  相似文献   

8.
在商品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县报如何加强和改进经济宣传?我们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努力。积极拓宽报道题材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一个特征是开放型的,封闭搞不了商品经济。经济开放,经济宣传也要开放。长期以来,我们搞产品经济,形成了一套封闭式的办报传统,县报的任务主要是传达上级的意图,报道的题材很狭窄。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要  相似文献   

9.
《声屏世界》2009,(6):66-66
经济报道能否在变化的经济环境中引导公众扩充经济知识面,从而更好地理解经济形势,打理个人财富?一、梳理历史,强化经济热点的纵深感。经济问题和经济现象通常不会是突然出现的偶发事件,因此在对一些经济热点进行报道时,不仅要尽可能还原其本来面目,还要搞明白其前世今生。二、中外联通,增加经济现象的对比度。  相似文献   

10.
把经济新闻写成美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新闻能不能与美“汇合”呢?回答是肯定的。法国小说家福楼拜曾由衷地感到:“越往前进,艺术越要科学化,同时科学也要艺术化。两者从山麓分手,回头又在山顶‘汇合’。”经济新闻要达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感染人”这一目标,就要求新闻记者在及时报道新近发生的有新闻价值的经济事件和人物的基础上,尽量将其写成美文。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将经济新闻写成可读、可感、可知的美文。一、红线贯串、形象生动。搞经济报道应该像搞科技等报道那样从技术性和业务性中跳出来,以人们可知、可感形象…  相似文献   

11.
孙愈中 《视听界》2002,(4):85-85
不少同志对经济报道存有偏见。除了重大题材的经济报道外,他们对一些微观的经济新闻,即使有典型性和指导意义的,也往往不屑一顾,认为这实际上是在给别人做免费广告。而记者去搞这些报道,则在去捞“油水”之嫌。有些新闻单  相似文献   

12.
刘晓辰 《今传媒》2006,(8):48-50
1999年1月,我受《经济日报》报社编委会派遣来到陕西记者站。《经济日报》的记者顾名思义是搞经济报道的,但是在常人眼中,经济报道比较枯燥,不像社会新闻那么抓人眼球。特别是经济类的正面报道,很容易搞成数字报道并流于形式。为了客观、全面地报道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特别  相似文献   

13.
如何提高批评报道的正效应?对这个问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们的经验,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经济建设服务,是提高批评报道正效应的唯一途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以后,报纸在进行大量正面教育的同时,也进行批评报道是舆论监督的重要手段。如何提高批评报道的正效应?关键是明确搞批评报道的指导思想,这个指导思想就是邓小平同志在南巡重要谈话中提出的“三个有利于”,符合这个指导思想的,就坚决搞好,不符合这个指导思想的,就不要去搞。当前,搞好经济建设是大势所趋,批评报道要为经济建设服务,因为它代表了党和人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14.
刘扬 《新闻与写作》2000,(11):17-18
传统的经济报道,一般是按照上级有关经济报道的精神,从国家和本地经济建设的重点项目和经济工作的重大举措中确定选题;或是一个地区、一条战线。一个单位做出了成绩,有了经验,记者及时采写、报道。这种方式有其合理性,但是在新的形势下,仍然单纯地从经济工作角度去搞经济报道,已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和读者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报道必须拓宽选题思路,扩大选题范围,创新思维模式。 记者拟结合见诸报端的一些文章及本人的采写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用政治的眼光透视经济现象,增强经济报道的深度。 经济活动关系到人…  相似文献   

15.
搞经济报道、特别是区域经济报道,稍不留神便会误入单调、平庸、乏味之途。经济发展、包括区域经济发展,一般都带有明显的地方特色、行业特色。报道者理应着力发现、挖掘这种特色,通过别出心裁、不拘一格的表现样式,形成自己的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新闻界的同行都在探索经济新闻的改革。1981年10月,我们在全国电视系统办起了市场新闻,搞了一个小小的栏目《市场掠影》,从财贸报道的角度,对改革经济新闻作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一、从共同兴趣着眼,开拓新的报道领域。长期以来,观众反映经济新闻没啥看头,认  相似文献   

17.
张旭 《河北广播》2005,(4):94-94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报道的位置也越来越重要,这就给我们搞经济报道的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地方新闻媒体的财经记更应该准确把握自己的定位,采写出来的经济报道既要切中地方党委、政府的经济工作中心,又要让普通百姓喜欢看、听。  相似文献   

18.
我们常州日报的经济报道,在8月下旬搞了一次改革的尝试。每天在一版头条位置,连续、突出地宣传了我市以名优新产品为中心、以骨干企业为依托的经济联合群体这个新事物。连续发表的八篇报道和七篇言论,形成比较强烈的舆论,引起各方关注,并受到中央领导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九月八日光明日报用整整两个版(第五版和第六版)的篇幅报道了刘少奇同志和周恩来同志来我院视察的情况;报道了我院开展勤工俭学活动的情况和成绩.这两个版的稿件是我们自己动手为光明日报撰写和组织的,并且我们还派同志去报社参加了这两个版的编排工作.这次组织稿件,由学校党委书记顾稀同志亲自挂帅.九月三日,顾稀同志召集了有各总支、直属支部书记、宣传委员参加的会议,讨论如何组织报道的问题.在会上确定了三个报道内容:一、报道九月二日刘少奇同志和周恩来同志来校视察的情况,以及由此掀起的全校的生产劳动新高潮.二、报道全校大修铁路,大办工厂,支援钢铁建设.三、报道全校大搞教学改革,大搞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20.
搞经济报道的记者,尤其是在党报搞经济报道的记者,都抱怨经济报道难写。难在何处?不外乎一是采访难,转型时期的经济形势错综复杂,波诡云谲,记者不易把握;二是采访出来的东西往往脱不了消息报产值利润,通讯写厂长经理,写增长写扭亏的窠臼。辛辛苦苦写出来的东西,好不容易发表出去,愿看的人也不多。经济报道该怎样写出新意,吸引更多的读者,以便更好地服务于读者,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呢?笔者以为,把经济报道搞活,需要记者更新观念,在把握好时代中心要求,唱响主旋律的前提下,选择好切入点,抓住读者的阅读需求,写出既有时代特色可读性又强的新闻作品。具体说,应当做到选择题材要“鲜”,组织细节要“活”。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