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马克思对自由的理解是建立在劳动基础上,人由于自由自觉的劳动而成其为人,同样人也因其自由自觉的劳动而成为自由的人。然而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条件下,劳动沦为满足人类基本生存需要的谋生手段,成为不自由的异化劳动。因此,要实现人的自由,必须要克服与扬弃异化劳动,使劳动真正复归于人自身,成为人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  相似文献   

2.
余爱芬  杨明  杨容泉 《职业圈》2007,(3X):145-146
可持续发展观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提出后,已经在全球达成一致共识,也成为一个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在新形势下,公路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如何发挥其特点与作用,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有力保障,同时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文章从可持续发展观的概念及形成过程开始,讨论其本质特征与意义。由此进一步引出公路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概念与内涵,及其发展方向与对策。并对未来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刘高玉 《职业圈》2013,(36):19-19
企业经济发展与企业文化建设相互依存,企业文化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提升企业形象,优化经济结构,增进企业市场竞争力,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企业经济的发展作用于文化建设,使其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在现阶段,完善企业整体发展观,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实现经济与文化协同并进,已经成为了当前社会发展的时政热点。  相似文献   

4.
桂伟方 《职业圈》2008,(6):10-11
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自觉地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5.
关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伦理学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生态意识的苏醒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发展观,是本世纪五十年代后西方国家工业化经济迅速增长,出现了世界性的环境恶化、人口膨胀等危机之后,人们经过反省和探索,于80年代开始探讨人类发展的一种新思路、新理论。1981年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R·布朗出版的《建设一个持续发展的社会》是第一部系统论述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代表作。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一书,指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出路之所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则开辟了人类发…  相似文献   

6.
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自觉地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7.
赵秀梅 《职业圈》2014,(11):52-53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的发展观,这是新时期社会全面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我们加强和改进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应根据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不断改进创新,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侯霄焕 《职业圈》2012,(8):144-144
新发展观问题研究 笔者认为,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已从传统的模式向新模式转变,即经济发展不仅限于经济增长,而是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追求实现国家或地区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人口素质、生活质量、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和文明化,而所谓新发展观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观念体系。它涵盖了当代发展经济学家对于对发展问题的许多新认知。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马小花 《职业圈》2007,(4X):38-39
高职法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应当在可持续发展观指导下,注重建设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科建设的完整性、社会对综合性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通过课程改革、师资培养,改革传统教育模式,建立适合法学人才发展、学校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0.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这种发展观是一种有利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走向良性循环的科学的发展观,它反映了我们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我们要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坚定不移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1.
我们把今天的社会信息环境与10年前甚至5年前作一个比较,就会明显地感受到,互联网的迅速崛起已经成为新世纪社会信息环境一个最显著的特征,越来越多的人依赖互联网获取新闻信息,网络媒体正逐步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社会生活产生着日益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在这种形势下,网络媒体自觉认识到自己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无疑将对网络媒体今后的健康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谭立 《职业圈》2007,(2S):24-25
高校学生是即将走上社会的一代年轻的专业技术人才,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未来的顶梁柱。人类社会的延续和更新,驱使我们从不同的视角探究高校学生的教育和培养过程。学生人格发展的条件,以及通过那些社会实践活动激发和强化学生的个性优势,使之成为社会进步或社会变革中最为积极的力量。  相似文献   

13.
可持续发展观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提出后,已经在全球达成一致共识,也成为一个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在新形势下,公路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如何发挥其特点与作用,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有力保障,同时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文章从可持续发展观的概念及形成过程开始,讨论其本质特征与意义,由此进一步引出公路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概念与内涵,及其发展方向与对策,并对未来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和谐”既是人的理想追求,也是社会和企业生存的基础和发展的动力。创建和谐企业。至关重要的是营造和谐的企业劳动关系。将“和谐”的理念与企业发展目标相结合,并贯穿在企业的价值观、发展观和管理实践中,把企业办成科学发展、文明经营、诚信守法、关爱员工、活而有序的经济实体和社会“细胞”,谱写出了新时期企业发展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5.
天籁之歌     
音乐是人类社会明的产物。而人类社会没诞生之前,自然界就有了自己多彩的旋律,那便是亘古咏唱的天籁之歌。  相似文献   

16.
陈玫 《职业圈》2011,(12):29-30
“和谐”既是人的理想追求,也是社会和企业生存的基础和发展的动力。创建和谐企业。至关重要的是营造和谐的企业劳动关系。将“和谐”的理念与企业发展目标相结合,并贯穿在企业的价值观、发展观和管理实践中,把企业办成科学发展、文明经营、诚信守法、关爱员工、活而有序的经济实体和社会“细胞”,谱写出了新时期企业发展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生态旅游业的蓬勃开展和林业旅游资源的不断开发,传统旅游方式中的一些不足,特别是对自然资源的破坏已成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因此,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既是世界各国竞相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一种备受推崇的社会行为方式,甚至代表着21世纪旅游业发展的方向。自然界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而只要旅游者进入自然界旅游,就必然会影响自然界,所以要使旅游者成为生态旅游者,保护自然环境,这不仅仅是生态保护者的责任,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李中华 《生态文化》2006,(4):43-43,45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其中,可持续发展观在科学发展观中处于基础的、前提的、决定性地位,换言之,没有可持续发展,既不可能有人的全面发展,也不可能有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尹晓闻 《职业圈》2007,(7S):189-190,110
在犯罪构成体系理论中,刑事义务冲突作为阻却犯罪的正当化事由,目前我国刑法还没有明确规定。随着人类权利观念的不断推陈出新和社会伦理道德观念的复杂化,形式上符合犯罪构成要件的刑事义务冲突现象,因其本身已经成为社会生活所必需的一部分而被人们普遍接受,明确其在我国刑法体系中的应有之地位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终极目标,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可持续发展观,是人在多种发展可能性中的一种理想选择;是人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改变系统诸要素之间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使系统沿着一定的方向发展,最终实现“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构成危害”的发展观;不仅倡导“代内公平”。而且提出了“代际公平”观念。创新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自觉维护和保障农民的基本经济权益。使有限的土地资源为农民创造更多的收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