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问题,是这几年才提出来的新问题。自从一九七八年十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现代化经济建设上来以后,党中央多次郑重地提出了这个问题。在一九七九年九月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庆祝建国三十周年的讲话中、在一九八○年十二月党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在一九八一年六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都强调指出: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不限于生产力的发展,还要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没有精神文明,没有共产  相似文献   

2.
两年多来,揭批林彪、“四人帮”的反革命罪行,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从今年起,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完全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在这伟大的历史性转变过程中,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现代化建设与阶级斗争的关系,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促进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是人们十分关心的重大课题。这里,我们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提出一些初步的看法,以求教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从一九七九年起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个伟大的战略决策,是华国锋同志为首的党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扫除实现转变的最大障碍以后适时提出来的。早在建国初期,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同志们; 这次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由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会议。 1978年,党中央召开了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全国科学大会,拨乱反正,确立了科技工作的正确指导思想,唤来了科技的春天。邓小平同志在这次大会上,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工人  相似文献   

5.
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深化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们即将胜利进入21世纪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着眼于迎接未来激烈国际竞争的挑战,着眼于中华民族在下个世纪的伟大复兴,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6.
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深化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们即将胜利进入21世纪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着眼于迎接未来激烈国际竞争的挑战,着眼于中华民族在下个世纪的伟大复兴,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7.
主要矛盾和中心工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从一九七九年起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是具有伟大的历史性的战略转变。这一伟大战略决策,对于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对于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地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对于进一步发展和巩固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逐  相似文献   

8.
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江泽民(1994年6月14日)同志们:这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是在我国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的新形势下,由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  相似文献   

9.
高校电化教育评估工作之我见史首义(西北轻工业学院·咸阳·712081)党的十四大向我们发出了伟大的号召:“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现在全国上下一片热气腾腾,改革开放更加生机勃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业合作化的胜利,是我国五亿农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经历的生产关系的伟大变革。这一变革,是党和国家运用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的典范。本文试图从三方面对这个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请同志们指正。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客观必然性大家熟知,按照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生产关系的改变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的,而生产力的发展又是从生产工具的变化开始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决策:从一九七九年起,把全党全国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一战略转变,对于加快实现四个现代化,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把我国建设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建国三十年来,在最初的七、八年中,我们卓有成效地进行了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改革,开展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本来应当及时地把全党全国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但是,由于我们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工作指导上发生了一些缺点和错误,特别是由于后来林彪、“四人帮”的干扰和破坏,致使党的工作中心的转移一直未能实现。  相似文献   

12.
我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自从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已三十年了。现在,革命又已进入一个新的伟大历史时期,全党全国工作的着重点已转移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是保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的极为重要的步骤,也是彻底完成无产阶级专政历史任务极为重要的阶段。三十年前,当我们这个占人  相似文献   

13.
具有伟大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了。这是一个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如同当年党的“七大”的正确路线曾经团结全党和全国人民战胜口本市国主义、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全面胜利一样,党的十二大的正确纲领,也必将动员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夺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在这次大会上,胡耀邦同志代表党中央提出了一个宏伟的战略目标:即从一九八一年到本世纪末的二十年,要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  相似文献   

14.
具有深远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应该从一九七九年起,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以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转折点到一九八二年九月召开的十二大,在党中央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指引下,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经过了几年的艰苦奋  相似文献   

15.
<共产党宣言>是指导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的全部实践运动,谋求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在全世界胜利的伟大宣言.<宣言>指导中国共产党人必须以努力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己任,"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积极建设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把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推向世界.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历史发展时期。在本世纪内,我们将要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在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上,党中央向全党全国人民提出了“全党动员,大办农业,为普及大寨县而奋斗”的战斗任务。全党从中央到地方,各条战线,各个部门,都在紧张地动员起来,齐心协力,为这一运动的完全胜利而奋斗。发展国民经济的宏伟目标和普及大寨县的伟大革命运动向战斗在教育战线上的同志们提出了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形势喜人,形势逼人。我们必须积极行动起来,全面贯彻执行毛主席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和方法,坚持《五·七指示》的道路,为培养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和实现四个现代化所需要的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而努力。  相似文献   

17.
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目标,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开篇。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决策,使我们走出了忽视生产力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的误区,成为中国追赶世界的开始,更重要的是为中国人民树立起了新的宏伟目标。十一届三中全会所确定的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相结合的战略方针,说明中国的现代化必须在社会主义的地基上进行,必须避免资本主义现代化过程的弊端,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相结合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一个伟大创造,这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改革是一场革命”的道理,更进一步认识到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途径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和基本任务,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改革在未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胜利地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党中央号召我们:要团结起来向前看。党中央的这个号召,指明了在揭批“四人帮”运动推动下,全国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正规,获得了安定团结局面之后,如何继续前进所必须解决的问题,应该引起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的高度  相似文献   

19.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是中国教育史上的又一里程碑  6月15日至18日,党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这是在我们即将胜利进入21世纪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着眼于贯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着眼于迎接未来激烈国际竞争的挑战,着眼于中华民族在下个世纪的伟大复兴,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可以说,这次会议,盛况空前,主题鲜明,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盛况空前,主要体现在,这次全教会的规格和规模是空前的。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这次会议,中央政…  相似文献   

20.
正邓小平作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创立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是指引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胜利前进的伟大旗帜。在当前全党全国人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深化改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新阶段,更加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