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8 毫秒
1.
凌濛初创作的《红拂》杂剧是根据唐代传奇小说《虬髯客传》改变而成的,但它不同于其他《红拂》剧作,凌濛初《红拂》杂剧的创作时间当在万历三十二年(1604)至万历三十三年(1605)八月之间,其创作因素是多方面的。凌濛初《红拂》杂剧,将一事化为三传,使之更具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魅力,获得了巨大成功,并得到了戏曲界的赞许,对后世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2.
万历年间,戏曲家陈与郊创作的杂剧<袁氏义犬>,其题材虽来源于历史故事,却带有浓重的自传色彩.该杂剧具有两个重要的特点:一个是将王衡的杂剧<没奈何>插入第一出,采用了"戏中戏"的艺术手法,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戏剧效果;另一个是陈与郊有心将该剧写成一部"寓言剧",并通过一个寓言故事的演述来寄寓和抒写自己的内心情感.  相似文献   

3.
《谢小娥》故事始见于唐传奇《谢小娥传》,唐代李复言又将其改写为《尼妙寂》,明代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九《李公佐巧解梦中言谢小娥智擒船上盗》以及清代王夫之《龙舟会》杂剧也都演绎谢小娥事。从小说到杂剧,《谢小娥》故事的情节内容不断地扩充完善,结构设置也越加跌宕起伏。谢小娥和李公佐是故事中着重表现的两个人物形象,且被赋予了不同的时代内涵。时代背景、作者创作意图的变化,使得故事的创作主旨也随之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4.
明未清初出现了多部红拂剧作,以张凤翼《红拂记》、凌漾初《红拂三传》、冯梦龙《女丈夫》及近年发现的曹寅《北红拂记》为代表,各剧本之间关联紧密。经比对分析可知,推陈出新是红拂剧改编的轨迹,不同的曲学主张和创作意图是红拂剧改编的原因。围绕红拂剧目的改编与评点,汤显祖、凌淳初、冯梦龙、吕天成、沈德符、曹寅、尤侗等曲作家、曲论家纷纷卷入其中,在曲辞、音律、情节架构、场上案头等方面表达了各自的曲学立场,从中可以窥见明末清初曲学界理论上的分歧所在。  相似文献   

5.
凌濛初戏曲创作概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拍》作者凌濛初不但是中国十七世纪杰出的小说家,而且还是当时著名的戏曲家。他写过颇为出色的杂剧,作过传奇,在戏曲创作理论上也有独特的建树。称他是一位中国戏曲史上有影响的戏曲家似不为过。本文欲就此作些梳理并概述之。  相似文献   

6.
<群音类选>是明代万历年间戏曲家胡文焕编选的一部综合剧曲与散曲、昆腔与诸腔、南曲与北曲、传奇与杂剧的明代戏曲选本,其内容之丰富、体制之宏大,居现存万历戏剧选本之首.本文仪拟对其中所收的孤本剧曲<王昭君和番>进行考释,欲窥戏曲体例和剧目演变的脉络和戏曲发展史的一些现象和规律.  相似文献   

7.
红拂这一题材始见于唐代小说《虬髯客传》,明清剧作家结合个人情志和所处的特定生活背景对其进行了敷演、改编,传奇杂剧迭出。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红拂女以及在其身上不断凸显的女性意识使得红拂这一题材具有历史横截面上的反复塑造性和阐发性。  相似文献   

8.
近10年来,左鹏军先生先后著有<近代传奇杂剧史论>、<晚清民国传奇杂剧考索>、<晚清民国传奇杂剧史稿>等著作,显示了他朴实、翔实、充实的研究个性,以比较显著的研究成果推动了长期以来相当薄弱的近代传奇杂剧的发展,为近代传奇杂剧作为一个学科的建立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通过全面系统地校勘比较<元刊杂剧三十种>、<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元曲选>三个杂剧选本的异同,发现<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比<元曲选>更接近元曲的原貌.在进行汉语史研究时,应首选<元刊杂剧三十种>和<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而<元曲选>也可以作为汉语史研究的韵文材料.  相似文献   

10.
<永乐大典>正本自明朝永乐初年编成后,一直藏于深宫,真正接触过此书的人并不多.嘉靖间重录<大典>,至隆庆元年(1567)完成.这重录的<大典>便为副本.<大典>副本原储于皇史宬,后于清初移置翰林院,其残本保存至今.至于<大典>正本,不但目前未发现有任何踪迹,而且嘉靖后几乎找不到任何相关记载.正因如此,关于<大典>正本的下落便成了一个谜,并引起过种种猜测:其一,毁于明末清初南京;其二,藏于皇史宬夹墙中;其三,嘉庆年间失火毁于乾清宫中;其四,万历年间焚毁;其五,明末焚毁于北京宫中;其六,殉葬于嘉靖帝墓.其中近年影响最大的是殉葬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