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积”属于空间的概念,比较抽象。因此,我在充分估计学生思维能力的基础上,采用了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方法,深入浅出,卓有成效地帮助学生建立了“体积”概念。 一上课,我就把两个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玻璃杯放在桌子上,然后往两只杯子里倒入相同高度的水。问:“谁能告诉我,哪只杯子的水多?”学生仔细观察后,回答说:“两只杯子一模一样,水平面在  相似文献   

2.
一、教学中注重联系实际 数学来源于生活,因此在教学中应紧密联系实际,从生活实际入手,让学生认识事物,掌握知识是十分重要的。大家都知道:小学生的思维受年龄所限,认识感知实际知识需要一个过程,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抽象的数学问题,更是如此。《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  相似文献   

3.
【真题回放】阅读材料,按要求作文。一个屡屡失意的年轻人去请教得道高僧,高僧拿了两只装有茶叶的杯子,用温开水冲了一杯,叫年轻人喝,年轻人觉得一点香味也没有;高僧又用沸水冲了另一杯,没冲满,只见茶叶在杯子里上上下下地沉浮,一会儿,一丝清香便缓缓地从杯中飘出来……高僧这样加了3次水,茶叶在杯子里一次比一次沉浮得厉害,于是,年轻人闻到了沁人心脾的芳香。茶叶经历多次的沸水浸泡,终于释放出芳香!人生如茶,人的成长需要磨炼。  相似文献   

4.
在传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多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课堂枯燥无味,学生学习兴趣低,学习效果差。情境化教学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年龄特征相联系,通过创设形象化直观的教学情境,促进知识由抽象向具体转化,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是与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征相吻合的。主要探讨小学数学有效创造教学情境的意义和策略。  相似文献   

5.
方奇英 《教师》2022,(1):39-41
数学抽象贯穿于数学产生、发展、应用的整个过程,所体现的是数学的本质特征.然而,小学生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因而学生思维直观与数学知识抽象这一矛盾是影响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原因,如何找到二者之间的链接点则成为当前重要的研究课题.文章从生活情境、问题情境、操作情境和迁移情境等四个视角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阐述了如何巧妙地借助...  相似文献   

6.
小学生的认知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很难理解。借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数学情境呈现这些数学知识,可以化抽象为直观、变静态为动态,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接受新知、解决难题。但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一定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数学现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动性,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7.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可以弥补小学生由于直观思维比较强,而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定义不能有效理解的缺憾,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各种丰富直观的课堂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获得提高,课堂教学取得高效。  相似文献   

8.
妈妈爱喝茶     
我的妈妈平时喜欢喝绿茶,她能一口气说出喝绿茶的种种好处,我一直以为她的茶知识很丰富。有一天,妈妈的朋友从太湖回来,送给妈妈一盒“太湖碧螺春”,妈妈十分喜爱它,把它放得很好。休假日,妈妈找了几个“茶友”到家中品茶。只见妈妈拿出茶具,用温水浇一遍杯子,说是“温好了杯子”。然后,妈妈在杯中放入少许茶叶,再用虎跑水冲茶,一杯杯清香飘逸的茶放在了茶几上。看着妈妈这么郑重其事地沏茶,大家也好像都沉浸在茶的文化中了。大家优雅地端起茶杯,细细地闻着茶香,啧啧称赞:“很香很香!”“好茶好茶!”突然,一位阿姨说:“啊!俞国娣,茶叶长毛了…  相似文献   

9.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来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所要学的理论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直观的丰富的客观事物为载体,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亲切感,使他们体会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着数学。  相似文献   

10.
何金泉 《广西教育》2005,(7A):58-58
思维品质的优劣决定着人的思维能力的高低。如何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实现思维方法的合理化、思维节奏的快速化、思维结论的科学化,从而表现出较强的思维能力,是小学生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提高小学生整体道德素质的要求。由于小学生的思维带有很大成分的具象性,他们的认知活动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和情境性,所以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以及从认知规律出发,巧妙地创设情境,把枯燥的、抽象的内容变为直观、具体的情境。  相似文献   

11.
莫翠华 《广西教育》2014,(33):63-64
在教学比较抽象的知识时,采用"直观—开放、启智"教学法,合理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并通过开放式教学,开放、启发学生思维,往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理解与建构知识,让教学难点不攻自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以《周长的认识》教学实录为案例进行分析。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师:同学们喜欢上体育课吗?体育课上常会有哪些比赛?生:……  相似文献   

12.
"解决问题"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它涉及众多的实践知识和数学知识,具有较高的价值。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数学是抽象、复杂,而小学生年龄特点是以形象、直观为主,从而使学生觉得"数学难学"的观念,  相似文献   

13.
小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往往需要具体直观的材料来帮助理解和思维。特别是当他们遇到一些数量较繁或较抽象的题目时,常常思维受阻,不能正确作出分析,从而无从下手。在教学中,每当碰到这种情况,我总是采取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的方法启发学生以简驭繁。  相似文献   

14.
对于小学数学而言,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对数学概念的认识也不深刻,大部分的数学知识都过于抽象,因此很多学生在学习时并不能很好地理解其中的理论知识,认为数学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并不大,因此教师需要改变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师需要学会利用生活情境展开教学,将数学知识建立在生活之上,帮助小学生将抽象转换为具体,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主要对生活情境教学法的意义展开讨论,对如何更好地展开情境教学进行研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李群英 《教师》2012,(26):47-48
Access数据库课程是一门原理抽象,操作性与实用性强的课程。在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符合学生实际需求而直观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从"学知识"到"会能力"。本文结合"创建送货单——报表排序和分组"一课的教学实例,阐述情境教学法在Access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16.
创设情境进行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是新课改对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提出的新要求。在传统的以知识灌输为主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以其有限的数学认知、数学知识水平、形象思维是难以有效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的。针对这一情况,新课改提出了创设生动直观的数学情境,利用情境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的这一教学要求,这就需要教师采取多样化的手段创设数学教学情境,在满足课改要求的基础上迎合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特点。  相似文献   

17.
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情绪色彩明显,只注意那些直接感兴趣的东西,特别是能引起他们好奇的东西。同时,小学生的记忆以无意识记忆为主,记忆受到情绪状态影响明显。因此,我们要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欢欣、兴奋和激动的情绪,促使他们进入教学情境之中,使学生在喜悦的积极情感之中获得知识。  相似文献   

18.
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但思维还处在形象思维阶段。教师在教学中要考虑到学生的这些特点,因材施教,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欲望。创设数学情境可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更易于学生接受。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学情境的创设也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赵媛 《宣武教育》2005,(7):11-13
情境教学,是指教师运用直观形象的具体材料,创设问题情境,设障布疑,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需要的一种教学方法。怎样使小学生尤其是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爱学数学,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用创设情境的教学方式,往往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由厌学、苦学变喜学、乐学。  相似文献   

20.
数学不同于其他学科,一堆理论公式着实令学生们感觉枯燥无味,尤其是在小学生这个年龄阶段,很大程度上会消磨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改变教学内容肯定不可能,只有好的教学方法才有可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调动积极性。将复杂而又抽象的理论知识通过生活情境的方式表现出来,不仅是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还能简单易懂、活泼有趣地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理解了数学知识,也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本文通过论述小学数学教学运用生活情境法的意义、利用情境教学方法来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具体方法以及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情境需要注意的问题,希望给予教师们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体实行生活情境方法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