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语文味”这三个朴实而厚重的字眼,作为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逐步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什么是“语文味”呢?语文味就是语文课要突出语文教学自身的特点,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要让学生通过语文实践,在把握语文这一最为重要交际工具的同时,不断丰富自己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2.
理想的语文阅读教学是赏心悦目的,散发着浓浓的语文味。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去繁从简,充分体现语文阅读教学的特质,回归本色,让阅读教学充满语文味。  相似文献   

3.
正一、营造气氛,凸显"读"味朗读是语文课堂中常用的教学方式,它贯穿于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之中,朗读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巧,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营造出适合的教学气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在语文教学中,"语文味"是读出来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针对文本特点,采取多样的朗读形式让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才能凸显出阅读教学本色。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四册"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一课时,  相似文献   

4.
“语文味”是语文课堂的灵魂,是语文教学所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首倡“语文味”教学的程少堂先生对“语文味”的内涵有这样精辟的论述:“在语文教育过程中,以共生互学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主要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的品味手段,让人体验到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  相似文献   

5.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对语文课程的性质给出了明确的定义: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标更加突出了语文的功能和人文教育价值,要求教师根据语言的特点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掌握语言规则。而"语文味"的提出,正好抓住了语文课的本质特征。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领学生精心朗读课文,品味课文语言,鼓励学生敢于开口表达,努力让语文课堂凸显"语文味",让语文课更有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缺乏"语文味"的现象。真正的"语文味"是语文阅读教学呈现出的符合语文学科特点、显示执教者风格、张扬学生学习个性的生命文化状态。形成"语文味"的方法有三种:多种读法涵咏、深入鉴赏品味、多样读听说写。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的提高,关键在于个人语文的积淀,久之就会形成一定的文化底蕴。"语文味"教学理念与新课改提倡的理念高度一致,它是实践语文新课改的一个重要模式。全文由三个部分组成,即引言、正文和结语。正文部分共有三大板块。引言主要论述了研究对象、研究缘起和研究目的。本文主要采用的两个研究方法是:文献分析法和行为研究法。通过文献分析法来分析语文新课改下的教学现状;通过行为研究法来实践"语文味"教学法。本文围绕语文味教学法的"一语三文"四大元素在阅读教学中的实际运用来谋篇布局,最后结语部分总结全文,强调"语文味"教学法融入语文新课改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语文教育“味”的探索,当代学者陈本源先生有《谁解其中味——谈古代语文教育中关于“味”的理论》,他把“味”和语文联系起来,认为:在语文教育的领域里,有两个密切相关的基本含义.一是指语文材料的丰富意蕴和审美特征,亦即语文材料中蕴含的理性意义和美感力量.……二是指在读写活动中,对语文材料的一种认知方式和审美体验.真正把语文和“味”组成词并变成一个概念的,当首推程少堂老师.  相似文献   

9.
常晓鹏 《考试周刊》2014,(70):31-3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语文味"这三个朴实而厚重的字眼,作为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逐步得到了人们的认同。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关注语文味的生成,使教学回归本色,已成为当今语文教学的一个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10.
阅读教学应回归语文教学本体。在阅读教学课上要立足语言形式的培养,让语文课姓"语",让学生真正体会言语的魅力,正确、熟练地运用汉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11.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高效的朗读指导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朗读的教学价值,积极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先带领学生读好字音、停顿、重音和语气,为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打好基础;再通过创新朗读教学模式,优化朗读训练,实现提升学生朗读能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17,(8):17-18
语文课堂不能失去"语文"色彩,必须立足文本,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既教给学生评点语言文字的方法,又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人文精神的感染熏陶,让人文精神和语言文字的学习自然地融合在一起,使之有"读味"、有"品味"、有"写味"和有"情味",从而真正实现语文课的"有滋有味"。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一直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阅读的一种有效途径就是朗读,相对于另一种途径——默读来说,朗读更能够帮助学生领会文章中的情感,也能够更有效地传达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努力帮学生养成很好的朗读习惯。  相似文献   

14.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其评价的首要标准是它是否具有“语文味”。“语文味”是语文课堂的灵魂,更是语文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那么,如何让语文课堂返璞归真,回归语文教育的本色---“语文味”,就成了一个重要命题。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了论述:从多“读”上呼唤“语文味”的回归;从多“品”上呼唤“语文味”的回归;从多“写”上呼唤“语文味”的回归。  相似文献   

15.
陈瑜 《现代语文》2011,(5):45-46
语文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这一教学理念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阅读教学。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悄悄地发生着变革,语文课堂教学取得了可喜的变化,呈现出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语文味"这三个朴实而厚重的字眼,作为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逐步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什么是"语文味"呢?语文味就是语文课要突出语文教学自身的特点,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要让学生通过语文实践,在把握语文这一最为重要交际工具的同时,不断丰富自己的人文精神。一、语文味在扎扎实实的字词教学中在一些语文公开课上,大多数教师都比较重视阅读教学,而对于教材中的字词教学则采取直接回避的方式,这是因为教师在主观上认为字词没有什么可讲的,学生通过查字典自己读读写写就可以了。殊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教学是凭借文本的语言,着重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解读文本,发现文本的秘妙;要把握文本的重点,让学生品味文本的语言。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语文课堂中"得意""得言""得法",他们的语文素养才能得到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8.
只有在对内容的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根据文本的个性,找准两者的结合点,恰当地运用语音、语气、语调,使学生读出自己对文本的体会、感悟、情感的升华,语文教学才有语文味,语文味才会四处芬芳可闻,才能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  相似文献   

19.
理想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愉耳、悦目、赏心、怡神的,是散发着浓郁的语文味的。但在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上,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现象:语文课变成了思品课、自然课,脱离文本的讨论太多,自由诵读的琅琅书声太少,合作探究流于形式……本文就语文课堂如何生成"语文味",谈谈自己的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20.
郭生祥 《课外阅读》2011,(12):329-329
近几年来,语文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都产生了巨大的转变,老师的教法不断创新,形成了语文课堂教学生动活泼的局面。但是,在异彩纷呈的背后我们却看到了语文教学的迷失一一语文味儿变淡了;人文性有了,工具性却缺失了。因而本文从课前设计、情感体验、培养语感、表达情感、嚼词析句、语言运用六:方面作阐述,为了更好地突出语文教学自身的特点,让语文课堂散发浓浓的“语文味”,尽显纯纯的本色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