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标将小学思想品德课分为《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可见思想品德课重在实践,而实践贵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那么,如何在实践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呢?从主体性表现的三大特征(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来看,不妨从尊重、参与和体验这三方面进行尝试与探索。  相似文献   

2.
周红娟 《中小学电教》2009,(11):142-142
<正>小学思想品德课是德育的一门主要课程,对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起着重要的养成教育作用。随着现代教学手段的出现和普及,多媒体教学走进了思品课堂,以那直观、生动、形象和灵活的特点,像催化剂般使资源厚起来,情境动起来,情感煽起来,思维活起来,使得品德  相似文献   

3.
生活既是思品教学的起点,又是思品课堂教学的归宿。本文从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方法以及所掌握的课内外知识三个方面入手,分析其中的生活因素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品德教育方法,旨在让思品回归生活,让孩子们在贴近生活的思品课堂中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4.
我们经常可以看见这样的思想品德课:教师在讲台上口若悬河的时候,有的学生无精打采地看着老师;有的学生在桌子下面偷偷地做其他作业或其他事;有的甚至干脆趴在桌上了。一言以蔽之:思品课没劲。也就是说这些学生对思品课的学习缺乏积极探究或进行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那么,是什么原因让思想品德课失去了活力呢?我们又如何才能让思想品德课重新在学生心中恢复活力呢?  相似文献   

5.
思品课往往给人枯燥无味的感觉,关键是学生没有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没有能"动"起来,课堂只是教师说教的"舞台"。苏教版新编思想品德课巧妙地把理论知识和具体事例结合起来,尤其是"知识链接"和"探究平台"更增加了课本的"广度"和"维度",给学生"动"起来提供了足够的空间。2004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特别指出:要积极改进中小学思品课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采用未成年人喜闻乐见、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先生说:"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明确指出:"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可见,"在生活中教育,在活动中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也是课程标准对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基本要求。一、教学内容——织一个七彩的生活世界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新课程理念的主要体现,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思想品德课教师应该在尊重教材、教好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  相似文献   

7.
小学思想品德课足德育的一门主要课程,对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起着重要的养成教育作用。随着现代教学手段的出现和普及,多媒体教学走进了思品课堂,以那直观、生动、形象和灵活的特点,像催化剂般使资源厚起来.情境动起来,情感煽起来,思维活起来,使得品德课堂变得开放、生活、情感、智慧。  相似文献   

8.
<正>为克服传统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僵化、枯燥模式,使思想品德课教学充满活力,我认为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改革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向学生教什么这个核心问题上,应该把握历史前进的脉搏,关注时事热点,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联系学生亲身经历或身边的事情。针对  相似文献   

9.
于海玲 《考试周刊》2013,(21):147-147
<正>新课改对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很多学生在家里和父母顶嘴,在学校里喜欢打架,不尊重老师,经常不完成作业,上网玩游戏成瘾,等等。这些都是学生综合素质差的表现,并且许多不良习惯已经在不少学生身上表现出来。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课教师,我也经常听到有人抱怨现在孩子太难教了,也使我认识到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怎样让孩子真正走进思品课堂,是一个非常重要且艰巨的任务。每一位老师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过程中都应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重要教育资源,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和不断扩大的认知范围,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就要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但是当前小  相似文献   

10.
在思品课的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的感情,情理结合、以情激情、创境生情、实践唤情,才能使思想品德教育为学生内化。  相似文献   

11.
粱静 《农村教育》2006,(7):95-95
《品德与社会》课堂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要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学生生活中找话题,让学生谈生活的体会,与学生讨论生活的问题。大教育家杜威也说:“准备生活的唯一途径就是进行社会生活,离开了任何现存的社会情境,要培养对社会有益和有用的习惯,是不折不扣的在岸上通过做动作教儿童游泳。”所以我们要让课堂“回归生活”,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所感、所思、所悟,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到学习离生活很近,学习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学习。  相似文献   

12.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作为“提高学生道德认识,培养学生道德隋感,指导学生道德行为”的主要课程—一思想品德课,我们是否更要引起注意,在课堂上关注每—个教育细节呢?在我们追求开放、合作的同时,关注细节是否更能让思品课堂变得完美?更能让思品教学达到实效呢?讲求实效才是思品课达到育人目的的关键,而注重细节则是达到实效的保证。作为一个初中的思品课教师,以下是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3.
谭顺长 《考试周刊》2013,(6):134-135
儿童品德的形成应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对生活的认识、对生活的感悟,在教学中一定要立足生活,贴近生活,并让学生参与其中。要让学生从原有的生活经验入手,在课程中进行整合,使学生有一个学习、吸纳、提升的过程,丰富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最终回归生活。  相似文献   

14.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思品课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就要求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要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学习背景,把课堂教学与学生真实的社会生活紧密地联系起  相似文献   

15.
陶行知先生说:“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明确指出:“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可见,“在生活中教育,在活动中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也是课程标准对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6.
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思想品德课一直被学生认为是一门"说教"类学科.它理论性强的特点,被许多学生认为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再加上在认知规律上要由原先的图像思维立刻转变为抽象思维,也造成了许多学生对这门学科不"感冒".通常情况下,一节课,更多是教师讲着一些大道理,学生听得索然无味.在教学中适当穿插一些漫画,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感悟真谛,从而营造一种轻松、幽默的环境.  相似文献   

17.
史芳婷 《陕西教育》2007,(10):33-33
小学思品课教学的根本宗旨是教育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新课程标准也要求,小学德育课程尤其注重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并注重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反映儿童的需要,帮助儿童参与社会,学会做人,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促进儿童思想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生活性是《思品与生活》课程的显著特点之一,《思品与生活》教学就应该让学生在观察生活、了解生活、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学会做人、学会生活,才能收到教育实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我从事品德教学已有20年之余,很喜欢探讨品德教学课堂的教学艺术,逐渐形成了“不拘形式追求实效”的教学风格。新课程给品德教学带来了新气象,也给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中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几年来我有这样的感觉,接触新课程,学习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使人如沐春风,不露痕迹而收效良好。  相似文献   

19.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的任务,不仅在于传授学生必备的知识,而且也在于个人精神生活的幸福。”教师要在课堂上让学生们感受到幸福。 教师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幸福。幸福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使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快乐的体验。幸福作为一种理想的生存状态,一直是人们的追求。那么作为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中,实现身心的和谐发展,这就是幸福。  相似文献   

20.
冯衍庆 《考试周刊》2011,(39):157-158
一、基本问题当前初中学生很多不喜欢思想品德课,都说思品课枯燥、乏味,说教的意味很浓,从心里非常抵触,导致思品教师很是头疼:一方面学校要求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学生在考试中却考得一塌糊涂。我认为导致这一尴尬局面的根源在于我们的课堂脱离了学生的生活,从而使思品教育缺乏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