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纳教育"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和发展,与全民教育、终身教育一起成为了最重要的3种国际教育思潮。上海市长宁区在全纳教育、融合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以"建设优质的长宁特殊教育"为目标,积极推进随班就读工作,经过几年的探索,在管理、师资、研究与教学层面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与变化。一、加强特殊教育康复指导中心建设,规范随班就读工作的常规管理作为承担着区域随班就读管理、指导、服务与培训功能的区特殊教育康复指导中心,改变原来  相似文献   

2.
特制课程的开设,是为了提高特殊需要人群及其家庭的生活品质,帮助特殊人士重获自尊、自信。上海市长宁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寻找机会搭设展示平台,努力“圆孩子一个梦想”。随着终身教育、融合教育等理念不断被认同和接受,长宁特教已形成了“每个孩子都是金子”“圆孩子们一个梦想”“支持孩子们一辈子”和“让所有孩子在一起”的四大国际化课程理念。长宁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为特殊人群开设了区域课程、社团课  相似文献   

3.
周慰  薛婷彦 《上海教育》2009,(19):20-21
为提升区域教育水平,促进优质均衡发展,上海各区县近年来推出了各项举措,努力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为上海整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贡献力量。长宁区陆续推出了教师“刚性流动”“柔性流动”“名校长带弱校”等一系列措施。为什么选择通过骨干教师流动来实现“均衡”“优质”?长宁区又是如何整体思考和全盘统筹优质教育资源和师资队伍建设的?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与长宁区教育党工委书记陈设立展开了对话。  相似文献   

4.
《现代教学》2003,(3):18-21
现在.“数字化”这个词.在长宁区,从区长到企业经理甚至居民区的干部.都在频频使用。上世纪的“长宁效应“.到两年前的“数字长宁”的提出.“数字长宁.教育先行”已经浑入人心。去年.长宁区区长薛潮调研区教育信息技术中心工作时,对全区的教育信息化工作提出了要求.总结了完善长宁区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大规划所要考虑的问题:1、校园网“校校通”未来三年如何运转。2、教育平台资源库如何充实。3、多媒体教育和上海多媒体产业园如何相结合。4、如何推广“多网合一”系统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现代特殊教育》2012,(12):I0001-I0001
上海市长宁区是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区。该区历来把发展特教、服务于特殊青少年作为均衡优质教育、实现教育公平的"阳光地带"予以极大的重视和投入。2011年2月,上海市长宁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正式成立,其独立法人、独立账户、独立  相似文献   

6.
记者:陈书记您好,长宁区作为上海市的中心城区,是上海文化的一个缩影,具有深厚的文化传统,其各方面发展都具有典型性意义.长宁教育作为上海教育的一个重要窗口,不仅让长宁区的孩子享受了良好的教育,而且对整个长宁的文化建设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胡彩红  蒋骊 《上海教育》2014,(4):129-129
参照著名的“蓝海战略”思想,长宁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在寻求差异化的过程中明确课程的基本定位,努力实现课程创新,建设特殊教育的校外教育课程。目前普通学生除了学校的课程学习之外,还可以通过少年宫少科站等校外机构加强和学习其他课程,满足他们的特殊需求。相对而言,特殊学生除了特教学校的课程学习之外缺少类似的校外教育机构课程。因此,长宁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针对特殊学生的特殊学习需求,拾遗补缺,开发了一种具有蓝海意义的特殊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8.
在《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的指引下,全国各地特殊教育支持中心或融合教育中心相继建立,形成了我国特殊教育现代化的区域性多样化发展格局。然而从全国范围来看,区域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大都挂靠在特教学校,对区域特殊教育的整体推进缺少充分的考量。2010年,上海市长宁区成立了国内第一家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实体性质的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独立法人、独立编制、独立账户与预算、独立场地与设施。中心发挥管理与服务、研究与指导、  相似文献   

9.
夏峰  严淑琼 《上海教育》2012,(Z1):78-79
你可知道上海历史最悠久的特殊学校是哪一所?是谁创办了这所学校?你是否又知道它地处上海的哪个区?没错,它就是位于长宁区的上海市盲童学校。如今,长宁区特殊教育走过一个世纪,1912年,被称为"传科技之火于华夏的普罗米修斯"的美籍英人傅兰雅,创办了上海市盲童学校,还是这位外国人,又于1926年创办了上海市最早的聋校——傅兰雅聋哑学校(长宁区初级职业技术学校的前身)。这两所学校的"国际化"血脉可谓源远流长。无独有偶,1979年,创办了长宁区辅读学校的银春铭老师,也是一位留苏归来、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学者。长宁区特殊教育在发展中积淀,逐渐显示出了其追求"海纳百川"的特点和"敢为人先"的实验精神。2011年2月,长宁区成立了特殊教育指导中心,旨在整合区域特殊教育资源,发挥管理与服务、研究与指导、评估与训练功能。在传承和发扬百年文化的基础上,长宁区逐渐形成了以"国际·实验·活力"为特色的课程文化。  相似文献   

10.
长宁计划在未来五年内起步建设基于长宁教育云的无边界学习环境。其建设构想为:在长宁教育信息中心建设云池,用万兆光纤承载云系统,在学校建设云终端,并尝试应用嵌入式微型云电脑。师生通过云终端,登录云系统,访问云池,获取需要的服务。2011年1月,长宁区举办第一届无边界学习活动,在长宁区教育信息中心,来自愚一小学、实验小学、天一小学三所学校的老师带来了语、数、外三节无边界学习创意课的展示。无边界学习是长宁对未来教育的探索与创新;三节创意课的展示,是长宁对未来五至十年的课堂形态的构想和概念性  相似文献   

1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特殊教育是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帮助残疾人更好融入社会的基本途径。”为了更好地满足残疾儿童少年的个别化教育需要,有效地帮助他们补偿缺陷、发展潜能,从而适应生活、融入社会,我们需要不断地深入探讨、研究特殊教育有关理念和方法,为他们提供更加高效、适切、优质的特殊教育。而适合其生理、心理发展特征,系统化、科学化的特殊教育课程,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上海市长宁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立足特殊学生的生涯发展,从特殊学生的个性化需要出发,整合特殊教育学校、开展融合教育的幼儿园、接受随班就读学生的普通学校以及社会力量等多方资源.积极开发生活化、个性化、多样化的特殊教育系列课程。本期视点即重点介绍在该中心指导下上海市长宁区几类特色课程的建设与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2.
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是特殊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社会的进步,特教教师如何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需求,提高综合素质,促进特殊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特教学校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关键问题。近年来,上海市长宁区初级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长宁初职校”)对特教教师专业发展进行了一些思考,并基于学校实际情况,开展了一系列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3.
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是特殊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社会的进步,特教教师如何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需求,提高综合素质,促进特殊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特教学校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关键问题.近年来,上海市长宁区初级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长宁初职校")对特教教师专业发展进行了一些思考,并基于学校实际情况,开展了一系列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4.
潘展聪 《上海教育》2014,(19):43-43
《上海教育》:长宁区特教达人秀至今已有两季,作为活动发起方,特教指导中心是基于怎样的契机和缘由?又想折射出什么?  相似文献   

15.
长宁区的基础教育,一直具有非常独特的区域优势,区内有历史悠久的市三女中和复旦中学,又有延安中学、愚园路一小、江苏路五小等知名的品牌学校。虹桥地区相对较早的开发,也使长宁区汇聚了许多国际学校,教育国际化氛围浓郁:再加上前几年长宁区定位区域发展方向为“数字长宁”,  相似文献   

16.
长宁区坚持以数字化促进城区学习化,不断完善学在数字长宁体系,为长宁区各类群体的终身学习提供了优质的网络教育平台和资源.学在数字长宁网由上海市长宁区推进学习城区建设指导  相似文献   

17.
当前,充分发挥特殊教育指导中心的作用,在全区域内推进融合教育的实施,已成为特殊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与之前区域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挂靠在特殊教育学校不同,设立单独的特殊教育指导中心,统筹推进区域内融合教育的开展,不仅有"面"上的整体把控,更有"点"上的深度挖掘。可以在实施过程中形成区域内共同性的经验或是思考,也可以通过榜样引领,树立一定的典型。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金秋时节,丹桂飘香。10月10日至12日,由中国教育学会特殊教育分会智力障碍与发展障碍学术委员会、《现代特殊教育》编辑部和上海市长宁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联合主办的"全国特殊教育学校医教结合实践成果交流会"在上海举行,来自全国的近80名代表参加了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融合教育理念的逐步深入,我国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对象正在发生较大的改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的“长宁效应”,指的是长宁区在上海率先兴办民营科技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曾以“长宁效应”而闻名的上海市长宁区,2001年又以“数字长宁”而声名鹊起。2002年4月,长宁区教育局局长王小柳提出了建设“数字校园”,以数字教育的着力推进,为“数字长宁”的发展添彩。在她看来,教育信息化可以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不仅仅是一个信息机器引入教育的过程,更是一个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变革的过程,是一个基于创新教育的思想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特殊教育取得了划时代的发展,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教育实践,均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了全面地总结我国近10年特殊教育教育发展所取得的经验和成果,深入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上海市长宁区特殊教育研究中心与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研究所联合编著了《中国特殊教育新进展》(2000—2010)一书。全书分19章,共40余万字,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