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汉水流域的汉文化激励着诸葛卧龙;汉水流域的南北文化培育了诸葛孔明;汉水流域是诸葛亮文化的胜地,诸葛亮一生中最光彩夺目的年华是在汉水流域度过的。  相似文献   

2.
汉水流域的汉文化激励着"诸葛卧龙";汉水流域的南北文化培育了"诸葛孔明";汉水流域是诸葛亮文化的胜地,诸葛亮一生中最光彩夺目的年华是在汉水流域度过的。  相似文献   

3.
小德不安地来回走动着,我正欲上前问个清楚,只见他严肃地对我说:“我要带你回转时空,想去哪儿,说吧!”我一听,惊喜若狂,赶紧接上话:“你带我去三国时代吧!”  相似文献   

4.
诸葛亮对战争与经济关系的认识以及富国强兵思想、农战思想、军事屯田思想、人口政策、储备思想等组成了其独特的战争经济观。富国强兵即重本而强末,以盐铁官营、加强商品贸易、促进商业繁荣、改革货币政策为主;农战思想则表现在其以农为本、农战结合、寓兵于农、兴修水利的基本策略中;军事屯田和人口政策通过增加人口和占有土地的有机结合,缓解了战争与经济的矛盾关系;以律制和政令的形式,在民众中树立以战略储备为目的的蓄积节俭风尚,对蜀汉政权的稳定起到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5.
马谡所谓的“街亭违命”罪难于成立;“依阻南山,不下据城”也并非导致街亭兵败的真正原因.导致街亭乃至此次北伐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蜀军的素质不高,战斗力不强.街亭之败,马谡身为主将当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就其性质而论,尚不属指挥错误,而是指挥不力甚至是指挥不动的问题.马谡虽有罪责,但并没严重到非斩不可的程度.诸葛亮北伐的最终目标是北定中原,但在实施过程中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稳扎稳打,决不作无谓冒险;二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通过总结经验教训,逐步认识北伐战争的规律,从而不断调整自己的进攻策略和作战方式.  相似文献   

6.
诸葛亮主动与其兄长诸葛瑾分属异国,各事其主.这与当时亲人团聚的社会习俗有着很大的不同.诸葛亮之所以做出这样的选择,客观上在于当时天下一统观已深入人心;主观上在于诸葛亮具有高尚功业观、知遇恩报观及忠诚观.虽然诸葛亮把事业放在了亲情之前,与兄长分属异国,但是,得益于蜀吴的结盟,他依然做到臣忠于君和弟悌于兄的统一.诸葛亮兄弟二人在两国都处于政权的重要地位,有利于两国的结盟发展.不过,其作用不可高估,毕竟政治形势的需要是第一位的.  相似文献   

7.
综观诸葛亮治蜀期间所施行的经济政策,看出他的经济思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务农殖谷,闭关息民;盐铁官营,蜀锦为主;轻徭薄赋,使百姓安居;提倡节流积蓄,反对奢侈风气。  相似文献   

8.
三国时期,诸葛亮笑里藏刀,三气周瑜,只动动嘴,就除掉了最大的敌人。真是太容易了! 时光倒流,周瑜吸取了上次的教训,心想:诸葛亮,这次任你怎么说,我就是不生气,看你能把我怎么样?  相似文献   

9.
杜甫诗歌通过渲染刘备与诸葛亮的君臣情,认为他与伊尹、吕尚不相上下,将他的失败归为天命塑造了智圣诸葛形象;通过描写诸葛亮和后主刘禅的关系,提炼了诸葛亮的人格魅力和忠贞的品质,塑造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形象;通过描写诸葛亮志在恢复汉室,与天命抗争,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和在上天面前他注定失败这一不可调和矛盾,刻画了悲剧英雄的诸葛形象;采用比拟手法,以物喻人,塑造了神明般的诸葛形象。杜甫塑造出如此完美的诸葛亮形象,基于他晚年生活在成都、夔州两地,有机会探访相关诸葛亮遗迹,感受蜀人对诸葛亮热爱;诸葛亮北伐大业未成的功业"残缺美"又激起功业上同样不得意的杜甫强烈共鸣;杜甫不自主将诸葛亮作为自己形象代言人也需要将诸葛亮提升到一个高度。杜诗中的诸葛亮形象也定型化了诸葛亮形象后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诸葛亮出山从政后的治政、治军、治国、外交的实践,及其三国历史发展的实际情况,充分证明了他的远见卓识,证明了他的《隆中对策》的确是“旷世奇策”、“千古绝唱”,是世界谋略宝库中的精华典范。诸葛亮出山从政后的中国历史,证明了他的确是“三国论”的首创者,蜀汉政权的重要谋划者、开创者,蜀汉外交的坚定捍卫者,“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的坚定执行者,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支撑的主要人物之一。诸葛亮出山从政开辟了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重要的“三国时期”。这个时期,对中国历史及其传统文化有着重要影响。诸葛壳出山从政后所形成的“三国时期”,尤其是他治理下的蜀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他本人形成的诸葛亮历史文化与诸葛亮文化现象,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极其深远而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之才远在司马懿之上,其功业按理应不在仲达之下。但因其悲剧性格成为恢复汉室的致命弱点。且无家族势力支撑,而司马懿却具有乱世争霸的性格特点与有利条件,加之争战双方力量的悬殊。最终,智谋超仲达的诸葛亮未能击败对手司马懿,完成大业。而智谋逊于诸葛亮的司0懿却能够扫平一切障碍,成功掌握曹魏军政大权,为其子孙平三国建晋朝,奠定坚实的基础,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2.
《三国演义》塑造了一位智者形象-诸葛亮。他天文地理无所不通,三教九流具皆察晓,因而百战百胜。他择主而事,善于用人,明君臣大义,这一切无不体现着他高超的智慧。即便如此,也有智者背后的落寞与无奈。但是无论道路多么坎坷,他始终勇往直前,有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大无畏精神,以此而立万世之名成就其大智慧。  相似文献   

13.
城市文化形象是现代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目标与内容。襄阳市把三国文化当作城市现代化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支撑,曾经隐居襄阳古隆中并促成三国鼎立局面的重要历史人物诸葛亮自然就成了塑造襄阳现代城市文化形象的重要历史文化资源。应围绕"诸葛亮文化"展开襄阳文化战略规划建设;延伸"诸葛亮文化"而进行襄阳亮点的宣传;塑造"诸葛亮文化"而进行襄阳城市个性建设。襄阳要充分利用和发展诸葛亮形象的作用,就需要在文学、音乐、绘画、雕塑、环境设计、公益广告设计诸多方面,有一个相对统一的规划性的安排,便于在城市形象的宣传与塑造中,突显诸葛亮形象与襄阳城市形象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诸葛亮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本文以诸葛亮形象的双重性为切入点,对其双重性进行了剖析研究,从双重性的角度评价诸葛亮的功与过。  相似文献   

15.
摘要:成才需要三个条件是天赋、勤奋和机遇。诸葛亮成才的原因虽说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家学的影响,南北地域文化的薰陶,良师益友的帮助,生活经历的磨难加上他个人的主观努力等几个方面的结合。  相似文献   

16.
“一生谨慎”的诸葛亮深知蜀汉政权偏居西南一隅之地,国力、军力都远不如曹魏,然而却一反常规,率众五出祁山,北伐曹魏。通过发动北伐战争,诸葛亮达到了确立其个人威信,为蜀国培养、发现、辨识人才,提高蜀军战斗力,开拓疆域,缓和内部矛盾,标榜正统和以攻为守等诸多战略目的。  相似文献   

17.
诸葛亮是三国时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一位文学家,他写了大量的公文。在诸葛亮所采用的15种公文文体中,有其擅长并深化者,如表、书、教、军令;有其开创者,如贴、称、谕等。深入探讨诸葛亮在公文写作上的独特贡献,有利于我们了解蜀国公文史的大概,同时也有利于我们现代公文的写作。  相似文献   

18.
诸葛亮是《三国演义》所塑造的“三绝”之一,历来被认为是“忠贞的典范,智慧的化身”。本文从唐诗中撷取有关咏写诸葛亮的诗篇,探析唐人心目中的诸葛亮形象。  相似文献   

19.
诸葛亮被历代上流社会推崇为“圣贤宗师”,在民间却经历了一场独特的形象神化过程.在各种离奇故事的流传中,诸葛亮逐渐脱离了原始形象,被改造成法力无边的半人半仙,演绎出一条神道色彩浓郁的亲民路线.诸葛亮民间形象的神化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宗教亦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实质是历史社会心态的归结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