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篇文章很有趣,一边读一边想像母子俩讨价还价的样子,开心不已。我要向这位母亲致敬,她的教育方法不拘一格,充满了温情和智慧。我还要向邢宇琦小朋友致敬,她把这些事情生动地记录下来,不仅有益于她自己,也有益于别的人。《小读者》的小读者们,应该能读到这篇文章吧?我希望你们  相似文献   

2.
《小读者》2008,(11)
这篇习作层次清楚,叙述流畅。末了的"点题"也很醒目。写大海,可以写成小文章,也可以写成大文章。看你能不能以滴水而见"大"。我的感受同小作家一样,生长在高原,平生最大愿望之一就是与大海谋面,一搏海浪。虽然我的家乡有滇池、洱海和中国最深的内陆湖之一抚仙湖等,都美丽得令人心醉。但我知道她们并不"大"。我渴望"海天一色",地平线左视野中消逝。人类渴望心灵自由,想尽量扩大眼界,这无疑是一种可爱的天性.直到人类文明发展到相当的高度,诸如远洋、太空航行,  相似文献   

3.
《乡村教师》这篇小说以想象结合现实,塑造了一个故事,通过故事揭露了教师工作的本质——传递知识,使人类文明得以保存下来。尤其是乡村教师这个群体,他们扎根于远离城市的偏远地区,远离繁华,他们是乡村中文明传承的唯一方式,是乡村文化的脊梁。  相似文献   

4.
杨彩霞 《宁夏教育》2007,(10):75-75
教师决定着课程改革的成败。新课程的实施迫切要求教师要成为一名研究者,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呢?《做研究型教师》一书让我深刻的认识到:要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就要有良好的师德修养,要有不断学习的习惯,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开拓自己的视野,但最主要的是研究型教师要搞教育研究。[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王鸿 《今日教育》2008,(10):57-57
“当你打开书页时,你会听到这样的声音:一种在无奈中仍然坚守、在迷惘中寻求光明、在茫然中获得希望、在期盼中倾诉渴求、在憧憬中回应召唤的声音,这就是《派往明天的教师》的心弦之音。” 人生本就无奈,虽然我们在芸芸大众中只享受了极少的财富,但我们的精神是富有的。当我们从容选择了教师这一既贫穷又富有的职业后,我们的生命就注定以此相系,化为永恒。  相似文献   

6.
7.
王生哲同志撰文《三级教师的苦衷》刊于1993年第5期《陕西教育》。见文后,我一气之下读了三遍,欲借贵刊一角谈一点个人不成熟的见解,如有偏颇之处,敬请指教。 从教13年的民办教师王生哲,先后担任过村小校长、教导主  相似文献   

8.
<正>校园网里转载的文章《一个教师的自白》引起热议。其作者杜骏飞是一位学者,新闻媒体人,也是一位不大不小的行政干部。但从《一个教师的自白》(以下简称《自白》)这篇文章来看,他更是一名优秀教师。杜老师不仅总结了他从教以来的经验感悟,更对教师这个行业提出了要求。在我看来,这要求只有一个大写的字:爱!一、父母之爱能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学生,是好  相似文献   

9.
语感,来自各种语言环境首先,学校里应当有一种高·度·的·言··语素·养·,有一种对词的高度敏感的气氛:一个说错或者写错的词,不仅教师,而且学生听起来都会感到它不谐调,就好像一个具有高度音乐听觉的人,听到一个错误的音符时感到那么不入耳一样。应当向小学各年级的教师提个建议:你们要培养儿童对词的感情色彩的敏感性,你们要使学生像对待音乐那样对待词的音响!形象地说,学生应当成为“词的音乐家”,珍视词的正确、纯洁和优美。你可以把孩子们带领到大自然中去,把各种花朵、声音、动作的极其细微的色调指给他们看,把人们的劳动作为一种…  相似文献   

10.
《小读者》2008,(11)
你的文章颇有"大人气"。每个人要找到适合自己生存、发展的"位置",这一点不错。你告诉你的这位同学或许是朋友这个道理,诚恳地倾诉"心语",富于劝慰般的情感.有点像闲常的"悄悄话"——"每个人,并不是带着意义出生的,这就要去寻找自己的位置"。我不大清楚你如何有此"感悟"。人的"文化"是后天学习、积累得来的,并不  相似文献   

11.
读完了《教师法律案例读本》(以下简称《案例》),我细细地品味着一个个本不该发生但又已经发生了的故事,为那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过早的离去而惋惜。14岁的傅能统因为老师的“暴力语言”义无反顾地离开了人世;迷恋网吧,夜不归宿,河南省东南部某县城区100天内,17条不满14岁的无辜的生命被杀害……  相似文献   

12.
近日,拜读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的《我们为什么做教师》一书,从中见证了教师这个群体的成长历程,也从中体会到了教师这个职业的历史使命和艰巨任务,真是受益颇丰。书中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个教师作为个体,如何步入到教育行业中来又是以怎样的态度对待自己这一份职业的真实过程和丰富细腻的情感流露。书中的每个叙述都不时地牵动着我,摆在我面前的是一个现实而又不可避免的问题,我为什么做教师?  相似文献   

13.
徐煜 《宁夏教育》2012,(2):77-77
假期学校借阅给每位教师三本书,其中陶继新老师文集——《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让我看到书名就想:自己也做要一名幸福的教师,如何做到?人家又是怎么做的呢?我想从中找到答案。一直觉得,幸福应该是人生始终不变的追求,而天天忙于上课、备课、批改作业,我好像是很久没有幸福的感觉了。利用假期,重温了《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边读边为陶老的人格魅力所折服,他的淡泊名利、虚怀若谷、道法自然,给我一个向往的方向,不断使我品味做一个教师的幸福。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自然教学》2002年第6期上,读了郝京华、路培琦二位老师《给科学课教师的信》之后,颇有感触,尤其是关于备课的建议:“提倡单元备课,提前备课,不要备一课上一课,要简化备课教案。这样有利于灵活安排教学进度,便于单元内容的穿插,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实物材料的准备和教学设计上,务请各级行政领导理解科  相似文献   

15.
陈鸯鹂 《成才之路》2012,(15):15-15
书市在经济社会里变得越来越繁荣,似乎昨天还对于能出书者怀着深深的崇敬,可是到了今天,每次逛书店想买书,我又不敢轻易下手了,因为有些书买到家仔细一看,除了字大行距大之外,没有多少值得咀嚼的东西,更有甚者是东拼西凑的“拿来主义”。于是我变得越来越喜欢经典,因为经典历久弥新,不同时候阅读,会带给人不同的思考,不同的启迪。教书的人大多喜欢《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因为我们往往能在书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看到苏霍姆林斯基对教育的真正热爱、执著。。  相似文献   

16.
<正>《致教师》一书深深吸引着我,每读一篇,我都掩卷思索,深深为朱教授的智慧和情怀折服。这本书共收录朱永新教授与一线教师对话的46封问答式书信,以解答教师问题为主线,每一篇文章,回答一个大难题。在微文化和浅阅读流行的当下,全书以纸面的书信形式交流,特别能传递优雅而亲密的传统情怀,而且每篇文章都是娓娓道来、循循善诱,情真意切、入情入理。我能体会到朱教授在字里行间  相似文献   

17.
隆冬,风依然透着寒意,午后,和爱人驱车到位于城市新区的水库赏水。下午两点,穿过一排排临水别墅,心情翻开诗歌的第二页,水库终于揭开了她轻柔的面纱,在这里寻觅流水,沙洲,野鸭,还有栽种在岸上的一行行被风摇曳的风影。  相似文献   

18.
韩桂华 《山东教育》2004,(19):122-122
《时代呼唤反思型教师》这篇文章是今年4月《山东教育》上的一篇文章。读后颇有感想,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做一名称职的教师,也就是一名反思型的教师。  相似文献   

19.
烛光轻盈地跳跃着,犹如天使手中的圣火,给人间带来光明,始终照耀着人们内心最深处,直到蜡烛化成灰烬。老师,就像无私奉献的蜡烛,把博大的爱毫无保留地倾注给学生。烛光短暂,而老师对我们的教育之恩却是永恒的。  相似文献   

20.
民国时期的教育一直为我们今天所关注并不断研究与借鉴,这一时期涌现了一大批各领域卓越的学者、大师,这些与民国时期优秀的学校教育、优秀的教师当然是分不开的。孟志荪老师是民国时期南开中学的国文教师,他的教育、教学很有特点,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南开学子。本文是以《南开国文教师孟志荪》这篇文章为基础,在阅读之后融入自己的思考,具体分析孟老师选编的教材、课程设置等特点,对其教学方法也有总结和研究,以此吸取其中有益之处,为今天的语文教育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