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变“满堂问”为“有效提问”,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问题是否有效,关键是看能否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并给学生留下思维的空间。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来着力。课堂提问要问在学生“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认识水平可划  相似文献   

2.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提问得法,做到“善问”,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有助于克服窒息学生思维的“满堂灌”的做法,提高学习兴趣;提问不当,不仅对教学无益,而且有时会堵塞学生的思路,窒息课堂气氛。因此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方式,讲究提问技巧,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一环。要提高课堂提问的成效,教师就应在提问、候答、叫答、理答上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文章主要从下列三个方面来反思生物课堂的有效提问策略。  相似文献   

3.
陈烨 《化学教学》2012,(12):43-45
从提问的时机、提问的对象、提问的内容三个方面对"好"问题进行阐述,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对学生情绪、性格和思维发展等方面与课堂提问的关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变“满堂问”为“有效提问”,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问题是否有效,关键是看能否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并给学生留下思维的空间。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来着力。课堂提问要问在学生“最近发展区”  相似文献   

5.
课堂提问是传授知识的必要手段,是训练思维的有效途径。高质量的课堂提问,可以说是一门教育艺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我们认为,用辩证的观点,对课堂提问作逆反处理,应该说是一种比较聪明而新颖的  相似文献   

6.
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老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而课堂提问是语文课堂中最常用的极为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学生学习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课堂上如何提问。因此,在语文课堂实践中根据教学目的,把握好教材,找准“问”的契机,追求“问”的有效是语文教师的重要责任。在实践中,我曾经从这几个角度寻找问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7.
课堂提问是传授知识的必要手段,是训练思维的有效途径。高质量的课堂提问,可以说是一门教育艺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因此,有效的课堂提问应是从实际出发,根据教学的知识内容与思想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来精心设问、发问。  相似文献   

8.
现代心理学认为,一切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完整的思维过程就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者说,思维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提问、不断解答、不断追问、不断明朗的过程。只不过,这个过程通常是在主体内部进行的,是内隐的,是自问自答的。而来自外部的提问——课堂上教师的提问,同样能够成为思维发生的起点,一种外部的、语言化的思维正是在提问中开始。如何科学有效地设计提问,是实施新课程课堂教学中教师准备的重要工作之一。一、“善问”与“善待问”问题具有启动学生思维和引导学生思维开展方向的重要作用。教师提出什么样的问…  相似文献   

9.
思维能力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基础,课堂提问是开启学生思维闸门的一把金钥匙.好的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使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当前语文课堂好多提问不注意问题间内在的逻辑结构,使提问变成“碎问”和“随意问”.要使语文课堂“生态环保”,创设最佳的问题情境,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其思维能力,就必须探寻问题的内在逻辑结构.  相似文献   

10.
课堂提问是传授知识的必要手段,是训练思维的有效途径。高质量的课堂提问,可以说是一门教育艺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①我们认为,用辩证的观点,对课堂提问作逆反处理,应该说是一种比较聪明而新颖的方法,恰当地运用,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即以中学语文教学为视角,对“辩证与逆反”的提问艺术管窥之。深与浅教育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中学生的生活阅历尚不丰富,认知水平尚处在“初级阶段”,因而课堂提问必须符合中学生的接受状况。若问题的…  相似文献   

11.
刘义媛 《考试周刊》2010,(53):202-202
教育心理学向我们揭示:一切思维都是从从问题开始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由此看来,课堂的成功,问题设计是关键.好问题可以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因此,教师深入挖掘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很重要的. 1.精心设计课堂提问点  相似文献   

12.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但许多年轻的地理教师在课堂提问方面存在的问题还很多。根据教学感受,结合自身经历,提出了课堂提问存在的种种弊端,分析了这些弊端造成的不良影响,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从有效性的角度提出设计课堂提问应先考虑问什么,再考虑怎么问,并从思维跨度、呈现方式、和激发学生质疑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郑金妹 《现代语文》2006,(10):30-31
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问得巧,愚问得笨。”课堂提问是传授知识的必要手段,是训练思维的有效途径。高质量的课堂提问,可以说是一门教育艺术,而带有总结性、反思性的“回头一问”,显得犹为重要。在教学实践中,我在“回头一问”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下面就以几篇课为例来说明“回头一问”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4.
接受性学习的课堂活动的一般特征是 :学生以听为主 ,以回答教师的提问而进行参与的思维活动 .教师事先精心设计问题 ,学生是答问者 ,“既缺乏提问的习惯也缺少提问的机会”[1] ,一堂“好课”往往是从教师的提问开始到学生的“没有问题了”结束 .然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没有问题的思维往往是肤浅的、被动的思维 ,思维过程也就是发现问题、推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这种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在认知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 .强烈的问题意识不仅可以体现个体思维品质的活跃性、深刻性 ,而且可以作为思维的动力 ,推动思维的展开、运作 .《全日…  相似文献   

15.
课堂提问是调动学生阅读、思考,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智能的重要教学手段。好的提问,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得法的提问,不但没有好处,而且有害。因此,必须注意课堂提问方法,提高课堂提问的艺术性。目前,我们的教学中经常会出现“满堂问”的弊病,“满堂问”实际上只是“满堂灌”的一种变式罢了。孔子早就提出“因材施教”,苏霍姆林斯基也强调“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个别施教”。这就是对我们语文课堂教学要力求呈现梯度的最好概括。  相似文献   

16.
课堂提问是师生进行教与学双边活动的重要形式,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提问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他们的思维,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通过适当的课堂提问,教师能多角度、深层次地调动学生主动思维,使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达到一种和谐的交流状态,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关于教师的课堂提问.我国现代教育家陶行知曾经指出:“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因此,“善问巧问”的问题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课堂教学离不开“问”,一方面是老师问学生,另一方面是启发学生问老师,前者是提问,后者是激“问”。激“问”也常常需要先用提问的方式去激活思维。因此,精心设计的提问可以说是调动和引导学生思维的“抓手”。课堂上的情况告诉我们,学生思维最活跃的时候,往往是教师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意义的问题的时候。提问算不上什么全新的教学手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堂教学离不开“问”,但问要问得到位,有些老师上课存在着不少“徒劳的提问”,主要表现在:①目的不明确;②零碎不系统;③忽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承受能力;④不给学生思考余地,没有间隔、停顿,或自问自答;⑤随口而发,最典型的莫过于那种满堂脱口而出的“是不是”“对不对”之类的问题,学生也只是简单回答“是”、“不是”、“对”、“不对”等,课堂貌似热闹非凡,气氛活跃,实则提问和思维的质量低下,流于形式.根据自己多年教学经验浅谈一下课堂提问的到位问题.1掌握难度课堂提问,教师首先要钻研教材,其次针对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思维…  相似文献   

19.
崔达送 《学语文》2000,(3):42-43
根据我们考察,教师的课堂问语多种多样,有提问语、设问语、泛问语、留空问语、商问语、提醒问语、应声问语、重复问语等等。每种问语都可以从问语的类型、问语的功能、问语的设计与运用这儿个角度去描写分析。提问语有两大类型,一类是单式提问语,一类是复式提问语。  相似文献   

20.
“提问”,顾名思义是提出问题,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一般来说,课堂上,提问的主体是教师,目的是让学生理清思路,明确思考的方向。提问本身不是目的,只是引导学生更为深入理解的手段,追求的是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所以,探究过程中对学生思维、行为作即时的疏导、点拨,对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周密性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我们要走出自由和热闹的误区,认真设计好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尽可能做到问点准确、问度适宜、问面普遍、问机得当、问法灵活,从而使课堂教学更趋有效。那么,该如何提问呢?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