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刘洋 《历史档案》2011,(1):45-51
明清两朝内阁虽名称上相同,实质上却有着很大的不同.除了在法定地位、人员编制、具体职掌等方面外,大学士同僚之间的关系也存在着很大差异,正如清代曾在内阁任职的席昊鏊所言:"明重首撰,次辅几不敢与齿,本朝阁臣少所差别."①清朝领班大学士亦常被称为"首辅",今人往往将其职权、地位与明朝内阁首辅相等同,造成了典章制度理解上的混...  相似文献   

2.
史书中对于明代大臣进入内阁表述为"以某部尚书(或侍郎)兼翰林学士(或殿阁大学士),入阁预机务",其中入阁阁臣所兼的尚书都是显示地位的虚衔。但是,在明代的阁臣中,江渊、焦芳、方献夫、严嵩、徐阶、严讷、高拱、孙承宗和杨嗣昌九人,都以阁臣兼尚书并实际管理所兼任的部门。明朝在初期便形成了内阁不能干预六部事务的传统,以上阁臣在不同时期署理部事,引起了官僚集体的很大反应。关注阁臣兼管部事以及其他官员对此的反应,可以看出明代政治运行中的一些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王世贞(1526-1590年)是明代著名的明史学家,留下了许多明史著作,其中<弁山堂别集>与<嘉靖以来内阁首辅传>(以下简称<首辅传>),是王世贞晚年定稿的两部代表性著作.对于<弁山堂别集>,学术界有较多的关注和较系统的研究;而<首辅传>,虽然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此书书名、成书时间、甚至学术地位的评判都有不同的看法,但尚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本文将参稽往哲时贤的观点,对此书作系统深入的考察,并透过王世贞对诸首辅的评价,进而考察王世贞的治史心术.  相似文献   

4.
费宏(1468—1535),江西上饶铅山人,是明代中叶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状元出身,官拜内阁首辅。他一生两为首辅,三入内阁,四朝为官,出仕近五十年。由铅山鹅湖费氏第二十三世裔孙费正忠所著,上饶市政协主席熊良华、明史研  相似文献   

5.
关于清代题本的处理程序,一般认为应先交票拟后进呈御览,再发交内阁,由内阁批本处照旨“批红”后经科抄交部执行。若皇帝认为内阁大学士所拟旨意尚需要斟酌考虑,则随手将题本折一角,即为“折本”,俟皇帝御门听政时,各衙门奏事毕,大学士将折本逐件请旨,大学士承旨后,另缮票签,经皇帝核定后批红。关于清代奏折制度的产生的研究也大多建立在这种理论基础之上,即认为题本先经内阁票拟,不利于皇帝专权,因此清代皇帝才创立了奏折制度,绕过内阁,从而加强专制。这种说法相沿已久,然而笔者在阅读《康熙起居注》的过程中却发现康熙朝的题本处理与上述…  相似文献   

6.
朱元璋建明朝不久,废中书省,至此,在中国历史上实行了上千年的宰相制度被废除。不久,朱元璋便开始设置殿阁大学士,到成祖时,正式形成内阁,参掌机要。由此,内阁这一官僚机构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并进而成为明朝的中枢机构。至清初,统治者设立军机处,成为清廷的中枢机构。从内阁到军机处,中枢机构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一、从明初内阁产生、发展直至其势没,可以看出内阁与宦官是交  相似文献   

7.
叶向高,明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历任国子监司业,礼部、吏部侍郎,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内阁首辅。他历官三朝,两次辞职,是明朝著名政治家。鲜为人知的是,叶向高亦是藏书家、著述家,有着浓厚的文献情结。  相似文献   

8.
叶向高,明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历任国子监司业,礼部、吏部侍郎,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内阁首辅.他历官三朝,两次辞职,是明朝著名政治家.鲜为人知的是,叶向高亦是藏书家、著述家,有着浓厚的文献情结.  相似文献   

9.
从嘉靖六年十二月至八年九月,在首辅杨一清的竭力倡导下,明廷针对团营的各种弊病进行了清理整顿,但由于嘉靖帝和次辅张璁对提督团营的武定侯郭勋包庇纵容,致使历时两年之久的京营军备改革也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10.
杨士奇,明朝内阁首辅重臣,历经五朝,深受明仁宗、明宣宗重视,尽心尽力辅佐皇帝,加强内政建设,积极改革吏治,推荐优秀人才,拥有极高的政治地位,也为明朝国泰民安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明朝的内阁首辅制度是明朝内阁制度发展的必然产物,可以说是明朝内阁制度的重要内容,具备着明朝内阁制度的主要特征。本文主要从明朝内阁首辅制度的产生、发展以及其对明朝社会带来的影响进行考证与探析。  相似文献   

12.
明代兵部之权最重,地位最高。这不仅因为明代不设宰相,使得兵部没有了传统宰相制度的掣肘,还因为明代中央政权结构中,兵部被赋予了前代及清代所不具备的关键权力:广泛的武官铨选权、提督和管理中央核心军事力量之权及调兵权。  相似文献   

13.
赵晔 《兰台世界》2014,(3):87-88
明朝的内阁首辅制度是明朝内阁制度发展的必然产物,可以说是明朝内阁制度的重要内容,具备着明朝内阁制度的主要特征。本文主要从明朝内阁首辅制度的产生、发展以及其对明朝社会带来的影响进行考证与探析。  相似文献   

14.
刘墉其人     
电视剧《宰相刘罗锅》说的是清朝刘墉的故事。清朝官制承袭明制,也只设大学士,不设宰相,刘墉做过大学士,大学士通常在民间比作宰相。刘墉宰相说,是民间传说;好在电视剧是民间故事,十之八九都是虚构的,这就不需史家评论、考据了。  相似文献   

15.
明代是中国封建社会走向集权统治的一个时代,这一时期在皇帝之下宰相被取消,能够对皇帝进行限制的政治权力被拔除,呈现皇帝独大的局面,实行"重典治吏"的政策。  相似文献   

16.
明代成化后期的政治,有其鲜明的时代特点,一些如皇帝怠政、首辅揽权等不同于明代前期的政坛新风气都可以在成化后期找到源头,因此,考察成化后期的政治史,对我们研究明代后期的历史,有着诸多方面的重要意义和有益启迪。  相似文献   

17.
明代兵部之权最重,地位最高.这不仅因为明代不设宰相,使得兵部没有了传统宰相制度的掣肘,还因为明代中央政权结构中,兵部被赋予了前代及清代所不具备的关键权力:广泛的武官铨选权、提督和管理中央核心军事力量之权及调兵权.  相似文献   

18.
明清内阁票拟制度的来历与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代,内外臣工向皇帝报告政务的题本和奏本,亦即通常所称的题奏本章,都要经过内阁“票拟”的制度,是当时公文处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自明代永乐以后及至清代顺康年间内阁实际上逐渐高于六部、执掌朝政的具体体现之一。 所谓内阁“票拟”制度,就是指内阁有权代皇帝对内外臣工的题奏本章草拟出批复或批办  相似文献   

19.
张居正临危受命担任万历皇帝的内阁首府,在其主政内阁期间尽力辅助万历皇帝,以法家思想作为武器,发扬了法家不畏强暴的精神,对明王朝各项制度进行了大张旗鼓、大刀阔斧的改革创新,试图以此维系大明江山之永固,获得"救世宰相"的美称。张居正善于从经济社会的视角研究犯罪问题,并据此提出预防犯罪的主张,认为在经济措施上实施"改革税制,惠农利商"的政策,推行"一条鞭法",在社会措施上开展整风运动、倡导"礼仪德化",以此预防犯罪、减少犯罪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明代成化年间大学士刘翊被罢官,罢官的原因主要是刘栩得罪了当时的皇帝明宪宗。本文对刘栩罢官的原因进行探讨,并借以还原刘翊的面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