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学校实验器材少,不可能为每个组准备一份实验器材,再说学校就我一个自然老师,教了这个年级的课,还要赶着教另一个年级的课,所以课前、课后根本没有时间为学生摆放材料和收拾材料。教《摆的秘密》这一课,总是由我按照课本上的实验,演示给学生看。 上学期,我大胆地做了一个尝试,效果居然不错。现总结如下: 课前,我在操场边的单杠上并排系了两根绳子,在一根绳子的下端栓一根短栎木棍就成了一  相似文献   

2.
“叶的形态”一课内容浅显,直观性较强,知识零散,相互间无必然的联系,需要一定的感性认识,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难免会出现枯燥、无味,没有东西可讲的尴尬境地。在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上也有欠缺。有鉴于此,在经过长时间的教学探索,我采用了这样一种新的课堂框架结构:一、制造悬念,激发情趣传统的课堂教学课前预习是读课文或看实验,而我在这一课前,先让学生着手准备采集各种形态的叶,采集叶时注意观察叶的组成、叶脉、以及叶在茎上的着生顺序等等。然后把采集来的叶用废书、废旧报纸夹起来,用重物压住,保存。根据中学生的心…  相似文献   

3.
《认识岩石》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六册中的第二课,由于我们山区小学特殊地理优势,这一课我是这样教的: 一、因地制宜 激发兴趣 我们小学地处山区,学校附近岩石较多,课前,我将学生分成几个实验小组,由我带领到山上采集岩石,这一活动使学生们的情绪既兴奋又紧张。到了山上,学生们拿着铁锤叮叮(口当)(口当)地忙乎起来,不一会各小组分别找到了近十种岩石,且大多与课本上的插图相同。 二、对照图画 触摸感知  相似文献   

4.
教学实例一 一天早上,班上的一位女同学在操场上摔了一跤,膝盖擦破了皮。情形与前几天在课上学习的句子:“一年级的王小松摔了一跤,膝盖擦破了皮”非常相似。我决定利用这一机会检查同学们的掌握情况,征得校医的同意后,我把全班同学带到校医室上课,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感悟、学习和运用语言。  相似文献   

5.
一、养成观察习惯,培养观察能力   观察和实验是学生获得必要的感性知识的基本途径。只有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才能使学生理解自然知识、自然规律与自然现象的关系,从而有助于形成正确的概念。那么,如何培养观察能力呢?   首先应该充分利用自然课上演示与实验的机会;此外,要善于利用生活和生产中的便利条件。如讲岩石的特征前,就让学生亲自到水磨石厂采集岩石标本,并按各自的观察进行粗分类;为了使学生很好地掌握金属的传热性,课前就让学生在吃饭、烧火时体验金属汤匙和火钩的导热现象。在培养观察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辅导学生…  相似文献   

6.
《热胀冷缩(一)》这课中实验要用热水、冰水,我们是山区农村小学,周围冰箱冰柜少得可怜,要学生准备冰水是不可能的。我还是想尽力弄些冰水发给学生实验时用,就在学校附近联系了一户有冰箱的人家,可上课前,我去取冰水时,主人告诉我,停了好几天的电,冰早化了。这可怎么办呢?课不得不上呀!临上课前,我想,就用冷水代替冰水试试吧,我也没来得及做准备实验就匆忙走进了课堂。 上课时,我向学生介绍了实验装置后,就先演示一下实验,我把一个实  相似文献   

7.
《昆虫》一课我是按照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判断的思路来教学的。具体步骤如下: 一、精心准备 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而且要在上前一课时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蚂蚁是怎样生活的,要求每个学生采集一、两只活的大蚂蚁,放在自制的观察瓶内,带到课堂上来。我事先准备的是几套昆虫标本,如:蚂蚁、蝴蝶、蜻蜒、天牛等。每桌准备一些放大镜,事先放在学生的课桌上。  相似文献   

8.
巧用弹弓     
在自然教学的实践中,我发现有些实验如果利用学生的主动性,充分发挥他们的兴趣,展开联想,提出问题,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这个实验就是我在这方面体会最深的一个例子。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自然教材第九册第十二课《弹性》。这一课主要是使学生认识弹性以及弹性在生产中的应用。我在上这课时,让学生自找实验材料,很快有几位学生拿出了  相似文献   

9.
万红红 《考试周刊》2011,(76):188-189
一、"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案例【案例描述】"种子萌发的条件"实验"种子萌发的条件"的实验汇报进行的前一周,我把学生分成了温度组、水组、空气组三个小组进行实验。一周后的实验汇报课上,学生按课前分组汇报自己小组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0.
徐燕 《科学课》2009,(9):12-13
课前,我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了其他一些教师上这一课的教案,教学过程与教材大体一致:先出示一个电磁铁,再让学生推测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可能与什么有关,接着设计实验方案,修改实验方案,最后实施,得出结论。我决定试一试。  相似文献   

11.
农村小学教学条件简陋,实验仪器设备或缺、或很差,但在自然教学上农村小学有它的优势,我在《形形色色的植物》一课的教学中就注意到这一点。新课开始前,我出示了蕨类、苔藓类,菌类植物的挂图,让学生初步识别这些植物的形态特征,并讲解采集植  相似文献   

12.
何静 《考试周刊》2013,(21):70-71
<正>在高中数学中,平面解析几何是初中内容的延伸,是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的一块内容,所以在研究《高中数学自主创新性学习》这一课题时,我选择《圆与方程》这一章进行实验。我先课前精心设计好教学问题和导引,让学生上讲台扮演老师讲解新题和习题,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热情和动机。在《圆与方程》这一章中,有《直线与圆》一节内容。上这节课前,我做了充分准备,精心设计了教学思路和例题,还编写  相似文献   

13.
《反冲》一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来认识反冲现象。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我在实验材料的设计及方法上作了改进,在课堂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教材上“喷水反冲”实验,是利用水喷出后的反作用力推动塑料瓶旋转,但在课前的准备实验中发现反冲效果不明显(如图A)。我作了如下改进:  相似文献   

14.
小学科学学科的教学重在培养学生观察、认识大自然的能力,从而让他们发现动植物的生长规律,掌握大自然中各种事物的变化规律。我认为凡是涉及到动植物类的教学内容,农村学校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农作物等都是我们制作教、学具的好材料。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农村小学科学教师应当很好地珍惜和利用大自然这个宝库。我是这样想更是这样做的。例如在教学《植物的茎》这课前,我发动和组织学生到田间地头采集了竹子、桃树枝、梨树枝、蒲公英、狗尾草、节巴草等各种各样的茎。在课上,我让学生把各自采集的茎放在一起,让学生逐个…  相似文献   

15.
《杠杆》课要求学生利用杠杆尺做实验,在实验的基础上归纳概括杠杆的作用。我们的学生在上这一课时由于是初次接触杠杆尺,做实验很费劲,下课铃已经响了,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结论。看着学生们失望的表情,我对他们说:“没有关系,课下如有愿意继续做这个实验的请到实验  相似文献   

16.
今年下半年,我市三年级学生也开始使用教科版《科学》教材。作为一名专职自然教师,五六年级的《自然》课必须由我教,居然让我无缘与《科学》课亲密接触,只听全市科学教师同一句话:“科学课,不好教!”这更让我这个年青人跃跃欲试!机会终于来了,我有幸参加青年教师赛课,初赛我上《反冲》一课,顺利进入决赛;决赛中我上了一节科学课《一杯水的观察》,效果特别好,还使我觉得上科学课特别轻松!我就来谈谈我的体会:一、课前准备多,课上约束少“充分的准备,是上好科学课的保障。”科学课是孩子们的探究课,没有东西,还探究什么呢?所需材料不仅老师应…  相似文献   

17.
按照惯例,每节课前六七分钟都是由我带领学生复习上节课的内容。现在我把这机会让给学生,让他们走上讲台,拿起粉笔,像模像样地当回老师。这样做,不仅可以满足学生们的表现欲望,促进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他们的胆识和自信心,培养严谨的思维,而且通过课下备课,课上讲解,更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为了能使这一方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保证正常的教学进度,我制定了如下几条原则:1、每节课随机抽取一名学生讲课,每人每轮只讲一次,时间不超过8分钟。2、为了拉近和学生们的距离,消除他们的紧张心…  相似文献   

18.
今天我要上一堂复习课,按照惯例在课前我备好了课,仔细翻阅指导用书,这二年级国标本教材我已教过一次,觉得比较得心应手,也没多花时间认真钻研。按我的经验,这节课没有什么难点,学生也容易接受。可今天,我却偏偏出了小纰漏。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在我上的课中正好有一  相似文献   

19.
湘艺版小学音乐教材中几乎每一册都有一课音乐童话剧,很多老师拿着头疼,感觉难下手。我自己第一次教也是敷衍了事,教唱完所有的乐段就匆匆下课。这么好的可以让学生通过音乐表现美、创造美的机会就白白浪费掉,心里总放不下,我试着把握好第二次上这一类课的机会。要如何上好音乐童话剧课呢?我寻找相关资料,着手设计教案,探索上这类课的良好模式。一、积极反思,寻找突破口  相似文献   

20.
一、课前探究指导策略 新课改形势下的教育,是把学习的内容拓展到了课前,延伸到了课后,这样给了学生很多的学习机会和发展空间.〈化学》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这是一门以青少年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良好实验技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新时代青少年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教学的课前准备是教学活动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处理信息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学生可以在课前对这次活动主题进行相应的课前体验、资料收集、准备素材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